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运输 > 正文

平台化为中老铁路多式联运带来了什么?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马敬泽 时间:2025-09-08
导读:酷暑褪去,在中老铁路的起点城市昆明,一场聚焦智慧物流、关乎中老铁路未来发展的盛会,为这条横跨中老两国、绵延1035公里的“黄金通道”注入火热的新动能。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马敬泽

酷暑褪去,在中老铁路的起点城市昆明,一场聚焦智慧物流、关乎中老铁路未来发展的盛会,为这条横跨中老两国、绵延1035公里的“黄金通道”注入火热的新动能。“截至2025年7月底,中老铁路累计办理出口跨境货物列车11.7万余车,累计办理进口跨境货物列车21.7万余车,出口货物从开通初期的10余种扩展到1200余种……”在8月29日举行的“中老铁路国际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下称:多联平台)”发布会上,一组组数据振奋人心。

多式联运是提升物流运输效率的重要路径。要充分发挥中老铁路在货运领域的突出优势,开展多式联运是一个“必选项”。那么,多联平台上线的初衷是什么,将为中老铁路在货运领域的“价值跃升”带来哪些可能?

政策指引,破除多式联运协同“堵点”

作为一种以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多式联运“协同”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其能否顺利开展。

2023年8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多式联运信息开放共享,推广多式联运经营人全程负责的“一单制”模式和集装箱运输“一箱到底”的“一箱制”模式,更好实现“物畅其流”。

多式联运涉及政府有关部门、货主企业、物流企业等多主体,需要将运输过程的各个环节有机串联在一起。要完成信息化、标准化、协同化的“华丽转变”,并非易事。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数智化、平台化手段的迭代延伸,以信息化的“双腿”跑出多式联运转型的“加速度”,也为“一单制”“一箱制”的最终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多联平台的上线,就是“平台化赋能多式联运”在中老铁路上的一次实践。

一方面,中老铁路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是一条造福两国民众的“黄金线路”。平台的建立,是维护好、运营好中老铁路,开发好、建设好铁路沿线的重要举措。也是云南省开展国家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推进“一带一路”南向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关键一步。

另一方面,作为中老铁路的起点与关键节点,云南省政府、昆明市政府也为平台建设注入关键动力。在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组织下,22 家企事业单位为多联平台提供政策指导和资源对接,该平台也作为云南省昆明市唯一的信息化项目,成功增补进入“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清单”。

此外,作为多联平台的主要承建方与推动者,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石家庄公司”)以多联服务平台为抓手,通过“装备+数据+服务”的战略路径,以“数智”驱动南向大通道,“智慧”联通内外双循环。

传统物流运作模式下的各参与主体在信息共享上存在“信息壁垒”,缺乏统一的平台用于业务沟通协作,进而带来货物发运效率低等现实难题,难以支撑多式联运的落地。多联平台的上线,直指传统物流模式在多式联运转型过程中的信息痛点。

多联平台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口和标准规范,实现铁路、公路、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数据实时共享。平台部署“一体化通关系统”等13个应用系统和7个云底座,系统性解决货物发运效率低等问题。

作为多联平台试运行的参与者之一,优焱(云南)国际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岩对此颇有发言权。他向记者表示,此前,公司的所有信息沟通依赖线下或电话沟通,沟通效率低下。而借助多联平台,公司可在手机上一键调取数据,实时查看业务进度,对业务开展的时效性和各环节顺畅衔接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的货物主要以生鲜、水果、蔬菜为主,从今年4月到现在,我们已运营700余趟次。未来,在多联平台的助力下,我们整个运输环节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运输趟次有望翻三番。”杨岩说。

平台筑基,擦亮中老铁路“金名片”

自今年5月上线试运营以来,多联平台在云南省交通运输厅、昆明市交通局的直接领导下持续完善,受到广泛好评。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有关领导在发布会上表示,多联平台的建成投用,将有效整合铁路、海关、物流企业等各方数据资源,实现“车、箱、货、场”全程可视化追踪。

昆明市有关负责人指出,平台的建成投用,填补了中老铁路运营信息化平台的空白,有助于加快跨境物流信息互联互通,为昆明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注入强劲动力。

在推进中老铁路国际多式联运发展的过程中,平台的正式上线并非“起点”,也绝非“终点”。

中车石家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武介绍,平台建设至少取得了四方面效果:一是建成了一个具有政府公信力的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建成了一个高效服务中老铁路多式联运体系的数字化平台;三是建成了一个能够服务各类用户的价值创造平台;四是建成了一个推动国产化冷链装备大发展的数字赋能平台。

“目前,项目已初步通过了交通运输部的验收,得到了高度的肯定与赞赏,成为驱动南向大通道建设,联通内外双循环的数字化支撑。”张建武说。

平台的上线,不仅使中老铁路多式联运在信息化方面迈出一大步,也为标准化、协同化,进而实现“一单制”“一箱制”搭建了坚实“底座”。在多联平台发布会上,基于正式上线的多联平台,一系列围绕中老铁路的合作与项目也集中发布。

会上,“中老铁路综合指数建设”正式启动,该指数由云南财经大学牵头研发,将通过监测运价、时效、货量等关键指标,为政府决策、企业运营提供数据支撑,助力中老铁路国际联运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云南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金莉苹表示,中老铁路综合指数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源数据,多联平台便是其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

依托基础指数、综合指数、高阶指数、细分指数“四位一体”体系,中老铁路综合指数将提升监测预警、决策支撑能力,进而扩展国际辐射能力,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

平台的上线,同样为中老铁路冷链运输勾画“蓝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即时零售使市场需求发生巨大变化,下沉市场、海外市场也是许多企业布局的方向。这些变化重构了人、车、货、场等各个要素,也为冷链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冷链行业呈现出运输无人化、作业自动化、调配智能化、运管数字化、服务平台化的趋势。要更好适应当前市场需求,实现冷链物流的“短链化”,信息通路的打通与整体运输效率的提升十分关键。

为此,多联平台的正式上线,就为中老铁路冷链物流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带来价值。“中老铁路多式联运本身在冷链物流领域具备海运、空运所不具备的优势。平台在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口和标准规范上具备充分基础,进而提升中老铁路沿线各方的数智化水平,带动冷链物流效率提升。”

当前,中老铁路多式联运持续取得亮眼“成绩单”:云南与铁路部门推动“澜湄快线+”国际多式联运发展;中老泰多式联运“一单制”货运列车开行,客户成本节省30%、效率提升40%;“郑和号”海公铁国际多式联运班列首发……

多联平台的上线,实现运输自动化率超80%、货物追踪实时化100%的技术突破,将为中老铁路国际多式联运的未来创造更多可能。“发布会只是多联平台建设的第一步,未来,我们将紧紧围绕中老铁路这样一个核心数据链,提供南向通道各场站的维保服务,并进一步通过‘装备+数据’模式,提升平台多维度服务能力,为中老铁路这一‘黄金线路’贡献更大力量。”张建武说。

责任编辑:李思远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微博
微信
视频号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