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京津冀首趟至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铁海铁”多式联运班列从石家庄国际陆港鸣笛启程。这是河北在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中的又一举措,为京津冀与欧洲之间再添一条高效、便捷的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新通道,为中欧经贸往来注入新的活力。
该班列线路由河北陆港集团协同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河北公司和天津港组织运营,本趟班列共搭载45个40英尺集装箱的光伏组件、橡胶制品等“河北制造”,采用“铁海铁”联运模式,由石家庄国际陆港出发,通过铁路运抵天津港,搭乘中远海运远洋货轮前往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再经中欧陆海快线铁路分拨至塞尔维亚、匈牙利等国家。
据介绍,作为中国与希腊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比雷埃夫斯港由中远海运控股运营,是希腊最大的港口,也是地中海地区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成为辐射中东欧市场的重要门户。以比雷埃夫斯港为重要交通枢纽的中欧陆海快线,可实现货物海运抵港后,快速换装铁路抵达欧洲内陆多国。“我们与河北陆港集团充分融合铁路、海运和港口资源,成功打通了这条连接京津冀与欧洲的陆海快线。”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河北公司总经理董会彬表示,相比绕行直布罗陀海峡再到欧洲腹地的传统运输路径,“石家庄国际陆港—天津港—比雷埃夫斯港—欧盟”的“铁海铁”多式联运新线路,能缩短运输周期至少7天,不仅拓宽了面向欧洲的进出口通道,也有力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
“这条新海铁联运线路的开通,进一步丰富了石家庄国际陆港以中欧班列和多式联运为支撑的国际物流网络,提高了境外通道辐射和抗风险能力。”河北陆港集团执行总裁郭全福表示,将继续发挥陆港开放载体平台作用,加强与中远海运、铁路部门和沿海港口等多方合作,优化班列组织运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强国际物流服务品质,为京津冀企业拓展国际经贸往来提供强力支撑。
近年来,石家庄国际陆港作为华北区域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和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充分利用铁路运输便捷高效、海运综合成本低的优势,不断优化铁海联运协同效能,发挥海运在内陆的“启运港”和“提还箱点”功能,推动海铁多式联运实现稳健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石家庄国际陆港开通的国际线路覆盖亚欧大陆5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起东联日韩、西接亚欧、南至东盟、北达蒙俄的国际物流通道和陆海联运体系,成为“陆上丝路”和“海上丝路”在京津冀地区衔接的核心枢纽之一。
微博
微信
视频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