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 > 正文

三元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元区“做大三产、做强三产”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来源:福建省物流协会 作者:福建省物流协会供稿 时间:2023-02-20
导读:三元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元区做大三产、做强三产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元政规〔2022〕7号 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区直各单位: 经研究,现将《三元区做大三产、做强三产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三元

三元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元区“做大三产、做强三产”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元政规〔2022〕7号         

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区直各单位:

经研究,现将《三元区“做大三产、做强三产”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三元区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23日

三元区“做大三产、做强三产”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为更好发展市区经济,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引进增量,做大存量,全面提升我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按照全市工作安排,结合全区第三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整合”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稳一优二进三”三次产业发展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目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中心城区功能,加快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调整,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促发展,“做大三产、做强三产”,推动第三产业提质增效,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对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

二、工作目标

从2023年起,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以上,每年培育限上商贸业企业30家以上,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以上,工贸分离企业3家以上;每年滚动推进50个以上第三产业重大项目建设,项目投资贡献率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以上;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保持在55%以上;力争实现第三产业规上(限上)企业500家以上、龙头企业50家以上,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保持在60%以上。其中:

商贸流通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以上,到2025年,增加值达到126亿元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25年,增加值达到16亿元以上。

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以上,到2025年,增加值达到26亿元以上。

金融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到2025年,增加值达到74亿元以上,新增2家企业上市(挂牌)。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2%以上,到2025年,增加值达到43亿元以上。

营利性服务业: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到2025年,增加值达到56亿元以上。

非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到2025年,增加值达到59亿元以上。

三、工作重点和措施

通过“1+N+X”模式,“1”即以三年行动方案为纲领,“N”即以若干个专项计划为依托,“X”即以第三产业项目为抓手,着力抓运行、引产业、推项目、促投资、快入统、增效益,“做大三产、做强三产”,推动第三产业提质增效。

(一)加快交通物流业发展。

工作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立科学合理、功能完备、开放共享、智慧高效、绿色安全的物流枢纽网络,成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省市重要物流节点城市。重点培育交通物流业领军企业10家、骨干企业10家、潜力企业30家,国家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达25家。完善物流园区网络体系布局,建成公路港、物流园区等载体达2个以上。全区物流业增加值超20亿元,货运周转量达35000万吨·公里,货运能力达2500万吨以上,年均增长6.8%左右。

工作重点:一是一企一策,培育壮大新型业态。重点发展制造物流、冷链物流、网络货运等新业态,围绕三钢钢材产业链融合发展制造物流,围绕食品加工产业布局冷链物流节点,支持闽光云商、兄弟智慧物流等网络货运平台发展,培育形成交通物流新增长点。二是围绕产业,完善物流园区布局。提升一批,通过异地扩容、功能优化,推动三明城市物流园升级,提升三元大坂兄弟物流园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力;加快一批,主动服务,强化园区要素保障,重点推进福建兄弟智慧物流产业园二期建设,争取与京东、中通、申通和德邦等知名大型快递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完善我区物流节点网络。三是把握时机,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抢抓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契机,主动融入闽江航运发展,积极发展公铁、公水等多式联运,提升物流运输效率。

牵头领导:王建峰

牵头单位:区交通运输局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工信局、发改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

(二)加快数字经济发展。

工作目标: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市前列,每年培育1-2家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全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实现涉及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以上,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20亿元以上,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产值200亿元以上。

工作重点:一是优化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共数据汇聚共享,推动政务云、信创云建设,完善地理空间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二是加快产业数字化。打造一批数字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经营水平;鼓励钢铁装备、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向技术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打造一批智能数字化车间;推动传统企业与电子商务融合转型,开展“全闽乐购”、线上直播等系列活动,发展社交电商、粉丝经济等网络营销新模式,依托闽光文旅等企业线下资源优势,推广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景区等智能化业态。三是加快数字产业化。做优做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加快培育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加快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网络安全等互联网企业引进落地,大力培育数字经济领域“独角兽”“瞪羚”企业。

牵头领导:田富远

牵头单位:区发改局

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商务局、工信局、文旅局、科技局、城管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各乡镇(街道)

