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钢集团张宣科技“近零碳排”电弧炉产线平台上,三根直径约700mm、长2.7米的石墨电极正身披着绵密的水帘,矗立在热意氤氲的生产现场,享受着独一份的“冲凉”福利。
“冷却水覆盖面积明显增加了!这样一来,同样的时间,电极的冷却效率提升很多!”见此情景,正在电极旁记录数据的设备主管郑抗战停下了手中的笔,抹了把额头的汗水,心也跟着踏实下来。作为这场福利的策划人,电极能够实现高效降温,他觉得再热也值得!
入夏后,气温一日高过一日,点燃了职工们的攻关激情。一次成本分析会上,降低电极消耗攻关被再度提升优先级。会后,郑抗战立刻点兵点将,集结最强阵容,一支由精英组成的设备攻坚团队正式成立。炉后平台上,随着电极横臂缓缓抬升,三根电极鲜艳夺目,透着红光的下端正是被氧化损耗的“重灾区”。
攻关团队在全面分析造成电极消耗过快的因素后决定以优化电极喷淋系统作为突破口,用一场畅快的“冲凉”来为“辛苦工作”的电极送福利。
喷淋环是电极喷淋系统的核心部件,它位于电极的上部靠近夹持器的区域。喷淋环上设有喷淋孔,用于向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的电极圆柱持续喷洒冷却水。为提升喷淋冷却效果,降低电极氧化损耗,攻关团队提出‘密打孔’改造方案,在喷淋孔中间增设新孔,将孔间距由5毫米缩短至2.5毫米,喷淋孔数量从31个增加至62个。
方案确定后,攻关组成员踏上登高机,迎着热浪靠近炉盖上方,他们合力将喷淋环从电极上卸下,根据图纸测算距离,标记打孔位置,并将喷淋环拿到打孔机下方,两名职工手扶喷淋环的直径两端,平稳固定喷淋环,另一名职工将标记的喷淋孔位置垂直对准打孔机,随即按动启动按钮,打孔机快速旋转,一个新的喷淋孔就这样诞生了。
喷淋孔加密后,电极表面布满密密匝匝的喷淋水,仿佛织出了一件透凉的薄纱,电极红段从1.6米缩短至1.2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