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物流给力 “土货”出山不愁
近期,一批土鸡、土鸭等优质特色农产品从赣州市南康区隆木乡高山农场出发,经由无人机“空投”至物流配送点,再“换乘”高铁,当日就直抵深圳等大湾区城市,“朝发夕至”的物流模式为赣南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开辟了一条快捷通道。
平均海拔超800米的隆木乡高山农场,气候凉爽、草质优良,是天然的优质畜禽养殖地。养殖的土鸡饮的是山泉水、吃的是青青草、呼吸着新鲜空气,营养又美味。然而,蜿蜒崎岖的山路曾一度让当地的优质农产品困在深山“望路兴叹”,传统物流的高成本与慢时效成为制约当地农产品“走出去”的“拦路虎”。
得益于“无人机+高铁”的物流新模式,运输时效大幅提升,运输成本明显降低,隆木乡高山农场的高山小黄牛、散养土鸡、藏香猪等特色农产品,源源不断地抵达大湾区城市,为赣南革命老区特色农产品打开了通向全国市场的高速通道。该模式惠及赣南地区26家家庭农场,今年上半年总收入突破1900万元,较去年同期翻了三倍。
随着电商平台的迅猛发展、直播带货模式的兴起,部分“新农人”解决了订单销量问题,又面临如何实现快速、便捷运输的烦恼。一方面,农产品具有时效性强、存储难度大等特点,对冷链物流体系有很高要求。另一方面,乡村地势复杂、村民居住分散,村级物流网点覆盖不全,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未能完全打通。一边是对冷链物流时效性有严格要求,一边是偏远地区仓储设施滞后、运输网络覆盖率不足短板的客观存在,背后凸显的是农业小生产与全国大市场之间深层对接困境。
乡村既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又是巨大的要素市场,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提出,要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健全电子商务和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加快消费扩容。这为乡村物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江西萍乡,配备了先进冷链设施的农产品配送中心落户武功山茅店村,农产品在这里顺利实现出村进城,村民再也不用担心农产品保鲜和储存的问题;在重庆巫山,依托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邮政、快递、交通运输等平台资源共享,巫山脆李在物流上实现了“0公里交寄、8分钟转运、24小时送达”……实践证明,当物流“大动脉”与农村“毛细血管”深度贯通,制约发展的运输瓶颈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
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犹如一根“金扁担”,一头挑起“农货出山”的致富路,一头搭起“网货下乡”的便民桥。持续推动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广大农民群众收获的不仅是消费升级的便利,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红利。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