(三)加快楼宇经济发展。

工作目标:到2025年,重点楼宇数量、楼宇面积等指标持续增长,企业入驻率达到80%以上,新增入驻企业注册率达到100%。楼宇基层党组织覆盖率达到80%以上,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法律、金融配套中介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政企智慧平台覆盖率达到50%以上。区级贡献超亿元的重点楼宇达到1幢,区级贡献超千万元的重点楼宇达到10幢。

工作重点: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围绕“楼宇入驻率、企业注册率、区级贡献率”三个核心指标,建立全区楼宇数据管理系统;打造专业队伍,组建一支涵盖区级领导、属地镇街、职能部门的楼宇经济工作专项队伍,加强楼宇管理服务;推行一个团队、一个窗口、一个平台、一套制度、一个目标的“五个一”管理服务规范,构建楼宇服务新模式。二是加大以楼招商。建立对外推介网络平台,主动对接福州、厦门、泉州等周边城市,积极发挥各地商会作用,定期组织开展辖区楼宇推介会,努力引进高层次企业入驻,努力推动以地招商向以楼招商转变。三是加快精准培育。按照“一楼一产业、一楼一特色”的原则,“因楼制宜”引导全区楼宇错位发展、特色经营。实施“以楼聚产”工程,引导金融、总部经济、电商、众创等业态集聚,重点打造以“徐碧中央商务区”、城投广场、城区商会大厦等项目为核心的经济生态圈,带动实现产业聚集、资本聚集、人才聚集、信息聚集,进一步增强生态圈辐射力和带动力。四是加深税源拓展。开辟新建楼宇税源,将“在三元注册、在三元结算、在三元纳税”作为企业进驻的首要条件,鼓励和支持楼宇招纳知名大企业、大公司进驻。做好税源企业清查,强化纳税服务,确保楼宇税收应收尽收。培育壮大税源企业,实施千万元楼宇梯度培育计划,助推“准千万元楼宇”加快晋级,促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努力扩大税源后续储备。

牵头领导:肖方杰

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住建局、司法局、文旅局、科技局、国资金融办、税务局,各乡镇(街道)

(四)推进商贸流通业发展。

工作目标:到2025年,批发业销售额年均增幅7.5%以上,达到1500亿元;零售业销售额年均增幅7.5%以上,达到270亿元;住宿业营业额年均增幅14.5%以上,达到8亿元;餐饮业营业额年均增幅10.5%以上,达到30亿元;限上商贸企业超过450家、工贸分离企业超过9家。

工作重点:一是加大培育力度。重点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竞争实力强的商贸流通企业;引导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工业主导产业及建材、林产等重点产业工业企业,持续实施“工贸分离”,拓展线上线下全渠道经营,发展壮大一批龙头批发企业。二是促进商贸发展。制定系列消费活动计划,打响三元消费品牌,提升商贸文旅活跃化水平;重点优化配置商业综合体、大型商超、专业市场、社区(乡村)便利店等商业基础设施,积极创建省级商业步行街和商贸特色镇;丰富产品供给,从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二元时代向文化主题酒店、中档连锁酒店、客栈民宿、租赁式公寓等多元时代发展。三是支持品牌创建。借助沪明对口合作契机,推动本地企业与上海企业加深合作,打造三元区“万寿岩”等特色品牌,充分利用“闽货华夏行”、“食博会”等各类展会,提升本地优势特色产品及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牵头领导:夏永桦

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责任单位:区工信局、文旅局、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五)推进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

工作目标:到2023年,文体旅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全区接待旅游人数超过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48亿元;文体旅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落地1个以上5000万元文体旅项目;新增1个国家级、3个省级以上文体旅品牌。到2025年,文体旅经济规模明显提升,全区接待旅游人数超过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60亿元;落地3个以上5000万元文体旅项目,新增2个国家级、6个省级以上文体旅品牌,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

