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度报道 • 正文

专题 |平台博弈升级 即时零售赛道风云再起

  来源 : 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 : 孙辉 傅童 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  浏览:

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孙辉 李丹 综合报道

编者按
  举“全军之力”,攻入一般意义上以餐饮为主的外卖市场,或许,即时零售市场才是京东的真正意图所在。京东进军外卖行业,美团以“闪购”反击,表面上看是餐饮外卖市场的争夺,实则是整个即时零售版图格局面临重构时,企业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的争夺。作为连接本地生活服务与供应链的核心战场,即时零售既关乎美团“生活服务帝国”的根基,也是京东突破电商增长瓶颈的战略高地。此次对决,是对高频流量入口的争夺,也是对平台生态与供应链能力的深度比拼,这场从低利润撕开口子的跨界博弈,或将重塑即时零售格局。

 
 
京东美团“狭路相逢”,谁是勇者?
 
 
 

在刘强东站台不到一天后,京东外卖又因“系统故障”狠狠上了一把热搜。

4月22日中午,许多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京东外卖“崩了”,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不少用户表示,其22日中午在京东外卖平台下单后,平台在很长时间都显示为“等待商家接单”。许多用户在京东外卖客服及官方微博下留言表达不满。午间,京东外卖发文致歉,称其因午高峰京东外卖下单量暴增,导致系统出现短暂故障。

京东外卖表示,系统目前已全面恢复,用户可以正常下单,为表达歉意,所有超时20分钟以上的外卖订单,京东全部免单。同时,对于今日午高峰宕机期间所有下单用户,京东外卖将于今天额外发放一张10元无门槛优惠券到下单账户。

刘强东多次站台京东外卖

近日,在京东、美团于即时零售,特别是外卖领域的竞争“火药味正浓”之时,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亲自下场送外卖,让京东外卖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4月21日,有社交媒体用户发布刘强东送外卖照片,称“接到东哥送的外卖”。对此,京东方面回应称,照片与“刘强东送外卖”情况均属实。另外,21日晚,有多名社交媒体用户发视频称刘强东身穿外卖服请多名外卖骑手吃火锅,“让我支撑走了30年,就是一句话:我坚信通过自己的辛苦努力,可以改变我个人的命运。”刘强东在视频中说。

这并非刘强东为京东外卖的第一次站台。4月9日,蔚来创始人李斌晒出与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一起吃外卖的合影。据李斌描述,刘强东说京东就是要做“父母、孩子、客人都能放心吃的品质外卖”。

面对刘强东的下场站台,美团则以“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回应。二者暗藏锋芒。

刘强东的站台带来了很强的传播效果。4月22日,“刘强东亲自送外卖”“刘强东请外卖骑手吃火锅”“美团京东”等相关词条登上微博热搜。

京东“布局”美团“接招”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刘强东与李斌会面时的表态,还是其送外卖、请外卖骑手吃火锅的举动,都向外界释放出京东“做品质外卖、保障外卖骑手权益”的信号。

从京东近期多次发声来看,京东外卖布局外卖市场的“打法”主要分三个方面,分别针对商家、外卖员、消费者三大主体。美团在这三个方面也各有应对。

1.消费者端:“品质”与“补贴”

4月15日,京东外卖业务总监高洁在2025中国连锁餐饮峰会上以《京东外卖百万单,1单盈利顶6单》为题进行演讲,提出“消费者2个放心”“商家2个减负”“骑手2个保障”的“2+2+2”举措。

在消费者方面,京东外卖称要主打“品质外卖”,致力于“成为负责任的品质外卖平台”。一方面,京东外卖以“堂食”作为准入标准,入驻商家必须是有线下客流的餐饮店铺;另一方面,京东外卖称其“首创业内最严格的商家入驻审核标准与管理制度”,并以此进行商家筛选。

4月11日,京东外卖上线百亿补贴,多个商家免配送费,以此实现引流。

美团也以补贴和品质激励作为激活消费端的举措。

在2025中国连锁餐饮峰会上,美团外卖总经理薛冰在主题演讲中指出,未来三年,美团外卖将向餐饮行业整体投入1000亿元,主要用于补贴消费者来激活市场需求,扶持和奖励优秀商家,以及推动明厨亮灶覆盖10万家店等,这无疑在“品质”和“补贴”两方面做出应对。

2.骑手端:“火药味”最浓

外卖骑手是京东外卖重点布局的一端,也是京东和美团“火药味”最浓的一端。

4月21日,京东黑板报发布《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在信中称有“竞对平台”玩“二选一”游戏,强迫骑手不能接京东平台的秒送订单,导致骑手收入降低16%~25%,京东对个别平台违法违规行为“表示谴责”。

外界认为,京东在信中所说“竞对平台”为美团,后者也在21日晚做出回应。美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小团有话说”发布《关于已辟谣谣言被某平台再度利用的说明》称,某平台所陈述全部内容中,仅有这一句符合事实:“近期……平台……外卖订单延迟”。

