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迎接二十大 > 正文

以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湖北省襄阳市供销社 作者:王传雄 时间:2022-07-25
导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产业兴旺提供动力支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目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还存在诸如产业融合度不高、新型经营主体发育不完善、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体系等问题。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的战略性决策,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明确了方向,之后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此作了相应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对于实现产业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提及供销合作社,大多数人的印象是老系统,三、四十年前生产生活都离不开供销社。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平台,承担着国家生产、生活资料的配置及利用等职能,保证了当时国民经济按计划轨道稳定运行。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生活日益复杂,人们不再根据生产而消费,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求总量不断增加而且所需求的品种和质量也日益翻新,企业也通过不断科研创造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等方面。供销合作社也逐步经历了综合经营、承包经营、体制改革、综合改革等阶段,面临着职能弱化、力量锐减、发展困局等诸多问题。然而,一路走来的供销合作社,仍然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供销合作社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努力探索为农服务新方法、研究为农服务新手段、打造为农服务的新平台,切实为三农工作的推进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不仅事关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而且会在更深层次上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要素流动、产业集聚、市场形态乃至城乡格局产生积极影响,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原则,以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为核心,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农业与加工流通、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科技教育、健康养生和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增强“产加销消”的互联互通性,形成多业态打造、多主体参与、多机制联结、多要素发力、多模式推进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努力助推乡村产业兴旺,切实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大意义

产业兴,百业兴。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党的“三农”理论和政策的创新和发展。十八大以来,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积极推动政策落实和示范带动,取得了积极成效。实施推进行动,一是有利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生产体系,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二是有利于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三是有利于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四是有利于促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以产业融合促进城乡融合。实施推进行动,对于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

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供销社系统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方面探索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带动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的村社联建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商”的市场拉动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行业引领模式等四种成熟模式,为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襄阳市以农民为主体的各类专业合作社已初具规模,发展方式呈多元化。在此背景下,该市供销社以特色产业为抓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订单农业为载体,通过供销社经营设施、场地、资金入股等方式,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共领办、创办94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了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各县(市、区)供销社立足本地优势产业,依托龙头企业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通过“联强、织网、触电”,有效推动当地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在宜城市,以楚大鸭业为龙头的鸭产业链体系,通过“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直接服务带动农户2500户,年助农增收5700万元;在谷城县,食用菌产业年产值过亿元,辐射8万多户农民,直接带动50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在枣阳市,供销社以服务规模化、功能完备化为标准,建立了农资配送、养殖、种植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参股设立金塬黄桃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辐射周边11个乡镇20多个村600户农民,发展早熟甜黄桃种植面积1.2万多亩,年产黄桃4000余吨。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襄阳市供销社不断发挥联农、助农、惠农、富农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分布在农业种植、养殖、农机、农资等多个领域,为供销社这个“老字号”从农村现代流通服务向农业社会化服务全领域转变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瓶颈

产业融合发展体量和市场规模正处于起步阶段向加速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但从产业发展质量和整体效益上看,仍处于发展初期,总体上受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其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人员队伍逐渐老化、活力不够制约产业融合发展。熟悉市场运作规律,会经营、善管理、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严重短缺,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强化,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影响了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拿电商来说,线上销售电商人才短缺,农产品进城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农村年轻人大量外流等问题,都制约了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发展。

(二)农产品加工程度低,总体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不够,产品加工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生产设备简陋、加工技术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上农村地处偏远,信息传递慢、 交流渠道缺乏,大部分农民和农业生产主体对农产品加工的作用、意义、方式等都不甚了解,加工滞后直接导致农产品原料,特别是蔬菜、水果、禽肉等生鲜类损耗率较高,极易受自然灾害、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甚至出现增产不增收现象。

(三)农产品市场体系落后,产业链不够完善,带动能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各自为战,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龙头企业带动力不足,产业融合发展不够,服务力量薄弱、服务方式单一,尚未形成系统化服务的格局,无法满足城乡流通和消费需求。农产品进城产业链不完善,农产品品牌较少,缺乏知名度,特别是缺乏网络知名度,当前一些农村地区的“知名”农产品仍然停留在“小商小贩”阶段,没有形成品牌化的规模经营,以至难以打造特色品牌。

  (四)农村物流配送难、物流成本高,制约农村电商发展。冷链物流配送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未完全打通,一些农村地区偏远,物流成本高,导致农产品“出门难”。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的“最初一公里”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阻断了农民网售农产品的增收之路。

(五)农业企业融资困难。农产品由于季节集中收购,流动资金需求短期较大,少数金融部门仍在传统观念上认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周期长,受自然灾害影响,为规避风险,不愿向农业产业倾斜,仍按工商企业对待,致使不少大有发展前途的农业企业错失良机。由于政府缺乏金融支农风险基金政策,未能出台建立信贷风险以及提供贴息资金举措,农业企业信贷成本较高。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信贷需财产担保,而农业企业绝大部分又因建设用地限制,不少是租用农户耕地建设,根本无力提供担保、抵押。制约和影响了生产规模的扩张。

