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常河山 
		“人工智能+”正应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 
		在冷链物流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温度控制的精准性与可靠性,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等,支持了冷链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中车石家庄公司、“云智冷”平台和冰峰冷链,在智能温控方面的研发、应用探索,也是冷链物流装备、平台和仓配企业利用技术赋能,推动物流企业降本增效的实践。 
		蓄冷节能,降低运营电费18% 
		中车石家庄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了蓄冷技术在系列化冷链装备上应用企业。其相变蓄冷技术在冷链装备上的成功应用,开启了冷链物流行业向“智”向“新”发展的新时空。 
		在冷链物流装备领域,中车石家庄公司基于蓄冷技术开发的系列化冷链装备,融合了国家绿色、低碳、储能、多式联运等发展趋势与需要,在保鲜、节能、降费、环保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图源:中车石家庄公司 供图) 
		中车石家庄公司冷链事业部总经理姬连凯对现代物流报记者说,中车石家庄公司开发的以“储运装备、冷库装备、温控系统”为核心的三大产品体系,已经覆盖了铁路、公路、多式联运、城配及冷库等多个应用场景,打造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冷链生态。 
		通过蓄冷技术与多式联运装备的结合,开发了蓄冷式冷藏集装箱,产品具有恒温恒湿、品质保鲜等优势,能够降低鲜花存储过程中65%的失水率,将鲜花储运环节腐损率降低至2%,有效延长鲜花储存30天以上。 
		2024年6月,在东南亚地区处于40℃高温的情况下,中车石家庄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机组+温控方案”冷链运输集装箱运载的1000多箱金枕榴莲跨国运输,从装货至交付用户历时11天,行程2000公里,在途温控始终处于1摄氏度范围内。 
		到达目的地后,现场开箱查验,榴莲色泽鲜亮、果肉饱满,实现了榴莲产地直采到销地一路遥遥领“鲜”,赢得了用户的赞誉。 
		如今,基于蓄冷技术延伸,中车石家庄公司的冷链装备,渐成族谱式创新发展。 
		通过“蓄冷技术+机械风机”组合应用开发的9.6米冷鲜肉专用运输车,呈现出锁水保鲜、绿色节约、智能控制等优势。蓄冷式新能源冷链物流车,相较于同级别的传统机械式新能源冷链物流车,满载续航里程可提高20%,温度波动在±0.5℃,全寿命周期运营成本可降低20%。 
		将“蓄冷技术+小型集装箱体”结合,中车石家庄公司开发了移动冷库,适用于田间地头及时保鲜,通过充分发挥其灵活便捷的优势,配合“一对多”的集中供冷装备,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采后冷藏不足、品质降低、增加后续流通腐损等痛点,满足“最先一公里”新鲜货品采收后冷藏储存、及时保鲜需求。 
		中车石家庄公司的蓄冷技术在固定冷库场景的应用,受到了首农集团、昆明云选、天津鲜花种植商等的青睐,通过稳定制冷设备负荷、结合峰谷电价的用电策略,较常规机械制冷冷库温度波动度可提升到±0.5℃、节约能耗20%~30%、降低综合用电成本30%~50%。 
		姬连凯表示,根据办公大楼、数据机房、实验室等场景用冷需求与蓄冷技术结合开发的蓄冷节能温控系统,可较传统方案精准控温±1℃,制冷系统故障率降低20%,系统寿命增加20%,运营电费降低18%。 
		智能温控,年节能收益超1000万元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冷链物流行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云智冷”平台依托天津商业大学制冷技术,全面提升冷库管理效率和节能效果,助力企业在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了企业整体效益。 
		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刘兴华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结合传统制冷技术与前沿数字化技术,借助先进的AI技术,“云智冷”平台实现了冷库设备智能化管控技术的升级,不仅确保温控的精准性和稳定性,还提升了冷库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图源:益海嘉里 供图) 
		“云智冷”平台采用先进的边缘计算架构和云计算平台的结合,通过物联网设备(如温湿度传感器、智能温控设备等)进行数据采集,并利用边缘端处理数据来实现实时监控和控制。 
		平台的云端系统则提供数据远程分析、智能优化与决策支持,确保温控系统的精准性与稳定性。 