美团还声明,全球没有任何平台有动力、有能力去约束外卖骑手的接单选择。美团从未限制骑手在饿了么上接单(单量为某平台数倍),未要求骑手不跑闪送、顺丰等其他即时配送平台,同样更没有任何理由对某平台进行任何限制。

京东和美团的争论焦点在于外卖骑手权益保障,这也是京东在外卖领域发力的重要方面。

在21日晚的视频中,刘强东说:“当京东有第一个快递员的时候,我就坚定地坚持说,一定要给兄弟们全部上五险一金……我们的外卖小哥,我也希望能够坚持。”他还表示,京东的员工在四年内将超过100万人,希望“公司的全职外卖员也能超过100万人”。

京东公开信中也指出,京东将加大全职骑手招聘力度,未来三个月将招聘名额从5万名提高到10万名。京东还将为骑手对象安排工作,并永不强迫兼职骑手“二选一”。

在2025中国连锁餐饮峰会上,京东外卖也表示为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并承担所有成本,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目前,京东外卖已与超10000名全职骑手签订了劳动合同,后续将不断扩大全职骑手规模。

不过,面对美团积累的700余万名外卖骑手和成熟的本地生态,京东能否靠权益保障吸引骑手,并建立起相应的配送体系,成为一个“绕不过”的问题。

3.商家端:“0佣金”与“卫星店”

在商家端,京东打出了“免佣金”牌。2月11日,京东在宣布启动外卖业务的同时表示,2025年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

在4月15日的2025中国连锁餐饮峰会上,京东外卖也提到,京东外卖长期佣金率不超过5%;商家可灵活选择商家自配送、使用其他配送服务商、使用达达配送,配送费也做了相应减免。

京东在商家端的布局取得了一定成果。京东外卖在会上称,京东外卖已覆盖全国142多个城市,入驻品质堂食餐厅门店数突破45万家。

美团则在2025中国连锁餐饮峰会上谈到了其“卫星店”模式。卫星店包括外卖店、社区小堂食店、共享店,是美团依据不同餐饮品牌和场景开展的餐饮规模扩张模式探索。

美团外卖承诺,将为首批千家卫星店提供全方位扶持,包括首年零佣金、长期助力金、AI选址系统免费开放、专属流量等。

另外,美团还称要砍掉复杂规则,降低流量权重,提升品质标签权重,解决过去商家“不搞活动没流量,搞了活动不赚钱”的困境,为商家减负。

京东美团两大科技巨头在即时零售领域的“红黄之战”,反映了整个即时零售市场的潜力。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相关报告显示,即时零售行业近年来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2022年市场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22年的3倍。在外卖行业,截至2024年,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到5.45亿人,占网民整体的约五成。

针对京东在外卖领域的布局,业内人士认为,在美团加速布局即时配送的背景下,京东强势入局外卖行业,既是商业行为,也有望推动我国外卖市场格局的变化。

目前来看,京东在“外卖品质”“商家减负”“骑手权益”方面的主张反映了整个行业的痛点,但京东的布局能否真正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还有待观察。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马敬泽

♦  观点 ·  Perspectives  ♦
 
 
 
 
 
 
“剑”指外卖“意”在即时零售
 
 

 

京东进军外卖行业,表面上看是餐饮外卖市场的争夺,实则是整个即时零售版图格局面临重构时,企业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的争夺。以“线上下单,短时送达”为特征的即时零售,其供给链高度依赖本地门店。

商务部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及“即时零售”,并指出其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中的重要价值。《即时零售开放平台模式研究白皮书》也显示,预计到2025年,即时零售模式仅开放平台的规模就将达到约1.2万亿元。京东和美团都是以电子商务起家的企业,如何在当下更好地抢占市场,是两者需要攻守兼备、共同面临的棘手难题。

早期的京东以小家电为主要经营范围;早期的美团以餐饮食品为主要经营范围,初创期两者的主营业务泾渭分明。但随着产品服务的拓展,两者除了都延伸到日用百货的团购领域,更是将手伸向了对方的主营领域。

提到京东,大家还是会首先想到“京东自营,品质有保障”。京东以线上售卖3C产品为主。京东“次日达”“211限时达”的物流派送服务,是它风靡一时的招牌,智能仓储系统的精准库存管理、分布式物流中心的配送网络布局,是京东的优势。从2015年推出聚焦于买菜市场“京东到家”服务,到与达达合并,再到全面整合升级为“京东秒送”正式上线外卖服务,京东正逐步将原有优势转化到本地餐饮行业。

美团在餐饮行业的影响深入人心。2020年的“百团大战”,大额的优惠补贴和高效的配送服务,使得美团脱颖而出,占领了外卖团购市场60%以上的市场份额。2024年5月,美团会员体系全面升级,以往只覆盖外卖业务的“神会员”,开始逐步扩展到店业务。美团与苏宁易购、美的集团达成合作,正式上线“空调最快2小时即送即装”服务。

