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马敬泽
9月27日,由中国物流学会指导、北京物资学院主办、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承办的“2025年物流与供应链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物流与供应链数智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聚焦数智供应链创新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与韧性的作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何辉,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左敏、联合国契约组织亚太区域负责人赛伊德·穆罕默德·穆萨比尔·希恩等国内外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知名学者齐聚一堂,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推进供应链数智化、绿色化发展,打造智慧高效、韧性安全、持续发展的物流与供应链生态体系。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何辉)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何辉:当前,物流行业各类人才需要用好新兴技术,把握政策红利,实现高质量发展。他提出三点看法:一是聚焦技术融合,推动物流与供应链高质量转型。继续深化“AI+物流”的场景应用,推动智慧仓储、无人配送、智能调度等加快普及,为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二是强化制度建设,提升供应链治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顺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大趋势,加快构建统一开放、透明安全的数据治理和标准体系,推动供应链信息高效互联互通;三是突出人才引领,夯实数智化转型的根基。要持续推动产教融合、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加强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左敏)
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左敏:发达的社会离不开大体量的现代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业如何与人工智能等技术、低碳发展理念紧密结合,是我国物流科研与教育需要探索的问题。北京物资学院将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推动数智转型,引领供应链变革新浪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物流系统向智能化、绿色化、韧性化升级;二是加强人才培养,促进教学相长、产学研融合,持续拓展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新路径,打造校城产教融合平台;三是深化国际合作,更好服务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优势产业走出去、战略物资引进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吴俊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吴俊杰:当前,推动物流决策的信息越来越多元,包括传统的交通信息、物资需求信息、气候信息等,伴随人工智能的不断完善,AI技术在优化物流决策问题效率方面也持续取得进展。吴俊杰教授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创新框架,能有效整合邻近站点间的信息通信、策略协调及未来需求预测,显著提升全局响应速度并降低平均救援时间,为应对突发紧急事件与资源稀缺场景提供了更智能、高效的决策支持。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苏必利尔分校教授 曹梅)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苏必利尔分校教授曹梅: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推动下,当今物流行业正经历快速转型与发展。这些技术工具在大幅提升行业运行效率的同时,也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需要掌握数字技术,并能适应行业的持续变革。对此,威斯康星大学苏必利尔分校运输与物流管理项目通过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融入前沿知识学习、邀请客座讲师、组织行业考察、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弥合行业需求与学术培养之间差距。
(联合国契约组织亚太区域负责人 赛伊德·穆罕默德·穆萨比尔·希恩)
联合国契约组织亚太区域负责人赛伊德·穆罕默德·穆萨比尔·希恩:可持续供应链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面对气候变化、地缘政治风险与消费者期望提升等多重压力,赋能中小企业、推动产业链协同合作、强化可持续发展的商业价值是可行的三大行动路径。如今,中国企业在设定科学碳目标方面增长迅速,我们应开展集体行动,将供应链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实现经济与环保双赢。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立合作大学勒哈克校区教授 阿明·史沃根)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立合作大学勒哈克校区教授阿明·史沃根:食品供应链通常被分为5个环节:初级生产、加工制造、零售及其他分销渠道、餐饮服务、家庭消费,但实际的食品供应链远比这些模型呈现的更具差异性和复杂性。在食物浪费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我们应优化食品供应链全链条,加强食品物流在保障食品安全、减少浪费中的关键作用。
(日本流通经济大学研究员 杉山龙雄)
日本流通经济大学研究员杉山龙雄:当前,日本物流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人员短缺、自然灾害、数字化延迟等问题。对此,日本应以数智化进行赋能,在短期内致力于关联信息的互联互通,在中期推动所有数据的互用互通,在长期利用数据推动物流改革。同时,要维持可持续供应链,货主、企业物流部门和物流业者都应主动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