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园区 > 正文

魏永存:多式联运信息互联共享创新+枢纽园区,集约化智能化发展

来源:中物联物流园区专委会 作者:未知 时间:2021-11-24
导读: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城市与现代物流所总工程师魏永存在2021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联合推进会暨第19次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区域协同与多式联运分论坛的演讲(摘要)。

魏永存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城市与现代物流所总工程师

在2021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联合推进会暨第19次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区域协同与多式联运分论坛的演讲(摘要)

 

近年来,多式联运和国家物流枢纽,成为我们现在当前各级领导关心,社会关注,我们交通研究人员关心的热词。自从2016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18个部门发布了《关于鼓励进一步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同时启动了国家级的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第三批70个项目,目前正在推进第四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创建。2018年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又启动了咱们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实际上这两个工作,是一脉相承的,就是以多式联运的干支仓配的一体化,推动我们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核心目的是促进我们区域协同,提升我们国家产品或者是经济的竞争力,这是我们发展这两项工作的关键所在。在推进过程中,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考虑。一是多式联运的信息互联共享,因为只有通过我们信息互联共享,才能实现枢纽协同、模式创新等等。另外一个是枢纽园区的集约化、智能化发展,通过集约化来实现功能集成、资源集约,模式创新。通过智能化,提升我国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为我们国家枢纽节点企业的协同,提供一个载体。所以今天我也是利用这个机会,围绕这两个核心,向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做一个汇报。

首先,把我们国家整个多式联运的体系,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从我们国家整个多式联运体系来看,依托不同的运载单元,大体可以划分三类,分别是集装箱多式联运、半挂车和整车多式联运、大宗散货多式联运。我们理解多式联运核心有六个方面,联运枢纽站场的集约化布局、中转转运设备的高效化衔接、信息系统的便捷化互通共享是多式联运发展的基础。通过这些推进运输模式的创新探索和联运服务规则的规范化应用。从运输组织来讲,是要实现了全程运输的一体化组织,往更高层面看,是要带动枢纽经济、通道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这是核心内容。

今年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召开了“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会议一方面肯定我们多式联运和国家物流枢纽的工作,同时也对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指示安排,包括如何依托国家物流枢纽提升物流运作水平,如何打造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多式联运全链条的动态监测,实现货物运输的可查询、可追溯、可跟踪。

从整个社会实践来看,国家层面做了很多探索,我们各地的政府、企业也做了很多工作。总体来看,经过“十三五”五年的发展,我们多式联运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从国家层面来看,下大力气推进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了相关的机制,发布了相关的标准,为我们推进多式联运领域规则应用、组织协同、信息共享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同时,各地物流管理部门和物流企业也做了很好的实践探索,例如河南将铁路、航空、海关等部门的班次、舱位、报关状态等信息纳入河南自贸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内容,河南省机场集团与 7 家境内外物流企业联合成立国际物流数据标准联盟,加快制定国际多式联运数据标准,天津港与北京局共同推进海铁联运信息系统互联,连云港港制订的《海铁联运列车运行追踪接口标准》等3项标准推广为行业标准,浙江:深化海港、陆港、空港和信息港“四港”联动,建立铁、公、水、航物流信息互联标准互联。这些为我们多式联运业务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蓝图。山东、河南、湖北,围绕着行业关心的“一单制”,开展了省级实践示范,也遴选了相关的企业载体,去落地这项工作,为形成国家统一的运行模式做了非常好的实践探索。

我简单给大家介绍有不同特色的物流信息平台,由武汉港发集团开发及运营的“云上多联”智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是长江中游首个立足多式联运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构建智慧共享、智慧协同、智慧供应链三大体系。与铁路总公司、船讯网、国内重点港口、宁波航交所等单位合作,推进铁路、水运、公路、关贸等信息对接,实现载具、箱管、单证、结算、货物等信息的标准统一、互换共享。

郑州机场国际物流多式联运服务平台,按照各国平台按照约定标准互联互通,并形成统一物流数据格式,可满足物流数据在不同承运方之间流转及各国监管部门之间监管的需要,真正实现“一单到底、物流全球”。

“中欧e单通”跨境区块链平台,全国首个基于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一单制的跨境区块链平台,创新将区块链技术与多式联运“一单制”各业务环节相结合,将各参与方连接起来,通过数据的联通和互相验证,实现互信互认,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贸易物流信息支持。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广西)建设公路、铁路、港口和航空四位一体的多式联运物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广西与西南中南地区、广西与东盟、中国与东盟之间国际国内多式联运全程物流供应链的网上交易对接撮合,物流信息的高度汇聚与共享,服务陆海新通道沿线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

