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匠心织就海外订单的信任纽带
8月20日清晨,河钢集团张宣科技金属制品公司镀锌丝生产现场的白炽灯刚刚熄灭,生产三班班长任文已经站在了收线机前,指尖轻轻划过刚下线的镀锌丝表面——这是他们接手的第三批日本定制化订单。
这批新签订的用于日本河道治理的Φ2.4mm规格高锌镀锌丝,要求“丝径公差控制在-0.05~0mm”“上锌量≥240g/m2”“卷重为600公斤,公差为-5~0公斤”“每卷无连续3处断丝”,且对打包方式提出了“双封膜、四道钢带打包”的新要求。“虽然已是第三批订单,但是每一次产品规格和定制要求都会改变,工艺控制方面自然也就不同,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任文搓了搓手心的薄茧,对班组职工认真地说。
最关键的拉丝环节,要把直径Φ6.5mm的原料盘条通过9道次拉拔成Φ2.37mm半成品丝,且公差严格控制在±0.02mm内,这需要十分丰富的实战经验。职工杨磊俯身站在拉丝机旁,拿起强光手电,透过观察窗照向高速运转的钢丝,随后耳朵几乎贴在传动轴上:“听这声音,第四道模具有点紧,钢丝通过时声音发闷。”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千分尺,测量模具孔径:“0.01mm的偏差都不能有,否则钢丝受力不均,后期镀锌就会鼓包。”
“把工作标准和职责刻进骨子里,不断精进技术水平,提升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才能保证每一根丝完美下线。”在任文眼中,每一名职工都是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就是对客户的负责。
如果说拉丝工序是一场“微米战争”,那么镀锌工序则是一场“均匀美学”。终年高温状态的锌锅上空,扭曲的热度让空气荡出水波纹,职工刘明清站在锌锅边沿,手中握着特制工具轻缓地搅拌锌液,让金属成分均匀混合,那动作沉稳又精准,因为他知道,锌液温度低1℃,钢丝边缘就有可能镀薄。而职工盛龙则跪卧在锌锅操作台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钢丝的进出状态,手中握着工具,根据锌层附着情况微调高锌气刀的角度,凭着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让钢丝精准穿过气刀中轴线,确保镀层均匀光滑。
通过及产及检,产品合格率达到100%,任文抬头看向忙碌的兄弟们,竖起大拇指:“你们对细节的执着,比我们的标准还严苛!”
该班组用匠心打磨每一根钢丝,用“微米战”的专注回应每一次客户期待,在机器轰鸣且闷热的厂房里,织就了一张连接智能制造与海外客户的信任纽带。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