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
编者按
近年来,国际矿产品市场波动剧烈,部分关键矿产供应面临“卡脖子”风险,保障国内矿产资源稳定供应,成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之举。日前召开的2025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明确提出,“全力推进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为我国矿产资源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矿业企业着力构建矿产资源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全力以赴推进矿产资源增储上产,服务保障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
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重要矿种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绝大多数矿种已提前完成“十四五”找矿目标任务。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在黑龙江省发现全省首个特大型铀矿。在河北省兴隆县,新增铷资源量337万吨,达到特大型规模,进一步巩固我国铷矿优势地位。在河北省隆化县,新增钴资源量2.7万吨,达到大型规模。在贵州省松桃县,新增锰资源量2285万吨,达到大型规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克斯县,新增金资源量81吨,累计查明近百吨,达到超大型规模。
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提升国内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确保安全成当务之急。为此,我国实施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近年我国找矿突破屡获重大发现。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近日发布的消息显示,湖南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通天庙矿段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同时,伴生铷、钨、锡、铌、钽等战略性矿产,均达中型以上规模。目前,该项目提交了超大型锂矿床及中型及大型以上钨、锡、铌、钽矿矿床的勘探成果,配套采矿、选矿、冶炼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带动了当地锂电产业投资数百亿元。
这些成果取得的背后是一系列矿产资源政策措施的大力支持。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开始施行。这是矿产资源法自1986年颁布实施以来的首次大修,将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作为重中之重。这部新矿产资源法建立了战略性矿产资源特殊保护制度,将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重要矿产资源纳入战略性矿产资源目录,并对其中部分特殊矿产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同时,我国也将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严格控制协议出让,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十四五”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情况总结评估,提出“十五五”矿产资源规划编制的对策建议。通知要求完善战略性矿产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推动矿产资源快速增储上产。
据称,上半年我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资金69.93亿元,同比增长23.9%,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同比增幅持续扩大。其中,社会资金33.59亿元,同比增长28.2%,占矿产勘查总投入的48%,表明企业投入矿产勘查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36.34亿元,同比增长20.1%。
从矿种来看,锡矿、铝土矿、钨矿、铜矿、磷矿等矿种勘查投入同比增长50%以上,煤炭、铅锌矿、钼矿、金矿、石墨等矿种勘查投入也有不同程度增长。此外,自然资源部门加大了探矿权供给,2024年战略性矿产探矿权投放581个,创十年新高。2025年上半年,战略性矿产探矿权投放318个。
2024年,我国重要矿产资源找矿突破也收获颇丰。我国新发现了西昆仑—松潘—甘孜世界级锂辉石型锂成矿带,预测资源潜力达3000万吨。我国自产锂资源增幅超30%,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排名从第六位升至第二位。同时,我国镓、锗、铟等资源再评价成果显示,我国镓、锗、铟等12种矿产全国资源量显著增加,与保有资源量相比,钴、铼新增资源量实现超100%增幅,镍、铟新增资源量超30%增幅,镓、锗、钒、钾盐等四种新增资源量超10%增幅。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黄晓芳
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温暖7月16日表示,“十四五”以来,山东新增金资源量583吨,富铁矿1.44亿吨,晶质石墨212万吨,金红石型钛37万吨,新增金、富铁矿资源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初步估算,新增资源量价值逾5000亿元人民币。此外,山东省首次探明锂矿资源量,意味着国家确定的36种战略性矿产中,山东已探明储量矿种达26种。山东在新增资源量和新探明储量矿种上实现了“双突破”。
温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山东在中国率先发布绿色勘查地方标准,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攻坚行动,新建矿山一律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生产矿山逐步提升改造。截至目前,山东省共建成绿色矿山576家,其中国家级63家、省级464家,省级以上绿色矿山数量居中国首位。此外,“十四五”以来,山东省完成历史废弃矿山生态修复15.3万亩。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厅长赵晓晖表示,下一步,山东将加快实施新一轮地质填图计划,全面摸清1:50000大比例尺地质家底,聚焦鲁西南稀土矿、胶南造山带等重要成矿区带,新圈定一批找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我们将建立‘人工智能+’地质找矿大模型,实现找矿靶区快速预测、精准圈定。”
赵晓晖称,山东省海岸线长3505千米,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海洋矿产资源勘查前景广阔,将加大近海海域金、锆、铪等战略性矿产勘查力度。目前,山东省陆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大多在2000米以浅,将加强重点勘查区攻深找盲,积极拓展3000米以浅第二空间。
据悉,中国发现的174种矿产中,山东有148种、占85%;中国查明资源储量的163种矿产中,山东有93种、占57%。金、金刚石、自然硫、石膏、水泥配料用红土等5种矿产保有资源量居中国第一位。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孙婷婷 唐艺航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2025年上半年全国找矿突破成果,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三成。在这份“国家找矿进展清单”中,重要矿种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河北省地矿局地质四队承担的钴矿勘查成果入选典型案例。
该项目位于承德市隆化县大乌苏南沟矿区,新增钴资源量2.7万吨,达到大型规模。这一突破不仅极大提升了河北省钴资源储备,也为全国战略性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探索出可复制的“河北路径”。
钴是国家重点紧缺战略性矿产资源,是新能源电池、航天合金、高端制造等关键领域不可替代的金属,被誉为“工业味精”和“新能源命脉”。当前,全球钴资源主要集中在非洲少数国家,我国钴矿对外依存度超过90%。保障钴资源安全,是“十四五”时期找矿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在这项由河北省地矿局地质四队承担的找矿工作中,通过深入开展伴生钴资源再评价与综合利用研究,成功释放出2.7万吨钴资源,极大提升了河北省乃至全国的钴资源储备能力。
此次找矿突破,由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大力支持,河北省地矿局地质四队联合自然资源部战略性矿产综合利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共同搭建“冀北矿产综合利用研究平台”,对隆化县大乌苏南沟矿区开展全流程技术攻关。团队通过系统实验,实现了河北省首次伴生钴高效富集技术突破,并在选矿工艺上取得关键性进展。这不仅成功“盘活”了铁矿中的钴资源,更为我国伴生矿产综合利用提供了“河北方案”和“地质样本”。
