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应链韧性指数发布
尊敬的伍斌市长、尼古拉·斯托扬诺维奇先生、李佳璐司长:
大家好!我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胡大剑。《中国供应链发展报告(2024-2025)》今天正式发布,关于报告,刚才短片已经介绍了,我就不再赘述。接下来我简单介绍一下中国供应链韧性指数。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供应链面临保护主义、地缘冲突等风险挑战,筑牢供应链韧性成为各国共识。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产业链供应链决策部署,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研究力量,在年度《中国供应链发展报告》中设立“供应链韧性与安全”专题研究,并编制了中国供应链韧性指数,旨在通过动态监测重点产业供应链适应性、抗压力与恢复力,评估我国供应链韧性状况,建立供应链风险监测预测预警机制,识别关键供应链短板,为精准补链强链、促进产业生态协同升级、增强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提供量化支撑与数据参考。
一、中国供应链韧性指数框架
供应链韧性是指供应链是否具有内在稳定性、动态适应性,是否能够在受到外部冲击后较快自我恢复,在受到封锁打压时维持有效运转,在极端情况下保证基本功能。
中物联立足我国产业和行业发展实际,结合国家政策导向,经多轮调研论证,构建起贯穿供应链全链条的韧性评估框架:事前通过“基础支撑韧性”评估供应链的结构性保障能力,事中通过 “流程适应韧性” 评估供应链应对市场波动的动态调适与高效反应能力,事后通过 “中断恢复韧性” 评估遭遇重大冲击后的快速恢复能力。
中国供应链韧性调查每季度进行一次,以全国供应链重点企业、商贸物流重点联系企业为主体,覆盖国民经济关键制造企业、链网上下游重点物流企业及多地区企业,保障数据代表性。
二、我国供应链韧性状况分析
2025年第二季度调查显示,中国供应链韧性指数呈现整体良好态势,抗风险与恢复力较强,主要得益于三大支撑:一是“一业一策”“一链一策”政策支撑体系、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以及整治“内卷式”竞争协同发力,为供应链韧性提升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方向指引;二是我国完整的产业与物流体系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生产、销售、配送的全过程,能够有效保障供应链的顺畅运行,降低外部冲击对供应链的影响;三是数智化融合和绿色低碳转型的深入推进,促进了供应链信息共享与柔性调度,提高了供应链响应速度和灵活性,提升了供应链运行质量,增强了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看,目前我国供应链基础支撑韧性良好,对外部冲击的适应能力较强,在极端情况下能实现较快恢复。从行业看,制造业与流通业韧性均良好,为保障国计民生的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企业类型看,国企、民企、港澳台投资企业韧性均呈现良好态势。
中物联将不断优化调查样本,希望供应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积极参与问卷调查。随着指数不断完善,有望动态评估我国各行业、各领域供应链韧性状况,为定向补强供应链关键环节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为衡量国内大循环畅通度、评估内需市场对产业链的拉动效能提供科学参考,也能为研判国际循环稳健性、优化全球资源配置与供应链布局提供决策依据。中国供应链韧性指数的深化应用,将助力构建内外联动、韧性强劲的现代供应链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以上,就是中物联“中国供应链韧性指数”的简单介绍。欢迎社会各界关注,我们也期望各位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一个科学、严谨、实用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供应链韧性指数,为提升我国产业链安全与全球竞争力提供坚实支撑。
谢谢大家!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领导讲话]蔡进: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供应链新动能 助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 [领导讲话]蔡进:2025年新年贺词
- [领导讲话]何黎明:强化贸港航协同发展 共推供应链集成服务
- [领导讲话]构建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新模式 夯实物流高质量发展基本盘
- [领导讲话]何黎明:2024年新年贺词
- [领导讲话]崔忠付:产链融合,固本强基,打好“十四五”冷链攻坚战
- [领导讲话]蔡进:推动电子产业供应链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 [领导讲话]何黎明:双链联动 协同共生 助力产业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 [领导讲话]崔忠付:加快国际货运代理服务标准体系的建设,助力国际货运代理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 [领导讲话]何黎明:凝心聚力 开拓创新 培育世界一流现代流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