工作重点:一是培育文体旅业态。依托三元优势文体旅资源、红色文化、美食底蕴,打造多条文旅精品线路。做强森林康养旅游,培育特色文体旅品牌,推进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省级金牌旅游村、国家级A级旅游景区、体育品牌等创建工作,开发深度工业旅游。二是丰富文体旅产品。加快景区品牌建设,建设一批新兴业态露营基地、房车营地和旅游度假区;发展街头文化产业,组织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各种雅俗共赏活动;传承本地美食文化,拍摄美食推广宣传片,提升美食文化氛围;加强非遗文化保护,挖掘非遗保护项目,推动三元区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推进全民健身开展,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丰富市民业余体育生活。三是发展文体旅产业。做强森林康养产业,培育多元业态产品,积极开发特色鲜明的森林康养产品;做优文旅康养产业,打造文旅康养产品;做精医疗养老产业,提高康复医疗能力;夯实医养结合平台,加快推进医疗、养老和医保资源的有机衔接。

牵头领导:肖方杰

牵头单位:区文旅局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卫健局、民政局、发改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

(六)大力发展夜间经济。

工作目标:围绕让城市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商气“火”起来、财气“旺”起来的主题,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三元现有地域特点、基础条件和业态布局,科学谋划规划布局,以重点商圈及传统特色街区为主,以新兴业态创新升级为辅,力争经过3年努力,在全区培育2-3个辐射带动强的夜间经济示范项目、发展若干个夜间特色餐饮聚集区、夜间购物消费商圈、夜间体育运动场馆、夜间文化娱乐聚集区,为提升夜间经济水平打好基础。

工作重点:一是发展夜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及六路商圈项目,打造“一河两岸”亮化工程,点亮夜间消费市场。二是发展夜游。采取市场化模式,引导辖区旅行社推出三元市区夜间游览线路,开展“水上游三明、夜景休闲游”,形成夜间活动“玩点”。三是发展夜唱。利用万达广场固定百姓大舞台及街头文化展示点,定期组织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各种雅俗共赏活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自娱自乐自演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四是发展夜娱。招商引入高档娱乐、餐饮项目,瞄准夜间消费主力青年需求,打造娱乐、文化等业态相融合的综合性休闲体;鼓励六路商圈片区发展一批电影院线、KTV、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打造音乐酒吧和沙龙、读书会、咖啡文创为主题的夜间娱乐特色街区。五是发展夜市。利用万达广场、明品明味街、腾飞广场、龙岗夜市、外滩一号美食街、三明学院学生步行街等优势商贸街区,开发夜间特色美食,打造一批“深夜食堂”。六是发展夜购。引入大型商超、知名品牌商铺,鼓励开展夜间推广、打折让利活动,引入深夜购物、嘉年华等各种形式的时尚消费活动,增强夜生活吸引力,形成夜间经济卖点。七是发展夜健。鼓励体育健身场馆延长营业时间,鼓励市民开展夜跑、夜骑、瑜伽、游泳、广场歌舞等夜间群众性体育健身和商业活动,催生体育健身成为夜间经济新业态。八是发展夜养。增加养身养心养生项目,形成夜养人气“据点”。

牵头领导:肖方杰

牵头单位:区文旅局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城管局、市场监管局、住建局、林业局、卫健局、消防救援大队,各乡镇(街道)

(七)大力发展广场经济。

工作目标: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优化布局、多元融合”的建设模式,通过改造、提升、新建等形式,2023年,打造5个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广场经济示范点;到2025年,通过广场经济示范点辐射带动一批广场经济项目,全面盘活城区广场经济,培育城区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工作重点:一是打造广场经济示范点。重点打造三明万达广场、永嘉天地广场、欢乐未来城广场3个广场经济示范点和徐碧步行街、腾飞广场2个便民广场经济示范点,保障流动摊贩、重点群体的生存需要,释放市民广场消费潜力。二是推进广场经济新项目。围绕周边大型商超,加大力度谋划和推进广场经济改造提升项目,实施一批便民广场经济项目,积极引进商贸、服务业项目,不断丰富业态种类。三是加快广场经济数字化。开展广场经济示范点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鼓励和发展移动支付、智慧管理平台等,拓展智慧服务空间;发展直播经济,打造广场经济网红打卡点,集聚更多人气。四是发展广场经济多元化。引导各类广场在打造购物、餐饮、文化、娱乐、休闲等基本业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商圈定位,自主选择融合体育、演艺、旅游、地方文化等特色业态,营造各具风格的广场街区氛围,形成“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的广场经济形态。

牵头领导:高再贤

牵头单位:区城管局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文旅局、市场监管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卫健局、自然资源局、消防救援大队,三元公安分局,各乡镇(街道)