河北省地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紧紧围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任务,统筹全局技术力量,持续发力战略性关键矿产勘查,不断提升基础地质工作水平与科技攻关能力。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作者:吴新光 韩森 贾明帅
7月15日,记者走进贵州省遵义市务川自治县浞水镇大竹园铝土矿生产现场,目之所及是井然有序的生产场景:堆矿区里,铲车与运输车配合如行云流水;设备检修区,技术人员正为胶带运输机更换新胶带;污水处理区,经过多道工序净化的清水静静等待达标排放。
这座深藏于黔北的矿区正以“精细开矿”的实践,成为遵义市大力推进“富矿精开”的微观样本。
数据显示,遵义市已查明矿产资源49种,其中水气类1种、能源类5种、金属矿产11种、非金属矿产32种。“富矿精开”提出的“461工程”中涉及的23个矿种,遵义市除金、玉、稀土、锂未设立矿业权之外,其余矿种均已设立矿业权。优势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铝、锰、萤石,铝土矿保有资源量排贵州省第一、煤矿保有资源量排贵州省第四、锰矿保有资源量排贵州省第二、萤石保有资源量排贵州省第二。
自省级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开展以来,遵义市共实施找矿项目51个,投入经费超3亿元,涉及铝土矿、锰矿、萤石矿、重晶石矿、砂石矿和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当地政府做好要素保障服务,有力推进了省级找矿项目在遵义实施,并探获了一批优势矿种资源量。
“下一步,将紧紧围绕推进‘富矿精开’的总体要求,紧扣‘精确探矿、精准配矿’关键环节,加大基础地质调查力度,强化规划引领、保障要素支撑、高效利用资源,努力提升优势矿产资源的找矿综合能力,加速推进矿产资源增储上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遵义市自然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程劲松说。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吴浩宇
本报讯 7月25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发布“矿物元域V1.0”。作为中国矿产全力培育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之举,“矿物元域”以元域为生态、以服务为机制、以交易为核心,着力构建矿产资源全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新基建体系”。以“探、产、供、储、销”全链数据为基础,动态映射矿山、港口、工厂、交易市场等核心场景数字空间,让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数字孪生,实现态势全域感知。聚合全域数据要素,通过智能协同与深度解析,赋能生产模式、管理方式、流通体系与服务流程的全面转型升级,实现效率最优化与效益最大化。通过为矿产资源行业装上“数字大脑”,让每一块矿石可追踪、每一笔交易可信任、每一个决策可信赖。“矿物元域”以“1112N”——一朵云、一张网、一空间、两平台、N个智能体为架构。依托产业级开放智能云平台、全方位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网、行业级可信数据空间,矿产大数据平台、供应链服务平台,以及行业大模型+多个智能体,打造智慧服务枢纽,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互为赋能,服务保障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更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作者:杨召奎
7月18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2025年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暨向地球深部进军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国资委、自然资源部相关工作要求,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政治责任,扎实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力以赴“向地球深部进军”,确保圆满完成既定找矿目标任务。
会议指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事关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大局,前瞻性、系统性强,且涉及多领域多专业,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全局“一盘棋”,发挥各自优势,千方百计找大矿、找好矿、找急需的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能源资源保障。要认真把握新时代地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牢记“地质报国”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全力以赴推动煤炭、煤系矿产和化工矿产资源增储上产。要打通内外部创新资源与要素,运用找矿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突出重点区域、重点矿种,确保完成好资源保障和找矿任务,以地勘行业新质生产力助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新成效,切实发挥国资央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会议要求,全局上下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进一步增强地质找矿国家队责任感、使命感,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大胆创新、主动作为、真抓实干,齐心协力推动地质找矿工作取得新进展,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地勘央企力量。一要坚持系统性谋划、体系化推进,积极融入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二要加大煤炭、煤系矿产和化工矿产勘查力度,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三要强化“向地球深部进军”工作落实,开拓找矿“第二空间”;四要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五要持续推动矿业权获取与盘活工作,释放全局经济发展动能;六要优化境外地质工作布局,提升海外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七要大力弘扬新时代地勘精神,争做地勘事业发展先锋。
来源:澎湃新闻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
要持续提升重要金属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加快有色金属资源勘探、投资、开发、建设、冶炼、加工等全产业链和一体化综合发展,大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持续推动重要金属矿产增储上产。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姚林: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已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要进一步夯实工作底盘、提升工作质效、拓展功能手段和发展模式,系统打造“矿物元域”,提升数智化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构建更加高效的矿产资源综合服务体系,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高质量发展。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副司长牛力:
从上半年矿产勘查投入结构来看,社会资金达到33.59亿元,同比增长28.2%,在整个矿产勘查投入中占比达48%,这表明企业投入矿产勘查的积极性在不断增强。未来,我们将以新矿产资源法正式实施为契机,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加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进一步提高国家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
矿业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应在加强资源储备,通过并购等方式获取优质资源、提升开采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更清洁的生产工艺,以及加强产业链整合,提升抗风险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 现代物流报 》( 2025年8月4日 11版)
山东:加大近海海域战略性矿产勘查力度
河北:为伴生矿产综合利用提供“地质样本”
贵州:遵义加速推进矿产资源增储上产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发布“矿物元域V1.0”
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发挥国资央企引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