连云港构建“互联网+多式联运”生态圈,率先开发并成功上线了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系统,是我国首个且唯一与铁路实现全面数据交换的港口。

总体发展来看,多式联运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和总体还存在一些滞后,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部门间、企业间、区域间,缺乏行之有效的沟通合作与信息共享机制,信息资源流动性不强;二是信息互联共享清单、信息数据交换接口等关键环节技术标准、交换渠道、路径等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铁路数据接入协调困难,成为信息链条硬隔离;四是信息资源整合和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等。

从交通运输部来讲,下一步推进信息互联共享工作的安排。第一步是建立信息互联共享的工作机制。第二个是研究制定信息互联共享目录清单,我们去了很多地方调研,无论是港口、铁路、船公司、货主等等,都有强烈信息共享的意愿,但共享什么信息还没有达成特别好的共识。三是切实提高信息综合利用率,物流企业形成了很多独立的业务系统,但这些业务系统之间如何协同共享、综合利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的服务,还存在一些不足。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强化信息收集、数据挖掘和综合应用,为多式联运发展培育新动能。还有要鼓励平台型企业提供社会化信息服务,因为平台型企业是真正第三方,不涉及各个方面的利益,能秉承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社会化服务。另外还要鼓励多式联运经营人建设信息系统,为上下游客户提供全流程、全要素、全生命周期信息服务。

第二个议题是如何提升货运枢纽、物流园区集约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整个交通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率。从物流基础设施的规模来看,我们已经位于世界前列,高速铁路里程达3.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高速公路里程15.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沿海港口万吨级泊位超过2500个、各类物流园区超过1700个。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未来2035年,2050年的基础设施布局做了统筹安排。总体来看,新建基础设施不多,更多是改造升级,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另外,我们亟待提升的枢纽服务品质。在调研过程中,企业不断地反映,我们整个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核心是在我们的中转转换环节成本占比太高。从通道布局来看,枢纽节点也是我们下一步推进的重点,要大力推进枢纽互联互通。目前,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的生态圈还远没有形成,增加了全国物流网络的不稳定性,特别是受疫情影响,我们物流与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还有基础设施协同效应不强,集聚辐射能力不足,集疏运体系不完善。

另外,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缩小信息与物理的界限,使得物流的线下实体流动与线上信息交互有了融合、分离、协同等多种组合的可能,极大降低协同成本,催生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为我们提升枢纽集约化,智能化水平提供了良好环境。

围绕着枢纽园区集约化、智能化发展,我们也提出了几个工作思路。

第一,强化布局优化。规划建设枢纽集群、枢纽城市及枢纽港站“三位一体”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加快形成“层级分明、功能清晰、布局合理、一体衔接、高效运行”物流枢纽网络;打造由货运节点、运输通道、组织服务等物流资源共同组成的有机综合体和生态圈;引导枢纽城市按照在区域物流发展中的定位,系统推进对外运输通道、园区项目集疏运体系、标准规范等要素协同发展,发挥节点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内陆港、无水港布局,着力推进千万标箱港口规划建设综合货运通道与内陆港系统。

第二,强化功能提升。加快综合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疏运体系建设,统筹转运、口岸、保税、邮政快递等功能,提升联运效率和综合服务水平;加快整合存量设施,尽快补齐增量设施短板,提升物流要求聚集能力,提高枢纽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畅通枢纽节点“微循环”,主要港口(包括内陆港)疏港铁路、疏港公路以及铁路枢纽站场外联公路、综合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推进机场、铁路和公路站场、港口码头邮政和快递功能区建设,强化与能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物流设施专业化水平,补齐冷链物流、航空物流、应急物流等设施短板;推进口岸功能与货运枢纽(物流园区)融合发展,完善保税物流、国际中转和分拨、通关结算等服务功能,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国际陆港、口岸等协调发展。

第三,强化服务创新。依托物流枢纽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干支配精准对接,一单制、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加强仓储运输、区域分拨、城乡配送、流通加工、通关保税、综合信息等一体化网络平台建设,打造一体化组织链条,促进全链条无缝衔接、高效运行,提升全程运行能力;创新枢纽的产业服务功能,依托物流枢纽深化产业上下游、区域经济活动的专业化分工合作,推动枢纽向供应链组织中心转变。

第四,强化智慧引领。积极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建设,加快货物管理、运输服务、场站设施等数字化升级,加快物流资源的数字化,推进标准化提升和规范化应用,智能化改造,为区域物流设施互联互通提供数字通道;抓住新基建政策机遇,积极布局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做好新旧交通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提升设施效能,培育交通运输新的产业生态体系。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物联物流园区专委会、国家物流枢纽联盟秘书处。)

 

 

责任编辑:李思远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