(八)大力推进第三产业重点领域发展。

工作目标:到2025年,每年谋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现代服务业招商项目10个以上,实现签约项目6个以上;销售额(营业收入)超亿元以上企业数量达到100家;推动三元区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城区核心竞争力。

工作重点:一是加强政策指导。根据扶持重点和实际情况,聚焦“引进增量”和“壮大存量”两个方面,围绕交通物流、商贸流通、文体旅产业、数字经济、楼宇经济、广场经济等服务业重点领域,每年制定出台服务业发展壮大若干措施。鼓励引进交通物流、金融服务、现代商贸、营利性服务、总部经济等行业企业,扶持壮大楼宇经济、批零住餐、广场经济、电子商务、养老服务、文体旅等存量企业。二是明确招引重点。强化中心城区功能,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城区核心竞争力。支持商贸业企业上限升规,发挥大中型商贸企业消费拉动作用;支持交通物流业发展,加大对交通物流企业信贷支持;支持楼宇产业规模化发展,支持存量楼宇提质改造;鼓励银行业市级分支机构、保险业市级公司、证券业市级公司入驻三元;鼓励发展广场经济、数字经济、文体旅等特色产业。三是加大奖补力度。对新引进企业或项目,按其营业收入或对区贡献给予相应补助或奖励;鼓励支持科技服务企业申报科技企业荣誉资质、科技计划项目及其他科技补助奖励政策;鼓励工业企业实施工贸分离,对符合条件的三元区现有工业企业成立独立核算的批发贸易法人企业进行奖补;每年评选一定数量的行业龙头企业予以表彰鼓励。四是建立培育机制。从增量企业孵化、存量企业提升、小微企业转化三个方面着手,推动各行业建立龙头企业库和培育企业库,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明确“一企一策”制定原则,根据发展实际,可与行业龙头企业签订“一企一策”,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牵头领导:夏永桦、田富远

牵头单位:区商务局、发改局

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文旅局、市场监管局、城管局、工信局、民政局、国资金融办、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做大三产、做强三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发改局,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建专班,负责协调解决我区第三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同时,由各分管副区长任组长,亲自推进牵头领域三产发展有关工作。

(二)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第三产业发展工作机制,严格实行三级服务、三级调度,做到“一月一分析通报、一季一督查排名、一年一总评考核”,将第三产业发展纳入全区绩效考核,充分激发三产成员单位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全区第三产业调度协调有力,高效完成三产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企业上限上规等发展目标。

(三)加大资金支持。区财政设立3000万元第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助力第三产业提升发展。围绕8个专项行动计划的具体任务和扶持政策,重点支持第三产业新兴企业培育、重点项目招引,积极引进增量;大力支持消费升级、现代物流、数字经济、服务业品质提升等,做大做强存量。主动向上对接资金补助政策,加强对口项目谋划和申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四)严格制度执行。聚焦“三提三效”,聚力真抓实干,在求效、重效、问效上深度发力,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强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各行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对第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出负主要责任,要规范执行推进三产发展的工作程序,严格开展政策措施的兑现审核工作。区纪委、审计局等部门要适时开展巡察审计工作,确保各项制度规范执行。

(五)优化营商环境。全面优化第三产业发展的政务环境,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准入门槛,凡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的领域,均向社会资本开放。涉及第三产业的管理、服务、审批部门,每年必须提出3条以上工作创新举措。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建立企业挂包服务机制,由分管副区长及各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定期走访,收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帮助协调解决。

(六)强化督查考核。每季度第一个月20日前,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上季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区政府督查室会同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每季一督查的原则,对本行动方案推进情况进行督查,督查考核情况将纳入年终绩效考评,并由区委、区政府每年对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成效突出的部门及个人予以嘉奖表扬。

         

附件:1.三元区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壮大若干措施

2.三元区加快交通物流业发展行动计划

3.三元区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略)

4.三元区楼宇经济发展行动计划(略)

5.三元区鼓励商贸流通业发展壮大行动计划(略)

6.三元区加快文体旅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略)

7.三元区加快夜间经济发展行动计划(略)

8.三元区广场经济建设发展行动计划(略)

附件1

三元区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壮大若干措施

         

