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马敬泽
7月11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的“第十期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智库论坛暨《2025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胡大剑出席并作总结发言。
胡大剑对报告的发布表示充分的肯定,他指出,货车司机权益保障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事关社会问题,也是行业协会联系会员单位,服务人民群众,加强行业治理的重要任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始终把货车司机权益保障作为重要的职责和使命,近年来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货车司机权益保障工作。下一步,要结合报告的发布,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研究制定公路货运行业标准合同或示范文本,明确承托双方责任,完善行业交易规则制度。二是强化行业价格指导,研究发布运价指数和标准运价表,做好公平运价引导。三是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工会、企业、平台等多方力量,防范“内卷式”恶性竞争,构建多方共赢的治理格局。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胡大剑)
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公路运输工作部部长张杰对论坛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此次报告的发布很有意义,报告相关内容契合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开展的重点工作方向,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他重点介绍了中国海员建设工会与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围绕货车司机权益保障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希望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相关工作,推动各方在行业治理中协同发力,深化货车司机权益保障。
(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公路运输工作部部长张杰)
本次论坛发布了《2025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下称:《报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中物联公路货运分会秘书长周志成对《报告》内容进行讲解。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中物联公路货运分会秘书长周志成)
《报告》指出,当前,货车司机参加社会保险以新农合养老和医疗保险为主,达52.63%;32.8%的调查货车司机已经加入各级工会,较上年调查增加近10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货车司机从业年龄总体较大,36-55岁的货车司机占比达84.38%,35岁以下货车司机占比进一步下滑;个体经营的货车司机占比60.83%,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弱。《报告》还介绍了司机货运纠纷、数字货运平台使用、公路货运营商环境等情况。
在专家点评环节,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赵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汤源洋,对《报告》进行点评。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 赵宏)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赵宏提出:一是要实现货运的公平定价。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货运行业出现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导致货运价格和货车司机收入的走低。对此,各方应采取措施防止内卷式竞争,保障司机收入稳定。二是发挥货运平台作用。当前,货源和运力的对接更多在网络货运平台上发生,要保障司机权益,需要加强对货运平台在交易方式、价格行为等方面的规范和治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提出,2013年至2024年,我国包括货车司机在内的蓝领群体收入年均涨幅为7.2%,高于白领群体2.8%的年均涨幅,货车司机在整个蓝领群体中的收入水平也居于前列。但是,近年来,整个蓝领群体收入进入“平台期”,收入增速趋缓。同时,货车司机的工作环境和强度也使其总体压力较高。此外,货车司机面临的纠纷问题反映出行业营商环境与交易规则的不足,需通过明确规则、化解矛盾,避免引发稳定风险。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汤源洋)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汤源洋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货车司机在交易、平台、执法等方面面临的法律风险,并从交易风险防控、平台规范、执法环境优化、纠纷解决机制完善、构建权益保障共同体五个维度提出建议,呼吁推行标准化合同、建立运费保障机制、规范平台运营、优化执法环境,形成多方协同的权益保障体系。
在企业交流环节,满帮集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孔庆峰、中外运物流华北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车轶、福佑卡车品牌与公共事务部总监丁聪、合肥维天运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权益合作部负责人方辉、滴滴送货政府事务区域经理徐琳分别从不同角度针对如何更好保障司机权益、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进行交流探讨。
本次论坛还发布了《关于营造良好公路货运市场环境 切实保障货车司机权益的倡议》。来自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协会、学界的50余人出席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