		作为国内领先的粮油食品生产企业,益海嘉里借助“云智冷”平台,在实现全国各地冷库数字化远程管控的同时,还提升了温控的精准度和冷库管理效率。 
		在益海嘉里,过去依赖人工巡检与管理的传统模式,如今已逐步被智能化、数字化的管控系统取代,使冷库管理实现了集中化、自动化。 
		益海嘉里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云智冷”平台,可以在总部实时监控全国所有冷库的运营状况,温控更加精确,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与管理成本。 
		刘兴华告诉现代物流报记者,益海嘉里杭州项目冷库,通过采用智能融霜技术实现节能8%,综合节能20%以上。 
		美团小象也将“云智冷”平台融入到了自己的业务场景。 
		在美团小象项目中,“云智冷”平台通过其边缘端节能控制器,实现了小象冷库节能超过15%的效果。项目实施后,年节能收益超过1000万元,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 
		美团小象项目负责人表示:“‘云智冷’平台为我们的冷库带来了革命性的节能效果,不仅降低了能耗,还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 
		谈起冷链物流智能温控的发展趋势,刘兴华表示,随着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云智冷”平台将进一步优化其温控算法,提升能源管理和资源优化能力,为冷链物流行业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 
		未来,冷链物流将因智能温控的发展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与绿色节能,推动冷链行业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技术赋能,损耗率从30%向5%靠拢 
		冰峰冷链自有仓库面积7600平米,智能温控技术覆盖了所有仓储与运输链条。 
		冰峰冷链仓储总监陈攀告诉现代物流报记者,在仓储端,冰峰冷链通过“易流温控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仓库内不同温区的精细化管理。该系统依托智能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采用“易流魔方数据”的独立温签,实时采集温湿度数据并上传至云平台,支持24小时不间断监测、多节点数据记录与异常预警功能。 
		在运输端,冰峰冷链部署了“易流温控4路探头”,对预冷温度、装车温度、在途温度、首店温度及末店温度进行全流程监控,解决了冷链车布线困难,实现了多节点温度数据同步采集与传输。 
		陈攀介绍,智能温控系统,让冰峰冷链实现了对仓储和运输环节的实时数据采集与传输,运输合格率高达99.97%。 
		 
		(图源:冰峰冷链 供图) 
		冰峰冷链仓库端的温签,可自动调节数据采集间隔,且支持多端口共享(如手机APP、电脑客户端、LED监控大屏等),管理人员可随时查看实时温湿度曲线、数字反馈及报警信息。 
		运输端的4路探头则通过无线通信技术(5G模块)将各环节温度数据同步至远程监控中心,避免了传统人工巡检的滞后性。同时,运输端的4路探头通过精准控制(如预冷、装车环节的温度阈值设定)和自动调节(如在途温度超限时联动制冷设备),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智能温控系统通过“远程监控与管理”功能,显著缩短了冰峰冷链的异常响应时间。当监测到温湿度超限时,系统会通过平台弹窗、短信、微信等多种方式即时报警,管理人员无需现场巡检即可快速定位问题并采取措施。 
		冰峰冷链的智能温控系统,在绿色节能方面也发挥了显著作用。例如,运输端的温控探头采用低功耗设计(如LORA模组在非传输阶段进入休眠状态,工作电流低至16μA),大幅降低设备运行能耗。仓库端的温湿度监控系统通过数据记录与分析,优化设备运行策略(如根据季节性温湿度变化调整制冷强度),减少能源浪费。 
		此外,通过温控系统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如分析历史温度波动规律、设备维护周期),延长了制冷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更换频率和资源消耗,降低了企业的长期投入成本。 
		陈攀表示,冰峰冷链智能温控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精准控制和数据分析,有效保障了货物的温度安全(运输合格率99.97%),提升了运营效率(减少人工巡检)、降低了损耗与能耗(损耗率从20%~30%向5%靠拢),还为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微博
  		微博
  	 微信
  		微信
  	 视频号
  		视频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