一、新引进企业相关措施

(一)支持交通物流业发展

1.加大对交通物流企业信贷支持。对在三元区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交通物流企业(自有在三元区登记注册的营运货物运输车辆50辆以上),新购置总重量12吨及以上且登记注册地为三元的营运货物运输车辆,按每车同期贷款基准利率30%的55%进行贴息扶持,贴息额度按最终还清贷款实际期限据实计算,贴息期限最高不超过3年(违约罚息部分不计入贴息范围)。

2.鼓励网络货运平台发展。对在三元区注册的网络货运平台企业,在三元区年度开具专用发票达1亿元以上的,按不高于开票营业额4%的55%给予扶持。

由区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企业申报。

(二)鼓励金融服务业机构发展

3.鼓励发展金融服务业。对新入驻银行业市级分支机构、保险业市级公司、证券业市级公司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现有金融机构在三元区新设立的支行、支公司,一次性奖励5万元;奖励金额根据《三明市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明政办发明电〔2022〕23号)文件按市、区税收分成比例,由收益地财政负责兑现。

由区国资金融办负责组织企业申报。

(三)培育发展商贸流通业

4.支持商贸业企业上限升规。对月度新增纳统的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在省、市奖励基础上,再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年度新增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限额以下贸易企业转为限额以上企业统计的,在省、市奖励基础上,再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

由区商务局负责组织企业申报。

(四)推动文体旅产业发展

5.鼓励文体旅项目落地。对新建成的投资额大于500万文体旅项目,且当年产生区财力贡献的,采取“先建后补”奖励机制,给与投资总额0.5%补贴,每个项目补贴不超过5万元。

6.鼓励文化企业注册经营。对在三元区新设立的文艺表演、出版印刷、书店等企业予以扶持,当年新设立且正常开展业务经营的根据投资规模和对区财力贡献情况予以0.5万元至5万元的补贴。

由区文旅局负责组织企业申报。

(五)鼓励营利性服务业发展

7.培育营利性服务业企业。鼓励社会资本创办、发展多种形式的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大力帮扶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等行业重点企业。对年度新申报或规下转规上纳入统计的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在享受市补助基础上,再一次性补助1万元。

由区发改局负责组织企业申报。

(六)鼓励总部经济产业发展

8.鼓励总部经济产业发展。简化总部经济认定,凡对区年度贡献超500万元以上的新引进第三产业法人企业即可认定为总部经济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确定奖补措施。

由区商务局负责组织企业申报。

(七)鼓励工业企业实施工贸分离

9.鼓励工业企业实施工贸分离。对三元区现有工业企业成立独立核算的批发贸易法人企业,当年纳入限上统计且当年度限上批发业销售额达3亿元、5亿元、8亿元及以上、增幅(正增长)高于全区限上批发业平均增幅的,在省、市奖励基础上,再分别给予2.5万元、5万元、7.5万元奖励。

由区商务局负责组织企业申报,区工信局配合。

二、存量企业相关措施

(一)支持交通物流业发展

1.扶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对新落户三元区的交通物流企业,年度内新增货车50辆及以上、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的规上企业,区给予一次性补助27.5万元。对规下转规上的交通物流企业,区给予一次性补助27.5万元。在三元区注册的交通物流企业,其年度对区贡献在50万元以上的,按其增量部分给予10%奖励,奖补金额最高不超过10万元。

2.鼓励货物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上通行。对三元区交通物流企业,且自有登记注册地为三元的营运货物运输车辆,以三明市高速公路互通口为起(终)点的,年度缴纳省内高速公路通行费达100万元以上的(经高速公路三明公司确认),增量部分给予10%的补助。

由区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企业申报。

(二)鼓励楼宇经济发展

3.鼓励楼宇产业规模发展。对楼宇入驻企业在三元区年度贡献总额首次达到3000万元(含)以上,区级贡献总额较上一年度每增加20%,从增量资金中给予楼宇运营管理单位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元。

4.鼓励楼宇增加自持比例。鼓励新建楼宇业主自持产权,统一开发运营。面积在2万平方米(含)以上的投入经营三年以上的楼宇,楼宇运营管理单位保持产权自持比例70%(含)以上,属地经营且入住率达到80%,年度区级贡献总额达3000万元及以上的,在此基础上,自持比例较上一年度每增长5%,区级贡献总额较上一年度每增长20%,从增量资金中给予楼宇运营管理单位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元。

