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度报道 • 正文

探索全球能源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来源 : 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 : 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  浏览:

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

 
 

编者按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当下,绿色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破解气候危机、实现共同繁荣的关键。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中国作为全球清洁能源产供链的“稳定器”,行业企业各项首创技术成果纷纷重磅亮相,这不仅是技术生态链与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向世界传递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决心的平台。共谋全球能源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共同维护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已成为全球能源业界共识。

 
 

 

 
 
中国成为全球清洁能源产供链的“稳定器”
 
 
 

“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进一步将绿色发展提升至核心战略地位。”7月16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下称:链博会)的清洁能源主题活动上,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健龙在发言中表示。

本届链博会专门设立了清洁能源链展区。记者现场看到,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大型能源央企均现身,展馆中以“源网荷储”为基础,聚焦光伏、风电、储能、氢能、智能电网、传统能源低碳化及零碳园区的新技术、新产品等。

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市场,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于健龙表示,过去五年,全球能源转型领域投资实现前所未有的增长,以光伏、风电、电池等为代表的电力领域投资已远超传统化石燃料行业,全球即将进入全新的电气时代。“中国向世界提供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成为全球清洁能源产供链的稳定器。”于健龙称。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四链融合”是链博会首日清洁能源专场的热词。“四链”融合具体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是产业高质量发展、驱动能源转型的关键因素。

当下,中国及全球的清洁能源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尤其是“四链”中的资金问题,在会议论坛中被频繁提及。

长江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友安在会上指出,目前在行业发展中,仍存在“高投入”与“低成本”的矛盾。一方面,全球碳中和目标倒逼技术加速创新,比如储能领域从锂离子电池到液流储能技术的跃迁,每一步的突破都需要投入巨额的研发投入;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导致原材料波动,且出现政策补贴力度退坡等现象,要求企业必须在控制成本以维持市场竞争力。“目前,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中,资金和创新存在错配,且风险加剧。”机械工业环保中心主任贾中华也提及,去年全球新能源总投资约2万亿美元,但资金分配比例严重不均衡,主要投向项目的应用端、使用端,投向创新端的比例所占很少,这很少中的绝大多数又投向了短周期的项目研发。

贾中华同时指出,新能源产业还面临升级的资金难题。中国光伏、动力电池等产业占据了全世界70%以上的产能,但由于地缘政治引发的“去中国化”,迫使很多中国新能源产业要在海外设厂;且欧美国家制造业回流抬升了整个产业链重构的成本。双重因素叠加,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升级的成本剧增,对企业压力较大。

贾中华因此建议,有必要构成一个技术、产业、资金正向循环的机制,出台政策鼓励或引导长期资金、耐心资金,投向新能源产业前沿技术长期研发的项目,诸如海洋新能源、储能、绿氢、核聚变等需要十年以上研发周期的前沿科技行业。

另外,需要构建资本敢投、技术能落地、产业可壮大、全球共受益的韧性循环体系,方能保证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在朗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翁朝伟看来,从资金到资产、再到资金的良性循环,是关乎一家能源企业能否快速发展的基石。尤其随着分布式技术的深入,能源投资的门槛大幅度降低,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参与到能源资产的运营与管理过程中。

除了资金问题外,在本届链博会的清洁能源主题活动上,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国际合作等亦是行业重点讨论方话题。

中国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鲁俊岭在演讲中表示,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绿色低碳、数智化、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业界的共识,也是时代的主题。

为此,鲁俊岭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立足能源保障,提升安全可靠能源供应能力。二要着眼绿色未来,推进清洁低碳能源转型。三是聚焦数智赋能,打造智慧高效能源的新质生产力。四是坚持开放合作,共同提升全球能源治理水平。“公平公正、开放包容的能源市场环境是推动能源转型,打造安全高效清洁能源供应链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利用多双边等能源合作机制,加强互动协调,共谋全球能源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共同维护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鲁俊岭称。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马悦然

 

