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滴滴被罚80亿的背后……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罗颖 时间:2022-07-25
导读: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宣布,依据《网络安全法》 《数据安全法》 《个人信息保护法》 《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
编者按
 

时隔一年,对于滴滴的处罚终于落地。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宣布,依据《网络安全法》 《数据安全法》 《个人信息保护法》 《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对于在美国上市、资本控制在日美之手的滴滴,因为威胁国家数据安全此次被罚,这也给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打了一针清醒剂,那就是动什么也不能威胁国家安全,国家法律是经营的红线,无论如何不能触碰数据安全的底线。

 
 

 

 

 
滴滴被重罚,行业敲响警钟
 

 

  自去年7月4日滴滴出行APP下架至今,已经一年有余。

  在这短短一年之间,曾经一度尘埃落定的出行市场发生了不少的变动,比如美团打车重新上线,曹操出行、T3出行等多家二线网约车公司也加强了推广,就连华为也推出了自己的打车应用——Petal出行。趁着滴滴事件尘埃未定,各家厂商都希望能在网约车市场分得一杯羹。

  不过,这种悬而未决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宣布,依据《网络安全法》 《数据安全法》 《个人信息保护法》 《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

  对此,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回应:对于此次判罚,滴滴诚恳接受,坚决服从,严格按照处罚决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全面深入自查,积极配合监管,认真完成整改。同时滴滴还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建设,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好每一位乘客、司机师傅和合作伙伴。

  自去年开始,流失了将近20%的市场份额,如今又受到了国家判处的巨额罚款,滴滴为自己的莽撞付出了代价。问题来了,区区一家网约车公司,到底犯了什么事情,才能引起如此巨大的震动?

从天之骄子到全民公敌

  不可否认的是,滴滴依然是网约车发展历史中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2年,时任阿里支付宝事业部副总经理程维宣布离职创业。看中当时线上打车市场空间的他,于同年7月创立了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并于同年9月推出了“滴滴打车”网约车APP。

  凭借密集的地推、出色的宣传策略和相对好用的应用体验,“滴滴打车”成功在早期线上打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并吸引了一波爱尝鲜的投资人掷重金押宝,其中不乏腾讯集团等重量级投资人。在腾讯的支持下,滴滴迅速发展起来,短短一年之内滴滴的市场占有率达59.4%,覆盖了全国近35万名司机,注册乘客约1000万。

  当然,当时的滴滴并非市面上唯一的玩家,阿里投资的快的打车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到了2014年,双方展开正面交锋,在腾讯和阿里两家金主的大力支持下,滴滴和快的大打补贴战,最疯狂的时候,滴滴一天烧掉三千万推广金,快的打车更狠,轻松烧掉四千万。

  抢占客户的补贴大战,让双方背负的包袱越来越沉重。最终,滴滴率先改变了战略,选择把补贴金额改为随机,用户需要通过手机转发链接领取优惠。凭借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中的统治地位,快的打车很快就坚持不住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以滴滴和快的战略合并划下了句号。

  吞并了快的打车,滴滴的下一步动作,自然就是干掉优步。还是一样的补贴战,只是现在滴滴和腾讯已经对“信息战”变得更加熟练,不论是微信朋友圈分享,还是转发互动等活动,腾讯对优步一律全面封杀,用户几乎看不到优步的身影。到了2016年,优步已经无法承担这样的亏损,滴滴顺势把优步的中国业务收入囊中。

  经过这两次大战,滴滴几乎坐稳了国内网约车第一大平台的地位,市场份额超过90%,中国本土网约车大战似乎就此终结了。

  但是几乎坐稳胜局的滴滴,却开始不断暴露出问题。

  2018 年初,因为监管不力,滴滴接连发生两起顺风车乘客遇害事件,使大众对滴滴打车充满怒火,滴滴被迫关停顺风车业务。2018年底,因为顺风车遇害事件的安全整改还未结束,滴滴又爆出了巨额亏损的问题,全年亏损高达107亿元。

  事实上,成立至今十年时间,滴滴融资高达23次,总计烧钱高达千亿,却始终无法扭转亏损的局面,无法直起腰板跟资本叫板。更让滴滴难受的是,诸如T3出行、如祺出行等后起者开始涌现,都想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最终在外有对手,内有亏损的情况下,滴滴下了一步险棋——前往美国上市。

失去的不仅是数据

  有的读者可能会问,滴滴到底做错了什么,能够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呢?