5.鼓励楼宇加快招商。支持楼宇强化招商,持续招大引强、招强引优。对当年新引进入驻企业且达到区级贡献总额1000万元及以上的楼宇,给予楼宇运营管理单位一次性10万元补助,在此基础上,以上一年度区级贡献总额为基础,区级贡献总额每增加20%,从增量资金中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元。

6.鼓励打造特色楼宇。鼓励楼宇运营管理单位引进软件信息、文化旅游、大数据、总部经济、人工智能、科技研发、新兴金融等产业。对入驻率达80%及以上、注册率85%及以上、行业集聚度50%及以上且区级年度贡献总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的楼宇,较上一年度每增加20%以上,从增量资金中给予楼宇运营管理单位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元。

由区市场监管局负责组织企业申报。

(三)培育发展商贸流通业

7.发挥大中型商贸企业消费拉动作用。对已在三元区纳统的批发企业当年度销售额(营业额)首次达到5亿元,且增幅(正增长)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在省、市奖励基础上,再给予一次性5万元奖励;零售企业当年度销售额(营业额)首次达到1亿元,且增幅(正增长)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在省、市奖励基础上,再给予一次性3万元奖励;住宿企业当年度销售额(营业额)首次达到2000万元,且增幅(正增长)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在省、市奖励基础上,再给予一次性2万元;餐饮企业当年度销售额(营业额)首次达到1000万元,且增幅(正增长)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在省、市奖励基础上,再给予一次性1万元奖励。

8.鼓励零售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对在三元区设立独立法人企业并纳入限上统计的零售企业,每新增直营门店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或投资额超过50万元的,在省、市奖励基础上,再给予每家门店补助2万元,单家企业每年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

9.开展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区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以上的商贸消费活动资金,用于持续开展消费券、汽车补贴券、电子商务、美食嘉年华、闽菜馆、大众茶馆等形式多样的促销费聚人气活动,推动我区消费市场回暖回补,做大做热。

由区商务局负责组织企业申报。

(四)加快广场经济发展

10.加快广场经济发展。由区广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各街道广场经济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评排名,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年终绩效。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根据年终考核排名对各街道予以奖补:对各街道广场经济发展工作年终考核结果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分别奖励10万元、7万元和5万元。

11.取消部分户外广告收费。对新申请在三元市区设置户外广告的单位及个人一律减免三个月的广告管理费;对经营门店且设有门店招牌字号的沿街商户,免费许可商户依申请制作设置一店一招;免费许可楼栋权属(含对整楼栋租赁使用权)企业、单位及个人设置本企业、单位及个人户外广告(落地广告、电子显示屏、沿街门店招牌广告等各种软体广告)。相关管理要求根据《三元区人民政府关于取消部分户外广告收费的通告》(元政规〔2022〕6号)文件执行。

由区城管局负责组织企业申报。

(五)支持数字经济发展

12.支持电商和快递业做大做强。对三元区当年快递业务量超100万件,且年度销售额增幅及对区贡献均保持正增长的电商企业,在省、市奖励基础上,再给予每家2万元奖励;对当年快递业务量超200万件、300万件、500万件,且增速超过30%及对区贡献保持正增长的邮政快递企业,在省、市奖励基础上,再分别给予2万元、3万元、5万元奖励。

由区商务局负责组织企业申报。

13.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对获评“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等的,在我区新设立独立法人企业,实收资本3000万元以上、年度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支持;年度对区贡献在50万元以上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按贡献增量的20%给予补助。

14.支持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公共服务平台品牌等培育。对大数据重点产品(解决方案)、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等首次获得国家、省级大数据领域相关品牌奖项或入选相关试点示范名单的,分别给予一次性30万元、10万元、5万元资金支持。

由区发改局负责组织企业申报。

(六)鼓励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

15.鼓励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相关补助按照福建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十条措施的通知》(闽政办〔2017〕67号)、《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机构健康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闽政办〔2017〕68号)执行。

