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贾奥胜
在4月24日举行的2025中国多式联运合作大会多式联运经营人服务创新论坛上,成都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小平表示,成都国际铁路港正通过多式联运服务创新,共建共享亚蓉欧产贸物流大通道。
作为中欧班列、中亚班列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始发地,成都国际铁路港由全国唯一的综合运营平台——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统筹运营,已构建起覆盖中欧、中亚、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越)班列以及铁海、铁公海等国际班列产品的庞大物流网络,为区域物流与国际经贸往来搭建了坚实的桥梁。
他强调,成都国际铁路港依托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开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开放平台,以及铁路货运型国家对外开放口岸、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五大国家级功能,正加速构建“1+3+N”枢纽空间布局。以成都为主港,联动德阳、眉山等辅港及多个区域节点,这一布局将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区域间物流资源的深度整合与高效协同,全面提升物流枢纽的整体效能与辐射范围。
在枢纽建设进程中,杨小平着重介绍了智慧化建设这一关键举措。他指出,科技赋能是提升物流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核心驱动力。亚蓉欧调度指挥中心计划于2025年9月投入运营,该中心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场站资源的精准调配与高效管理,预计可使场站公铁联运集散效率提升20%。同时,首期无人化运输项目采用氢能及电动车辆,年减碳量达49吨CO2,为智慧物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一场两区”监管模式,推广应用“铁路快速通关”模式,试点“车边直提”“抵港直装”等业务,使场站整体作业效率提升了40%,为物流作业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新范例。
除了智慧化建设,数字赋能也为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杨小平介绍,“智慧陆港2.0”通过“数据互联+智能算法”,有效打破了信息壁垒,全面优化了通关流程,企业进出口放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自2017年签发全国首单多式联运“一单制”提单以来,成都国际铁路港累计签发超1.5万单,这一创新举措极大地简化了多式联运单据流程,促进了物流供应链各环节的紧密衔接与协同运作。此外,成都国际铁路港还与重庆携手共建中欧班列(成渝)统一提单体系,为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产业集聚是成都国际铁路港发展的重要成果与强劲动力,杨小平表示,随着物流枢纽功能的不断完善,港区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入驻。TCL雷鸟电竞显示器基地、京东方智能车载设备等智能制造项目相继落地,为港区带来了先进技术与创新活力,有力推动了产业升级。冷链班列常态化开行,为生鲜农产品贸易搭建起高效便捷的通道,让新鲜美味能够更快地送达消费者手中。
特色班列的开通更是亮点纷呈,“越滇蓉(欧)”全铁快线实现越南至欧洲19天直达,中欧南线精品班列及东南亚水果专班列进一步拓展了国际物流网络,加强了与东南亚、欧洲等地区的贸易联系,为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成都国际铁路港将持续深化开放合作,积极探索监管创新与业态升级新路径。全年计划形成创新案例不少于10项,以创新为引领,为物流行业发展提供更多可借鉴的‘成都方案’。”谈及未来发展,杨小平如是说。
创新多式联运服务,共建共享亚蓉欧产贸物流大通道
来源 : 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 : 贾奥胜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