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贺州市城区的街巷里,几台身形小巧的智能快递无人车正平稳穿梭,它们自动识别红绿灯,灵活避让行人,精准驶向驿站……这一幕,正是贺州市探索智慧物流“1+2+3+N”新模式的生动写照,也是贺州市以科技破解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变革实践。
“贺州市中通快递于今年5月引入了3台智能快递无人车。投入使用后,降低了三分之一的配送成本,同时优化了配送效率。”广西贺州市中通快递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该公司在贺州市区开通了三条配送线路,每辆车每天可以配送2000件快件。
该公司的实践并非个例。今年,贺州市创新引入智能快递无人配送车,主要应用于快递网点到社区门店之间的快递配送,实现多网点接驳,有效提高快递企业末端配送效率。目前,贺州市已有邮政、中通、极兔等4家快递企业6台智能快递无人车开展了测试应用,测试范围覆盖贺州城区及钟山县,推动快递无人车从单点试用向多场景铺开。在大型社区、高校,甚至园区、街巷等区域,这些“不知疲倦的配送员”展现出了强大的效能——单票配送成本从0.15元降至0.09元,降幅达40%;业务高峰时更能24小时不间断运行,运输效率比传统模式高出3倍。
贺州市智能快递无人车迅速推广的背后是“城区+县乡”两大场景的精准布局:城区先试先行积累经验,钟山县试点则破解了县乡道路窄、车流复杂等难题,为向镇村延伸打下基础。而“分拨中心—无人车—末端驿站”三级智慧配送体系的构建,更通过数字化云端管理、优化智能路径管控和“人机协同”管理模式,让6台智能快递无人车实现对33个末端驿站的高效覆盖,提升末端驿站接件、分发、送达时效。
智能快递无人车顺利上路,离不开制度的保障。贺州市交通运输局紧紧把握物流运输行业特点和智慧交通发展趋势,联合邮政管理、公安等部门创新出台了《贺州市邮政快递无人车场景应用及技术规范指导意见(试行)》,对无人车应用场景的测试主体、测试区域、测试流程、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形成“政府定标准、强监管,企业拓市场、搞运营”的行业良性发展机制。这一行业规范的出台,不仅填补了智能配送行业标准的缺失,更解决了应用智能快递无人车运输的安全监管痛点。
在政策护航与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下,贺州市的智能快递无人车将逐步覆盖等级以上公路及主要乡镇,并结合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探索“AI+无人机”的立体配送新形态。未来,贺州市将持续以智慧配送为笔,勾勒出一幅“物畅其流”的新图景。
微博
微信
视频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