由区民政局负责组织企业申报。

(七)推动文体旅产业发展

16.鼓励开拓客源市场。市区过夜奖:辖区内旅行社(分公司)组织至少由10名(含)以上游客组成的团队,行程中须安排游览我区AA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2个(含)以上且入住区内酒店一晚(含)以上,当年度招徕游客总数达200人(含)的,按实际人数给予地接社每人30元的奖励。航空旅游奖:旅行社(分公司)组织乘三明沙县机场航班入明(进港)的50人以上(含50人)团队,游览三明境内3个以上(含3个)指定景区、住宿1晚以上(含1晚)的,由市文旅局一次性奖励0.2万元,如住宿地为三元区的,我区再一次性奖励0.3万元。旅游专列奖:鼓励旅行社开行旅游专列,单次组织300人次以上(含300人次),行程安排中至少有三明的3个以上(含3个)指定景区,在三明境内住宿2晚以上(含2晚),由市文旅局一次性奖励2万元,如住宿地为三元区的,我区按每晚50元/人次再进行奖励,最多奖励2晚。市场推广奖:鼓励上海旅行社研发三明旅游产品。对行程安排中至少有三明的3个以上(含3个)指定景区,根据团队住宿情况给予奖励,住宿第1晚奖励40元/人次,住宿第2晚奖励50元/人次,住宿第3晚奖励60元/人次,如住宿地包含三元区的,由市文旅局和我区根据奖励标准各承担50%奖励金额(三晚可宿不同县、区)。

17.鼓励文体旅品牌创建。文化方面:新列入国家、省、市、区级非遗名录的非遗项目或非遗传承人,分别给予一次性5万元、3万元、2万元、0.5万元的补助;对当年建成非遗专题馆或展览馆的组织、团体或个人,根据面积、布展等情况给予一次性扶持,最高不超过5万元;对成功申报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每处给予10万元、5万元、2万元的补助。体育方面:获得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示范基地称号的给予10万元的经费补助,获得省级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示范基地称号的给予5万元的经费补助,获得市级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示范基地称号的给予2万元的经费补助。旅游方面:对新评定为国家5A级、4A级、3A级旅游景区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10万元、5万元;对新评定为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省级金牌旅游村,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3万元;对新评定为国家4星级、5星级酒店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10万元。

18.鼓励以活动促消费。文化方面:对在我区注册的民营艺术表演团体,参加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举办的艺术比赛并获奖的,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0.5万元。体育方面:鼓励市场主体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对开展的全国、全省、全市性、全区性体育赛事给予活动经费补助,根据赛事规模和影响力,给予0.5-10万元的经费补助。文旅方面:鼓励策划组织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文旅节庆活动,对在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特色村等地开展以文化旅游宣传、文旅产品推介、非遗文化展示等文化旅游活动,事先有向区文旅局申报,事后经认定组织单位单次活动费用在15万元以上的,给予活动费用2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5万元,同一单位的每年补助总额累计不超过10万元。

19.鼓励旅游、文创产品发展。支持文化旅游企事业单位、院校、社团组织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开展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研发设计。凡参加省级以上文创产品、文旅商品大赛或评选活动,获得金奖、银奖、铜奖(或同等奖项)的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奖励;参加市级文创产品、文旅商品大赛或评选活动,并获得金奖、银奖、铜奖(或同等奖项)的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分别给予2万元、1万元、0.5万元奖励。获奖作品成果转化投入生产、销售并获得市场认可的(销售额50万元以上的),给予2万元奖励。

20.鼓励文体旅企业做大做强。对新纳入规模服务业统计的文体旅企业,给予一次性3万元奖励。支持和推动国资国企以整合资源、股权合作等方式介入文旅康养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由区文旅局负责组织企业申报。

三、申报程序

1.各行业主管部门和责任单位负责组织企业申报并严格执行审核程序,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确认后,由各领导小组组长会同小组成员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复核,复核后在三元区人民政府网对确定补助的企业或个人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上报区“做大三产、做强三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其研究后上报区政府审批。区财政局根据区政府审批意见,将第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下达“做大三产、做强三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组织申报部门负责补助资金的兑现发放、建档管理。相关资金原则上于第二年一季度前完成兑现。

2.申请企业所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完整,对弄虚作假、采取欺骗手段套取补助资金的,一经查实,责令退回补助资金,并依法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附则

