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综合处处长邢凡胜回答记者关于“交通运输部在推动智慧交通建设方面的下一步举措”的提问时表示,交通运输部正在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面向“十五五”,将把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规模化创新应用作为主攻方向,抓紧出台《“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意见即将发布施行。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本届大会将于10月16日—18日在北京亦庄举办。
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组委会秘书长瞿国春表示,大会将以“汇智聚能 网联无限”为主题。今年计划在去年大兴机场至主会场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高级别自动驾驶乘用车接驳服务范围,增设主要交通枢纽、酒店至主会场的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接驳服务。
加快普及智能体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当前,交通运输行业正在积极拥抱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产业。
邢凡胜表示,“十四五”以来,交通运输部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加强智慧交通关键技术攻坚,组织开展了两批次共50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建设了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交通运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面向“十五五”,邢凡胜介绍,交通运输部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抓紧出台《“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意见即将发布施行;
联合行业和社会力量,组织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加快普及智能体应用;
采用“科技+工程”模式,围绕大通道货车自动驾驶、内河货运船舶自主编队航行、高速磁浮系统等典型应用,推动实施一批创新工程;
谋划开展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十百千”创新行动,加大试点示范密度,广泛凝聚创新合力。
邢凡胜表示,交通运输部愿与产学研用各界一道,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场景多元、数据丰富、市场广阔的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拓展人工智能赋能深度和广度,为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注入新动能。
抓紧编制新时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与人工智能、信息通信、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发展的关键载体,已成为全球汽车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郭守刚在发布会上表示,作为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工信部将着力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攻关、标准研制、推广应用,推动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具体来看,产业规模快速提升。2025年1—7月,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的乘用车新车累计销售775.99万辆,渗透率达62.6%;具备领航驾驶辅助NOA功能的乘用车新车实现销售266.9万辆,渗透率达21.5%;5G和C-V2X装配量超过300万辆。
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我国已建立涵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网联云控等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大算力芯片取得攻关突破,人工智能大模型实现批量上车,感知设备、智能座舱、C-V2X技术等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标准体系持续完善。我国已构建起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累计发布国家和行业标准88项。制定发布整车信息安全、软件在线升级、数据记录系统等一批重点标准,加快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急需标准研制。
郭守刚介绍,下一步,工信部将抓紧编制新时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持续支持下一代车用人工智能、汽车操作系统、智能线控底盘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和重点标准研制;深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持续巩固扩大产业竞争优势,扎实推动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来源:新闻发布会主办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