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出海口“搬”到河南“家门口”
夜幕降临,满载河南出口货物的郑州至山东青岛图定班列从圃田站准时出发,沿着铁轨向东行进。一天之后,这批货物便可到达青岛港前湾港区海铁联运中心,并在此运往200米外的码头装船。
“5年前,从河南工厂发一个集装箱到青岛港,得自己对接代理、海关、码头等多个环节,盯到货上了船才放心,全程办下来至少需要两周。”郑州一家外贸企业工作人员说。为破解这一难题,山东港口将出海口“搬”到河南,鲁豫之间开通海铁联运班列线路15条,并先后在郑州、南阳、洛阳等地建设10个内陆港。
企业要发货,最关心的就是成本和时效。习惯了公路运输的企业往往有顾虑:船期不等人,铁路的时效能“追得上”吗?2023年4月,郑州至青岛货运列车实现“天天班”开行,运输时效由3天缩减至1天。
高效衔接的服务保障直接延伸到码头。“海铁联运货物即使过了截港时间,只要在开船前3小时获得海关放行,仍可入码头装船。”河南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多式联运部副经理徐倩介绍,2022年公司与山东港口物流集团郑州公司开展海铁联运合作,货物办理量从最初月均300个大柜,增长到目前月均1000个大柜。
各运输环节环环相扣,河南的内陆港空箱调运、工厂装货、重箱集港整个过程7天内即可完成,有效衔接了船期。此外,山东港口还在河南布局卫星场站,将码头场站的功能也“搬”到内陆。数据显示,河南经由山东港口进出口的集装箱量约占全省的80%。
鲁豫间的陆海联动,是山东助推沿黄各省区协同发展的缩影。“十四五”以来,山东通过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织密中欧班列线路网络等,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进一步打破黄河流域内陆省区“不靠海、不沿边”的开放困境。今年前9个月,山东港口海铁联运箱量完成339.8万标箱、同比增长9.9%,齐鲁沿黄专列共发运货物超1.3万标箱、同比增长66%。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