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驼队”再启程——黄骅港中欧班列驶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从邯黄铁路渤海东站缓缓驶出。
汽笛长鸣惊海天,铁龙飞驰贯亚欧。5月5日,一列装载72个标准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从邯黄铁路渤海东站Ⅲ场驶出,向8300公里外的莫斯科进发。这条连接“一带一路”的陆海新通道,正以更强劲的动能融入全球物流版图。今年以来,黄骅港中欧班列共开行29列,装载标准集装箱890个,总货重9469.637吨,总货值2.1亿多万元。
这趟满载“中国制造”的班列之所以能高效启程,得益于“海铁联运”的创新实践。家具、家电设备、化工材料等货物从宁波港、上海港、南沙港抵达黄骅港后,直接在渤海东站完成铁路编组,经石家庄国际陆港转运,通过二连浩特口岸出境。“海运的低成本与铁路的高时效在这里实现无缝衔接,全程运输时间压缩至15天,较传统海运节省近20天。”沧州港海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风祥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在渤海东货场,塔吊林立的繁忙景象印证着这条运输走廊的活力。自2024年5月首列班列驶向莫斯科以来,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黄骅港—莫斯科”“黄骅港—阿拉木图”两条干线相继贯通,开行班列频次从每月1列提升至如今的每月8列。渤海东货场及海铁联运中心集中站作为东端起点,从寂寂无名的沿海货站蜕变为辐射东南亚、中亚及东欧的物流节点,见证着“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
班列的高效运行,离不开政策的精准赋能与服务的创新升级。走进港城产业园区的“黄骅港中欧班列一站式业务办理中心”,“服务专员”王文锦正通过“一表管理”系统为企业办理订舱手续。“过去企业需要跑租箱公司、车队、海关等多个部门,现在只需提交货物信息,我们全程代办清关、退税甚至境外配送等业务。”王文锦说,这种“保姆式”服务将原本需要2至3天的业务办理时间压缩到2小时,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成为现实。
数据显示,通过中欧班列运输,企业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运输时间缩短40%,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随着班列频次加密、服务升级,越来越多的“沧州智造”乃至“中国智造”搭乘这列钢铁快车走向世界:活塞环、轴承等机械配件,微波炉、电磁炉等家电产品,甚至精细化工材料、高端家具,货物品类从基础百货向高附加值产品拓展。一家汽车配件企业负责人坦言:“班列让我们的产品比海运提前半个月抵达莫斯科,抢占市场更有底气。”
暮色降临,渤海东站的灯光次第亮起,又一列班列正在紧张编组。铁轨延伸向远方,串联起港口的碧波、铁路的列流与欧亚大陆的广袤市场。一幅陆海联动、双向开放的发展新画卷,正在渤海之滨徐徐展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