梳理可见,即时零售中不同领域的经营界限,在两者之间日渐模糊,竞合关系错综复杂。借助互联网在品牌形象上立人设、拉好感,的确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赢得关注度,增强用户黏性,但从企业持久稳定发展来看,仅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赢得即时零售市场,需要具备实打实的能力,例如严格筛选商品品质的把控能力,用户需求偏好的洞察能力,运用数字化工具对运营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深度分析的能力等等。如今的舆论战、口水战,将行业问题摆在台前,最多能称得上“有勇”。只有利用良性竞争,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塑造一个对各方都友好的消费环境,才是“有谋”。

来源:纵览新闻

作者:刘玉婧

♦  声音 ·  Voices  ♦
 
 
 

 

大浪智库专家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姜蓉:

美团和京东的即时零售业务都是已有业务,是传统电商和外卖之间最大的中间地带,美团和京东基础设施都比较完善,此时加码即时零售,也是竞争此块用户的需求。即时零售其实就是传统电商业务、外卖业务和线下零售业务的一个补充,能把线下多少商家接入进来,拼的是供应链能力。

 

北京易品万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臧雷:

京东与美团的平台加码导致“确定性体验”成为新标准。行业进入“多快好省”的全面竞争。这可能导致用户需求分层:价格敏感型仍选传统电商,时效敏感型转向即时零售,而高净值用户可能形成“美团买急件,京东买大宗”的双平台使用习惯。再有就是商业模式出现结构性分化。美团的Location-centric(地理位置中心)模式与京东的SKU-centric(商品中心)模式将催生不同生态。美团可能演化成“分布式云超市”,每个前置仓覆盖3公里范围内的2000个核心SKU(如生鲜、日用品、应急3C);京东则可能强化“中心化供应链+即时配送”的混合模式。

 

♦  关注 ·  Focus  ♦
 
 

 

 
 
 
 
即时零售市场从“一路狂奔”转向“精耕细作”
 
 

 

近日,美团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京东宣布上线自营秒送……多个平台加速布局即时零售,为市场再添一把“火”。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报告预测,2030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超2万亿元。业内人士认为,万亿市场竞逐之下,既要看到消费市场新空间,也要警惕高增长背后的发展隐忧,推动行业从“一路狂奔”转向“精耕细作”。

即时之战:一场万亿市场的竞逐

一场关于即时零售的竞争正在愈发“白热化”。

4月15日,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联合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旗的零售商、品牌商与本地中小商家,满足消费者日常购物需求,下单后平均30分钟送达。

同一日,京东表示外卖订单量将超过500万单。同时,京东已经上线“自营秒送”电商业务,全国已经有超过10万家京东品牌线下店接入秒送,平均送达时间快于30分钟。秒送业务已基本实现全品类覆盖。

进入即时零售赛道的不止于此。淘宝“小时达”依托传统电商供应链,向拥有本地仓的淘天商家开放入驻;抖音也强化“小时达”业务,面向全量电商达人开放带货权限。此外,顺丰同城则布局“新基建”,与多平台合作推进“小时达”等服务。平台企业纷纷入局的背后,是巨大的市场空间。

格局之变:升级进化伴随发展阵痛

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倒逼即时零售行业不断升级“进化”。

品类结构持续扩张——主要品类涵盖蔬菜水果、休闲食品等,同时迅速扩展至数码家电、运动用品、鲜花绿植、母婴用品、宠物用品等。

不断渗透下沉市场——不少企业表示,下沉市场即时零售订单快速增加,将不断加大企业在二线以下城市以及县域市场的布局。

技术驱动更为明显——美团闪电仓目前已达到3万个,预计到2027年数量将超过10万个。京东七鲜通过建立百余个生鲜直采基地形成优质供给,同时依托“1中心店+N卫星小店”协同机制,实现了对传统零售体系的效率重构。

不容忽视的是,伴随即时零售的快速发展,包括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等在内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朱克力指出,当前平台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配送成本高,全职骑手虽保障服务质量但履约成本高,众包模式虽省钱却难稳定;二是商品品控难,平台难以保障商品品质一致性。

有平台内部人士坦言,由于单均配送成本占客单价比例高,平台仍面临盈利困局;此外,同质化竞争严重引发持续价格战。另有一些商家表示,履约能力在订单高峰期遭遇瓶颈,部分区域运力不足,时效性难以保障。

突围之道:从“一路狂奔”转向“精耕细作”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当前,即时零售行业正在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关键期。顺应场景革命、技术裂变和市场下沉等趋势,行业亟待从“一路狂奔”转向“精耕细作”。

京东七鲜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在市场竞争格局方面,整个行业正从“流量争夺”迈向“效率制胜”的关键转型期,竞争焦点已经转向谁能更好地平衡品质、价格和时效这三重要素。

在推动行业良性发展方面,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建议,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优化物流网络、提高配送效率;同时,应注重提升用户体验,比如,通过个性化推荐和优质服务增强用户黏性;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出台相关规范和标准,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同时保护消费者权益。

朱克力则表示,平台应加大技术投入,推动供应链创新,通过智能仓储和高效配送优化成本;同时完善商家准入与监管机制,提升商品品质;加强平台协作,整合资源,激发消费潜能。

来源:新华社

作者:班娟娟

 

《 现代物流报 》( 2025年4月28日 5版)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