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南永州市南部的江永县,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土质富含硒等微量元素,“江永五香”农业特优产品(香柚、香芋、香姜、香米、香菇)盛名在外。近年来,湖南江永县紧抓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数商兴农”示范县等契机,依托数字化赋能,从“电商有人、销售有货、供应有链”着手,打造江永“人+货+链”电商新模式,促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近两年,全县电商销售超4.5亿元,带动3500多户农户增收1.8亿元。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亦在着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电商生态体系,自2022年起,通过建立直播中心推进直播电商发展。该直播中心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以“短视频+直播”形式有效实现产销衔接。2023年,城步苗族自治县电商交易额突破6.5亿元,累计带动创业就业1.2万人,农产品销售额超1.36亿元,同比增长12%,为加快区域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安徽省五河县三年来大力推动农村电商提质增效,目前已建成1个县级、4个镇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及130个村级站点,形成城乡电商协同发展格局……
一幅幅以农村电商发展带动农产品消费的新图景,为乡村振兴赋予斑斓色彩。未来,随着相关政策举措落地,乘着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东风,更多优质农产品将走出乡村、走向全国。
多进展亦应补短板
日前,商务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按照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的思路,提出九方面23项具体举措。在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方面,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是其中关键一环。
建设多层次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发展即时零售、直采直供、共同配送等新业态,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打造“农字号”电商品牌……商务部流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张祥介绍,近年来商务部多举措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
在农村电商持续发展的同时,业界也围绕补短板进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发展农村电商有四方面短板:一是物流成本偏高。受基础设施短板约束,农产品配送网络覆盖不足,特别是冷链物流系统不完善,从生产到销售的产业链整合薄弱,面临“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二是农产品供给质量控制有待提高,如缺乏统一分级标准,以及包装、品控能力不足等。三是市场端存在同质化竞争。由于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弱,初级农产品价格偏低,市场信息获取不足,导致供需错配,部分产品在当地滞销。四是部分地区电商覆盖面不广,数字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电子支付普及率低,同时缺少专业化的电商运营、数字营销等团队。
谈及当前中国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惠农网首席执行官申斌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农村电商的核心竞争力终究要落在产品上,当前生产端的组织化、标准化程度偏低是普遍瓶颈;农产品“产得出”更要“卖得好”“走得远”,当前农户销售渠道较单一且多依赖本地收购商,同时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此外,人才储备尚不完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值得欣慰的是,在销售端,不少产区现已在探索企业带头、农户抱团的模式,线上线下同步发力。越来越多的农户主动学习电商知识,服务意识有所提升。”申斌说,期待更多农户用好手机“新农具”,学会直播带货、AI运营等“新农活”,真正把地方特产对接到“云市场”。
高质量须协力同行
在申斌看来,农村电商发展是个系统工程,生产、销售、配套、服务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个产区的痛点也不尽相同,必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只有政府、平台服务商、龙头企业等多方形成合力,才能真正破解这些难题,推动农村电商走得更稳、更远。”
对于如何更好地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刘向东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增强农村数字营销、支付和结算等能力,提升冷链仓储设施等物流功能,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二是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标准化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引入专业化电商团队对农产品进行包装分销管理,提高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三是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半径,打造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健全农产品供应链,扩大电商覆盖和物流配送的范围,提高供需适配度。四是拓宽中小农户及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农村电商的政策性支持。
申斌表示,可从产业链协同、人才支撑、数字赋能、生态优化四个维度系统发力。具体看,供应链是农村电商的生命线,要打破“小散弱”的格局,关键在于资源整合与主体培育,既要打通上下游信息壁垒,尤其要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梗阻,还要培育“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集群。要打造懂产业、通电商、能扎根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可通过政校企联动育“专才”,实战培训更多“熟手”,政策兜底留住“贤才”。要用大数据激活农业电商新生态,生产端通过土壤、气候数据指导科学种养,销售端基于消费趋势数据优化产品结构,服务端利用交易数据为农户提供信用贷款、解决融资难等问题。要以政策扶持“精准滴灌”与监管“疏堵结合”协同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