(六)农村公共资源配置不足。已有的大部分涉农财政项目投资比较分散,尚未形成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二三产业的配套支撑不足。硬件上,农村水、电、路、通讯网络落后,乡村道路大多狭窄,经营者需要投资建设变电站、修路,大多数的经营者缺乏投资能力与积极性。大部分农村不具备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随着二、三产业发展,污水等生活垃圾倍增,特别是不可降解垃圾,将破坏农村自然生态环境。

(七)产业融合发展不充分。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不高,品牌竞争力不强;大多数农产品还属于初级农产品,附加值小,深加工水平还仅仅停留在初级农产品上,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缺乏专业型的人才,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普遍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村集做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弱,现代经营制度有待健全完善。

五、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紧紧扭住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全主体共享等关键,依托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农业园区等载体,做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加工流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实现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三链重构,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产业融合发展动力。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想提高产业融合发展动力就要切实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加大对供销合作社现有人才队伍的培训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引进各类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努力发展农村合作经经济组织,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能人入社,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协会,不断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机构和组织,联合电商培训中心、淘宝大学等电商服务组织,先行巩固并提高当前较成熟的农村电商的人力资源水平,形成维持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最初主力军。最后,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建立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做到能进能出,优胜劣汰,以一直务实高效、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不断推进产业融合持续发展。

(二)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亦工亦农,带动了上下关联产业的发展,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看,已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支撑,也事关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事关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繁荣稳定。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认识,把农产品加工业摆上重要位置,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协调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产地对农产品实施初加工,可减少产后损失,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支持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实行基地建设、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经营。在现有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加强优势农产品良种繁育、技术推广、运销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形成与加工业相适应的、布局合理、专用、优质、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突出特色,延长产业链条,引导相关企业以产业链为核心,形成相互融合、互促共进的抱团发展格局。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一二三产业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建设好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立足衔接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贯通农产品一二三产业链,支持供销社在推进综合改革中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仓储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供销社农产品流通网络服务水平,不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需要。通过探索发展为农服务新机制,壮大为农服务综合平台,顺应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深刻变革的新趋势,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搭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四)推进电商物流协同发展,打造农村电商生态圈。农村电商的核心要素是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形成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循环。农产品属于食品范畴,特别是生鲜农产品对物流过程中保鲜、环境温度等有较高的要求,如何高效地进行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是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关键。要加快出台电子商务和物流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提升电子商务在产业链的应用水平,带动原材料和产品销售商等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重点解决好生鲜农产品物流条件,对从事冷藏、冷链农产品运输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推进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同时加快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各乡镇、村(社区)电商综合服务站点的建设,发挥其作用,将优质的水产品、蔬菜等鲜活优质生态农产品以最快的速度送进千家万户,并针对时效性较强的农产品,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保证农产品在运到消费者手中时依旧新鲜。积极打通农村金融、电商、物流等新型为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六、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农村产业融合主体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不断延长,价值链明显提升,供应链加快重组,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加完善,融合模式更加多样,建成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示范园,融合发展体系初步形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一)落实政策引导融合。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财税、金融、保险、投资、科技、人才和用地用电等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引导各地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细化实化工作举措。组织实施好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促进产业兴村强县和信息进村入户,扶持一批带动力强、影响力大、能让更多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的融合发展主体。

(二)创业创新促进融合。积极推动农村创业创新,以返乡下乡本乡创业创新人员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融合利益共同体;以科技人员、企业家、经营管理和职业技能人才等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融合发展相关项目;以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农村创业创新成果展览展示等为载体,选拔培育一批农村创业创新标杆和代表人物;以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为平台,为创业创新主体提供场所和高效便捷服务。

(三)发展产业支撑融合。通过政策推动、企业带动和项目引导,加快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提高优质农产品生产比例,夯实产业融合发展基础。统筹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能力。通过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导第三产业逐步实现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设施现代化、发展集聚化、服务规范化,拓宽产业融合发展新途径。同时引导农村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紧密相连、一体推进,形成农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格局,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四)完善机制带动融合。以保底收购、保底分红、利润返还、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为主要形式,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鼓励支持企业将资金、设备、技术与农户的土地经营权等要素有机结合,推动价值分配向上游农户倾斜,打造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命运与共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主体;支持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产品营销、商品化处理等服务,带领农户发展新产业,增加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机会,提升小农户自我发展并与现代农业对接的能力;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农户成立产业联盟,通过共同研发、成果转化、共有品牌、统一营销等方式,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

(五)加强服务推动融合。推进农产品加工流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投资贸易、展示展销等平台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融资信息、人才对接等公共服务;加快制修订一批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管理和提升自律能力;完善统计制度和调查方法,开展行业运行监测分析,指导和推动农村产业融合有序发展;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产业投资基金的合作,加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信贷支持力度。

责任编辑:李思远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