1.本措施适用于在三元区依法兴办且在2023年度内达到申报条件的第三产业法人企业或机构。关于存量企业相关措施,新增企业若符合条件,也可进行申报。

2.若申报企业或企业负责人被列为征信黑名单或涉嫌违法犯罪的,不予奖励。

3.本措施如与省、市出台的现行相关政策措施有不一致或重复的,按照“同项不重复、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执行。其他奖补政策有明文规定的,从其规定。

4.对享受年度对区级贡献优惠政策补助的第三产业企业,补助资金原则上不超过该企业对区级贡献所得。

5.本措施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和责任单位负责解释,并自行明确认定和实施办法。

6.本措施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除国家、省、市有相关文件明确具体时间要求外,有效期截止2023年12月31日,原《三元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若干措施》(元政文〔2021〕62号)文件废止。

附件2

三元区加快交通物流业发展行动计划

         

一、发展目标

基本建立科学合理、功能完备、开放共享、智慧高效、绿色安全的物流枢纽网络,建设三元成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省市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实施交通物流业重点企业营业收入增加、突破发展培育行动,培育壮大一批领军企业、骨干企业、潜力企业。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交通物流业企业达8家。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幅8%以上,营运车辆总吨位75000吨。全区物流业营业额达8亿元,增长5%左右。完善物流园区网络体系布局,建成公路港、物流园区等物流平台载体2个以上,国家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达25家。

二、工作任务

(一)着力壮大物流增长点。一是大力发展制造物流。加强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积极引导物流企业深入了解制造企业物流和供应链运作模式,提供定制化服务和规范化运作,加快向制造业物流服务商和供应链集成商转变,力争2023年新增制造物流企业5家,产值增加2亿元,增长5%。重点围绕三钢钢材产业链,加快实施祥志(福建)智慧物流园二期项目,增加仓储容量和运输能力,作为三钢的定点仓储或中转库,实现融合发展。二是支持发展冷链物流。加快冷链布局,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各类保鲜、冷藏、冷冻、预冷、运输、查验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销地冷藏、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等全流程无缝对接,力争2023年新增冷链物流企业1家,产值增加2000万元,增长20%。重点加快推进名佑(福建)食品有限公司智慧冷链物流基地建设项目,完善我区冷链物流节点布局。

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工信局,各乡镇(街道)

(二)着力培育物流新业态。开展“互联网+”物流,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加快建设集仓储、运输、采购、电商、金融、数据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构建高质量产品服务网络,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区域网络货运平台,重点加大对闽光云商、兄弟智慧物流等2家网络货运平台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动平台投入运营,依托三钢集团龙头企业优势,利用其智慧物流平台,吸引外地车辆来我区注册,将车源、货源、税源留在我区。

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各乡镇(街道)

(三)着力打造物流集聚区。借助沪明对口合作契机,培育壮大一批物流业领军企业,力争规模以上交通物流企业达8家,国家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达25家。重点推进福建兄弟智慧物流产业园二期建设,利用设施优势集聚物流企业,整合分散的仓储物流设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打造区域快递分拨中心,采用AI智能分拣设备,争取与京东、中通、申通和德邦等知名大型快递企业形成战略合作,改善我区快递企业分散,经营规模不大的状况,形成产业集群示范效应。

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各乡镇(街道)

(四)着力强化物流硬支撑。抢抓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契机,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公铁、公水等多式联运,主动融入闽江航运发展,加快融入以闽江干流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江海联运体系,提升物流运输效率、降低货运成本。重点推进沙溪航道城头至溪口段(三元段)项目,力争2023年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发改局,各乡镇(街道)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领导。成立三元区交通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交通物流业发展工作,研究解决物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事项,推动实施重大物流项目。建立健全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二)加强宣传引导。利用报刊、网站、新媒体等平台,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积极推广交通物流业重点企业培育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提高全社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营造浓厚发展氛围。加强重点城市和重要会议宣传推介,吸引内外资踊跃投资。以政策服务为抓手快速拉动投资。

(三)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每月由组长牵头召开月度分析会,研究专项工作情况;每季组织协调会商,集中解决工作难点堵点。建立项目推进机制,全力推进谋划项目加快落地、开工项目加快建设、续建项目加快投产;围绕上级政策,加快项目策划储备,做好向上争取资金工作。

责任编辑:李永璞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