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务院食安办、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央网信办等28部门及经济日报社主办,北京市食药安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9月11日在京举行。图为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
9月11日,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在京举办,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介绍了强化进口食品安全口岸监管工作的成效,通过事前把牢“准入关”,事中把牢“监管关”,事后把牢“查处关”,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据介绍,海关坚决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深入开展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进一步强化进口食品安全口岸监管,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健全协同监管机制,全面推进进口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事前把牢“准入关”方面,通过对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100%注册、高风险进口食品100%官方推荐注册,不断压实境外官方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目前已对输华食品生产企业实施注册管理全覆盖,涵盖全球179个国家(地区)的9.3万家企业,完成了121个国家(地区)980种(次)优质农食产品的检疫准入。持续深化“一带一路”、中国-中东欧国家等国际食品监管合作,扩大食品安全合作共治朋友圈。2025年1月至8月,新增46个国家(地区)110种(次)农食产品准入,新增注册境外食品生产企业4877家,进口食品贸易额达8647亿元。
在事中把牢“监管关”方面,统筹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智关强国”行动,构建“1+N+3”智慧食安治理体系,强化进口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建设,全链条、全要素、全岗位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对340类进口农食产品21121个项目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推动智慧监管更高效、风险监测更聚焦、监督抽检更科学、监管体系更完备。2025年1月至8月,发布进境食用农产品不合格通报499份,依法依规主动暂停38个国家(地区)、498家企业输华资质,退运或销毁不合格进口食品5924批次。
在事后把牢“查处关”方面,海关在国务院食安委统筹指导下,不断强化部门协同,健全进口食品风险联防联控机制。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层层对应的联动机制,联合核查企业35家。健全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信息收集、研判、处置机制,加大食品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2025年1月至8月,查发问题企业252家,查处行政处罚案件203起、案值7.2亿元,立案侦办涉税食品走私犯罪案件581起、案值55.9亿元。
王军称,下一步,海关将以更优监管、更高安全、更大便利、更严打私为重点,打造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当好国门卫士,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