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厘之间 分秒必“蒸”
烈日像猛兽一样吞噬着大地,成为名副其实的“火蒸笼,炙烤着河钢集团张宣科技设备能源部供水一作业区化验室外挂铁梯的台阶。由三名女职工组成的"铁娘子军团"正进行着一场特殊的战斗——为裸露的铁梯穿上"防滑铠甲"。她们不仅要与“火蒸笼”进行着分秒“斗争”,更要跑赢了两天后即将到来的暴雨。
“上个月雨天送样员差点在梯子上滑倒,我们就盯上这个隐患了。正好两天后的大雨能检测一下我们防滑条效果。要在两天内精准完成52个台阶的尺寸测量、裁剪、除灰、涂胶和加固任务,马欣心里既感到压力,又充满干劲,她默默盘算着时间分配。
“每道工序误差不能超1毫米。”,马欣边说边半跪在梯阶上,钢尺的边缘精准卡在台阶接缝处。常年化验养成的0.1毫升误差标准,此刻被完美复刻到防滑条裁剪中,28厘米的台阶,必须裁出27.8厘米的防滑条,“这0.2厘米的余量,就是留给热胀冷缩的空间,就像我们做化验时要留出反应时间一样”,她解释道。“表面清洁度直接影响粘贴效果,要做到百分百干净,就像化验时器皿不干净会影响检测结果一样”。马欣知道,防滑条的粘贴和化验数据一样容不得半点马虎,她将化验员的严谨发挥到极致,为此她发明"三度施工法":刮胶时板子倾斜30度,粘贴时手臂保持60度角,收边时用90度直角器压实。
下午14时,热浪达到顶峰,高温下防滑防滑条变得异常"娇气"。王文涛刚撕开背胶,粘性层就开始发软变形。“先固定防滑条两端,再用刮板从中段向两侧排气。胶必须涂匀,贴完再用锤子压三遍,不然雨天容易翘边!” 马欣眯起被汗水模糊的眼睛,左手压着刚裁剪好的黑色防滑条,右手用刮板一点点挤出气泡,手法像极了实验室里铺展色谱纸,每一寸都力求平整。额头的汗珠顺着她的安全帽带滑落,在脸颊上勒出两道红痕,她后背工服上,汗水勾勒出别样的"工笔画。
当最后一段防滑条在热浪中牢牢咬住铁梯时恰逢暴雨突至,雨幕中,崭新的防滑条像一排排黑色的牙齿,牢牢咬住了安全隐患的咽喉。
此刻,她们布满胶渍的手指和晒得通红的脸庞,在雨中绽开产线女性最美的“颜值担当”。她们用精准与速度,在危机来临前筑起了生命的防滑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