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冷链运输呈“小、多、长”特点 ——
一台冷运车,运满新鲜与期待
冷链运输作为“十四五”时期现代物流体系的核心支柱,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 “温控动脉”。从农产品跨区域调运到医药、半导体等安全配送,从生鲜电商下沉到跨境贸易畅通,冷链运输不断破解流通损耗难题,支撑消费升级与产业融合。
运满满冷运平台大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国内冷链运输呈现出“小、多、长”的特点,即冷藏车越来越小,4.2米及3.8米以下的小型专业车呈逐年增长态势;冷链运输货品和数量越来越多;4500公里以上的超长距离运输需求量和产品种类也均实现增长。
具体来看,“十四五”期间,水果、蔬菜、生鲜等产品的流通量实现快速增长,尤其是网红水果“阳光玫瑰”,2025年1—10月的运输量是2021年1—10月份的28倍。
值得一提的是,运输距离增加且运输量在同步增加的产品,除了日常生活食品用品之外,与大健康、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商品量也在逐步增长,比如中药饮片、医药中间体、半导体及配件、生物制品。
发货量与收货量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地区产业发展特色。以发货量为例,郑州发货量逐年增长的货品多为冻品、榴莲和萝卜。这与郑州当地拥有全国中部地区规模较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河南是全国重要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有一定关联。
而苏州、上海发货量增长较快的的一个共同商品为精密电子产品,这是长三角地区中国重要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和出口基地,相关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的直接反映。
收货量大的城市,都收到的主要是什么呢?运到上海的多为冰鲜鱼、奶油、巧克力、桃子和梨等;运到郑州的多为冻品、牛奶、生蚝、苹果等;到济南的主要产品有冻品、榴莲和葡萄。
“十四五”期间,冷运运距出现“一长一短”两个趋势,即冷链实现了4500公里以上的超长距离运输,同时冷运平均运距逐年缩短,且需求增长超过长距离运输需求,直观表现是冷运车型越来越小。新能源、混动力冷藏车的出现,也利好城市内或城郊的短途物流。
分析其原因,冷运长距离的实现,离不开冷链物流技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而短距离的需求增加,则与生鲜电商、社区团购、预制菜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有关,同时也与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相关,很多商品通过省内自产自销或者区域内中转。比如,三文鱼运输早期多是上海到北京、广州到北京的线路,如今同城居多。
数据来源:运满满冷运平台
对比周期:2025年1月—10月 / 2021年1月—10月
微博
微信
视频号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