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重构物流版图系列③
政策驱动,各地推进低空物流有何良策?
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马敬泽
(图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8月14日,云南省发布《云南省支持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高原无人机免费测试、补强产业关键环节、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制定高原无人机标准、打造低空文旅新业态等15方面支持低空经济健康发展。
近日,江苏省、贵州省、四川省、广东省等多地加码布局低空经济。
7月21日,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提到,截至2024年底,我国颁证民航运输机场达263个,增加了22个;无人机低空物流网络的建设在持续加强。
全国各地对低空经济的支持力度也显著提升,涵盖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法规制定及标准完善等多个领域。
(图源:新华网)
深圳率先出台全国首部关于低空经济的地方专项法规,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累计建成各类型低空起降点875个、5G-A通信基站7340个,5G-A通感基站147座;今年5月,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与中国电信牵头制定了《支持低空智联网服务的5G网络规划建设技术规范》,成为国内首部针对低空智联网网络规划建设的系统性标准。
随着各地对低空经济的持续推进,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落地与应用也“蓄势待发”。
安全措施深入低空场景
随着注册无人机数量的上升,安全风险也成为低空产业落地的主要障碍。国家发展改革委在5月份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指出,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先远郊后城区”的原则,在严控风险、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分类有序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目前,广东、江苏、河北等多地在推进低空物流配送、低空农业植保、低空巡检等场景的应用落地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果,针对这些场景中的安全风险,相关企业也采取多种措施。
河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河北空天信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河北空天控股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终端装备制造、数据运营方面积累诸多经验。
河北空天控股公司所属河北空天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空天低空)副总经理孟繁迁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空天低空自今年1月份在承德开展无人机光伏板巡检工作。在无人机巡检场景中,信号中断、气象干扰、黑飞威胁等是构成风险的主要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该公司构建了覆盖风险识别、实时监测、应急处置的全链条安全体系,通过低空无人机监管控制平台、飞行监测设备等软硬件手段,整合远距离宽频段探测、高精度被动测向定位等技术,实现无人机实时侦测;对通信链路采用加密协议,防止数据泄露和劫持;接入气象部门实时数据,提前预警极端天气并调整作业计划。
解决了安全问题,无人机巡检的优势也得以充分发挥。“据实际测算,在投用后的几个月内,无人机巡检设备的效率是人工巡检的30倍以上,故障检出率超过90%,高于人工巡检。”孟繁迁说。
针对无人机巡检、农业植保等场景,多地也纷纷采取措施保障作业安全:今年7月,国网上海嘉定供电公司在启用无人机对电力线路展开预防性巡检过程中,采用智能识别技术,使无人机自动识别周围环境与障碍,智能识别缺陷的准确率已超过85%;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的植保无人机通过北斗系统预设航线,实现厘米级定位施肥,有效避免了重喷漏喷。
低空保障贯穿“全链条”
除农田、工厂等特定场景外,在城市等人员密集、环节复杂的场景中,低空飞行应用更加广泛,建立有效的综合网络体系和保障体系也相对更难。要让低空飞行从试验场走向普罗大众,打破无人机产业“起飞”的桎梏,无人机飞行安全边界就必须得到明确划分,保障措施也应足够完善。
今年4月,河北空天控股公司承担的河北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标准化项目成功入选,成为首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智慧交通专项)项目中唯一一个低空方向项目。
记者了解到,河北空天控股公司已建成A类低空飞行服务站,在空天地一体化基础设施、低空光伏无人机作业等方面取得成果,目前正在推进省级低空交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孟繁迁介绍,河北空天控股公司完成A类低空飞行服务站的升级改造,在正定、栾城机场、雄安鄚州机场、沧州中捷机场等地部署飞行监视设备,构建集计划申报、空域监视、气象服务、风险预警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对低空目标的精准追踪与违规行为的自动监控。
孟繁迁指出,河北省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标准化试点项目也将就低空飞行服务站(LSS)建设、空域管理细化标准、场景化作业安全做出规范,系统性填补低空经济领域多项标准空白,对河北省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图源:新华网)
河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河北省睿航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宗顺在接受《现代物流报》采访时指出,要推动低空产业的有序发展,低空飞行需要像高铁和民航一样,确立固定的航线和时刻,这样才能更好实现低空应用的规范建设,降低飞行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低空经济在信息层面的保障也可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持。“例如,广州市白云区城管部门就联合中国移动广州分公司等主体,创新‘5G+无人机+AI’的低空巡检模式,构建全方位低空遥感监测网。未来,更多前沿技术的应用有望进一步释放低空经济潜力。”杨宗顺说。
目前,全国多个地区都在构建低空飞行管理体系方面取得成果:浙江省公安机关建立健全无人机基础管理、防御反制等体系,探索构建全域全息低空感知网,逐步形成“天地一张网、治理一盘棋”格局;江苏江阴通过“警务+政务”统一无人机平台,整合无人机资源,实现城市治理低空联动“一网统管”。
孟繁迁指出,军方、民航部门、公安部门和地方政府是各地空域管理中的重要参与主体,低空综合管理平台的构建离不开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共建。要实现低空领域的“安全可控、开放有序”,需构建覆盖技术、法规、管理、服务、教育的全链条保障体系,形成“监测—审批—监管—应急—共治”闭环。
“从目前来看,在低空产业服务保障方面,全国各地还在探索可复制推广的模式。对此,我们也将在河北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下,为我国低空保障的体系创新和模式创新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