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宏观 • 正文

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国家标准发布 多式联运效率有望迎来新提升

  来源 : 现代物流报  作者 : 贾奥胜
发布时间:  浏览:

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贾奥胜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及多式联运技术要求》(GB/T 45915—2025)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图源:交通运输部)

动力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安全高效运输不仅关乎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更是服务外贸“新三样”、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之一。

全链条管控 构建安全高效运输闭环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动力锂电池产销量持续上扬。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1175GWh,同比增长32.6%。

然而,在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锂电池运输领域却长期面临诸多难题,安全风险高与多式联运效率低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两大痛点。

在安全风险方面,废旧电池和在用电池极易因包装不当而引发热失控,给运输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新标准覆盖了动力锂电池运输的全流程,形成了“分类分级-包装防护-信息共享”的闭环管理体系,从源头到运输环节实现全方位管控。

此次发布的新标准在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规章范本》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动力锂电池运输分级制度。

在源头分级管控方面,新标准将动力锂电池按照UN编号,如3090锂金属电池、3480锂离子电池等,细分为6类,并明确了各类电池的托运条件。以废旧电池为例,必须通过UN38.3安全试验,并提交检测报告方可承运,从源头上确保了运输电池的安全性。

该制度依据风险等级,如将部分高危险电池定为C级,并针对不同等级制定差异化的包装、装卸和应急处置要求。例如,对于C级电池,强化了包装防护标准,要求内衬材料通过不燃性测试,外包装需满足1.2米跌落试验标准。

(图源:新华社)

包装与防护技术创新也是新标准的一大亮点。新标准要求重复使用的包装满足Ⅱ类性能标准,且需目测完好,以保证包装在多次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同时,积极推广轻量化、防火防撞的集装箱载具,使其能够适配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场景,提高运输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推动物流变革 强化产业链韧性

物流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新标准在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强化产业链韧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式联运的“无缝衔接”是实现高效运输的关键。然而航空、铁路、公路等不同运输方式之间信息流通不畅,需重复填报信息,对运输的产品包装要求不统一,导致重复检测和单证不统一的问题频发,使得物流时间和成本大幅增加。

新标准对采用多式联运运输动力锂电池时,明确托运、包装等应按照涉及的运输方式中要求最高的标准实施。运输A级动力锂电池时,电池的荷电状态不应大于30%,同时对承运人在承接动力锂电池时,应查验托运人提交的材料。

尤其是,新标准明确了水陆空铁运输统一电子单证格式,并建立了信息互通平台。使进出港申报手续得到简化,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顺畅衔接。

目前,三峡船闸等枢纽已试点“翻坝”转运方案,进一步降低了综合物流成本。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物流效率,还增强了产业链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使产业链更加坚韧。

在产业升级层面,新标准激活了新质生产力。它推动了中欧班列锂电池专列、跨境航空运输等国际化布局的加速发展,为我国新能源产品开辟了更广阔的国际运输通道。

小编的话:

动力锂电池运输国标的发布,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标准大国”迈进的关键一步。通过自主创新的分级制度和多式联运规则,中国有助于破解全球锂电池运输的安全与效率难题,更以标准化为引领,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随着2026年新规的落地实施,一条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动力电池供应链正在逐步形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中国动能”,助力全球新能源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微博
微信
视频号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