♦  关注 ·  Focus  ♦
 
 
 
 
 
 
吉利控股:为交通领域深度脱碳提供可行方案
 
 

7月16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盛大开幕。吉利控股集团携旗下醇氢科技的行业首创技术创新成果重磅亮相,全方位展示在绿色甲醇制备、储存、运输及高效应用全链条的核心技术突破和领先实践,助力产业链协同,为交通领域深度脱碳提供可行方案。

多元化场景醇氢动力系统,助推绿色转型发展

此次链博会现场,吉利醇氢科技带来了七大核心展品,集中展现吉利在绿色甲醇领域领先的技术实力与产业布局。甲醇是氢的载体,是液态的氢。吉利深耕甲醇产业链20多年,已在绿色甲醇领域形成了覆盖碳捕集、甲醇制备、运输、加注及车辆应用的全绿色生态链。目前吉利已规模化运营醇氢电动汽车超5万辆,累计里程超230亿公里,形成核心专利400余件。作为吉利控股集团旗下聚焦新能源商用车的核心品牌,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以下简称远程)以推广醇氢电动产品综合解决方案为核心,围绕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双轮驱动,为商用领域新能源化开辟出一条更具中国特色的技术路径。

远程基于醇氢3.0平台开发的260kW级稀燃醇氢电动动力链,是全国首个完成工信部和环保部双认证达标的醇氢稀燃发动机系统,最高热效率>53%,在行业内首创甲醇稀燃技术路线产业化落地,目前已实现整车搭载投放,最低发电成本仅需0.85元/kWh,最优醇电转换比超2.2kWh/L,使用场景可覆盖干线物流、工程自卸、大宗倒短等运输场景需求。

本次链博会还展出了远程420kW级船舶醇氢电动系统,覆盖1000~15000吨级船型,相比纯电方案续航更长、初始投入更低,并可享受政策补贴,是实现近海、江河、湖泊的船用驱动电动化的中国特色解决方案。数据显示,全球航运业碳排放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3%,国际海事组织已明确 2050 年航运业碳排放较2008 年减少50% 的目标。远程打造的醇氢电动系统船舶解决方案,以清洁能源甲醇为燃料,拥有绿色、高效、节能、无里程焦虑等优势,并获得中国CCS首张M100甲醇单一燃料型式认证证书,成为新能源船舶最佳解决方案。

以醇补电全新动力解决方案,持续完善醇氢电动生态

链博会现场,远程旗下醇氢加注品牌远醇还展示了醇氢能源供应链领域满足多场景需求的补能方式。其中,远醇移动电源车不挑场地、不靠电网,以绿色甲醇燃料移动供电,可24小时不间断补能,且发电成本比柴油低50%以上。车辆配置1桩4枪充电桩,支持临时对外补醇功能及选装绞盘扩展交流并网供电,同时支持给4辆电动车充电,并且多重降噪设计,有效保障充电环境静谧性。针对油田等特定场景供电需求,远醇补能电站采用分布式多台醇氢电动系统并网,输出稳定且TCO成本更低,运行成本为1.14元/kWh,按照年运行时长6000h计算,醇氢电动充电桩相比柴油充电桩年度节省燃料费用289.4万元,相当于运行一年即可再赚一个补能电站。

吉利推出的雷神EF醇氢电动技术也是本届链博会重要亮点。雷神E-F醇氢电动技术可实现甲醇与汽油通过同一加注口,进入同一燃料箱。无论用户是先加注甲醇还是汽油,两者任意比例混合,系统都能智能识别。这项技术基于吉利自主研发的智能传感系统,其原理是通过精确感知流场-电场的细微变化,实时智能分析灵活燃料混合比,精确控制混合燃料的燃料、进气、点火等参数,确保燃料的高效燃烧,动力充沛平顺,排放清洁低碳。展台现场,远醇加注站模拟装置,吸引了大量观众参观体验。

随着醇氢生态的持续构建,甲醇补能体系也在不断同步完善。截至6月底,全国已建成甲醇加注站点超过800个,2027年预计建成超过4000座,未来甲醇加注将像加油一样便捷。目前,我国有超过12万座的汽柴油加注站,甲醇加注可以在此基础上改造利用,每座改造费用5万~10万元,投资远低于加氢站、换电站或者纯电超充站。

链博会不仅是吉利控股技术生态链与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向世界传递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决心的平台。通过构建“绿色甲醇能源”完整产业链,吉利正为跨越“油气时代”提供全新解决途径,为全球碳中和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贾奥胜

 

驭电逐浪 钓趣无界

宁德时代电机发布全新电动钓鱼艇

7月16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博览会(链博会)新能源板块的聚光灯下,新能源动力系统领军企业宁德时代电机科技有限公司重磅发布其最新力作——纯电动钓鱼艇“E-space Com-pact系列”。这款集高效动力、超长续航与智钓化设计于一体的创新产品,不仅成为链博会上宁德时代海陆空全产业链布局中耀眼的海上经济代表,更标志着企业在绿色船舶领域,尤其是民用休闲垂钓市场的一次重要突破。

驭电逐浪,静享海趣

在全球“双碳”目标加速推进、电动船舶市场蓬勃发展的浪潮中,“E-space Compact系列”应运而生。该艇搭载宁德时代电机自主研发的船舶高效驱动三电系统,采用创新模块化集成设计,配合高效永磁同步电机,最高航速可达28节,全速航行续航时间更达4小时。船体设计精妙融合静音性与稳定性,真正实现“零排放、零噪音”的沉浸式垂钓体验,精准契合现代环保型休闲渔业的品质需求。

智钓科技,体验升级

“E-space Compact系列”致力于打造垂钓新境界:

智能控制:独家智能转速管理技术支持多档动力模式无缝切换,轻松应对不同水域垂钓环境。

安全护航:核心三电系统通过IP67高级防护认证,历经稳定性、耐腐蚀性等严苛测试,并集成多层热失控防护系统,安全无虞。

专业定制:船舱贴心配备活鱼舱、可折叠钓台及智能导航设备,全方位满足专业垂钓人士的精细化需求。

链博会现场,通过实艇展示,观众得以近距离感受“E-space Compact系列”的卓越性能与设计巧思。宁德时代电机总经理卢友文表示:“‘E-space Compact系列’是我们在新能源船舶领域树立的重要里程碑。未来,我们将持续整合上下游优质资源,推动高性能电动船舶在休闲娱乐、短途运输等多元场景的普及应用,为全球水上交通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核心力量。”

随着“E-space Com-pact系列”的亮相,宁德时代电机不仅展示了其在电动船舶动力系统的深厚技术积淀,也为休闲渔业开启绿色、智能、静谧的新篇章,引领水上交通电动化进程驶入更广阔的蓝海。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贾奥胜

 

♦  聚焦 ·  Spotlight  ♦
 
 

 

 
 

晋能控股集团:智能化技术研发成效突出

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晋能控股集团多项先进装备与技术成果精彩亮相。期间,山西代表团到集团展馆参观。

晋能控股集团展区通过实物展品、沙盘、模型、展板、多媒体视频等多种方式,展出了智慧矿山应急储能集控系统、本安型井下监控、采掘、矿压等系统远端驾驶舱、多样化液压支架控制系统、激光熔覆材料及应用成果等新技术、新装备。从研发、设计、制造、安装、检修、维护、租赁等方面完整展示了煤矿机械设备生产与应用的产业链。集中展现了晋能控股集团扛牢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智能煤机)“链主”责任、全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丰富实践成果,和积极推动完善高端煤机全产业链布局,强化科技平台建设与研发能力,推进智能化技术研发与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突出成效,受到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认可。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贾奥胜 通讯员 李浩栋 韩二刚

 

 

《 现代物流报 》( 2025年7月21日 7版)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微博
微信
视频号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