  根据国家网信办的介绍,基于网络安全审查结论及发现的问题和线索,经过调查询问、技术取证、深入核查分析,确定滴滴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 《数据安全法》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应当从严从重予以处罚。

  除此以外,国家网信部还在公告中详细罗列出数项违法事实,除了违法收集大量个人信息并无法准确说明个人信息详细用途外,滴滴公司还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换言之,和大家此前猜想的差不多,就是和“数据”有关的那些事情。

  作为我国的国民软件,滴滴可以说是掌握着中国人出行的命脉,除了用户个人信息、各种使用习惯、亲情关系、地址信息以外,还有上亿人的打车路线数据、车内全程语音/视频数据、重要企业高管和国家重要人物的踪迹数据、中国境内城乡道路实时高清测绘数据等等。

  换言之,滴滴所拥有的数据,不仅是个人和商业数据,还有不少重要的和核心的公共数据。这些信息一旦泄漏,不仅会损害用户的个人隐私,更是会对国家经济命脉、重要民生、重大公共利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个人组织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对于国家而言,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的让渡是绝不允许的。然而,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亏损困境,在明确可能存在的后果的情况下,滴滴依然莽撞地在美国上市,并在《外资公司问责法》的要求下提交了详细的审计底稿,不顾其中存在的信息泄露风险。

  数据安全意识的缺失,造就了滴滴今天的结局。

如何保护数据安全?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已然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最核心的生产要素。然而,在数据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各项技术应用背后的数据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有关数据泄露、数据滥用等安全事件更是屡见不鲜。厂商们拼命收集用户的信息,在数据使用便利的同时,让渡的却是隐患重重的消费者隐私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

  网信办对此次滴滴安全事故的处置,无疑是给蓬勃发展的中国互联网产业打了一针清醒剂,给所有企业都上了严肃一课。虽然数据采集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但企业并不能因此任性妄为,企业应该关心的将不只是财务数据和市场风向,“数据安全”也是一道至关重要的门槛。

  在此基础上,现在各家企业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自查调整。企业需要知道应该按什么样的比例来收集个人的数据,确保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要违法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并确保企业有一个流程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需要收集的个人数据,这样他们便可以将数据收集限制在合理必要的范围内。

  此外,企业还应该对不同年龄差的用户加以鉴别,有针对性地停用个性化广告设置,并为儿童和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数据保护支持,以确保这些人的数据受到保护。将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运用在品牌营销上,随时可能会触及信息安全的下一个雷点。

  对于个人而言,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千万不能随便同意系统、应用的权限申请。诸如个性化广告推荐之类会随时抓取个人喜好的选项。最好做到随手关闭,至于位置信息、通话和短信权限等关键权限更是要捏得死死的。最近的手机厂商在信息安全方面花了不少心思,读者们可以仔细研究一下。

  至于国家方面,随着AI、大数据等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企业拥有的个人隐私相关信息不断增多,为保障个人数据隐私和安全,我国于2021年9月1日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并将《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纳入年度立法计划,相应法律法规的出台也为企业如何做好用户的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提供了参考。

 
 
评  论

 

依法处罚滴滴,让互联网企业在规范中获得更长远发展

 

 

  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依法做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

  根据相关通报,滴滴共存在16项违法事实,“情节严重、性质恶劣”。滴滴被处80.26亿元罚款,可谓“从严从重”。

  重罚背后是严重违法,严重影响网络安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通报中讲得十分明确:经查实,滴滴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应当从严从重予以处罚。

  网络安全,是防线也是底线。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近年来,“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屡屡成为热点话题,引发广泛关注。我国是互联网应用大国,各类互联网平台众多,几乎覆盖了人们吃穿住行等方方面面。这些平台或掌握了海量的公民个人数据,或在一个领域内掌握具有垄断性的用户信息。这些数据或信息一旦发生泄漏,将严重危害公民个人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

  事实上,相关部门在对滴滴的网络安全审查中,的确发现了不少问题,仅目前公布的事实已经令人触目惊心。据悉,还有部分问题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对于这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危害国家安全的企业,必须罚,必须从严从重罚!

  依法管网治网,才能筑牢网络安全防线。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网信部门依法加大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执法力度,依法打击危害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此次,相关部门依法处罚滴滴,使用法律的手段维护网络安全,维护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也是在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唯有通过法律的手段规范发展,才能让互联网企业在规范中获得更长远发展。

  滴滴被罚,网络安全警钟长鸣。其他企业务必引以为戒,始终牢记,法律是不可触碰的红线,网络安全绝不能心存侥幸!

作者:陈涛

 

 

观  察

 

重罚80亿!滴滴事件并不简单!

 

  在国家安全和民族大义面前,没有什么不能倒。滴滴事件,比阿里、美团更典型!

  滴滴头顶的剑,终于落地了。

  就在7月21日,国家网信办发布重大消息,称已完成对滴滴的调查。经查实,滴滴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 《数据安全法》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网信办正式宣布:对滴滴公司处以80.26亿元人民币罚款,同时对滴滴董事长程维、总裁柳青各罚100万元人民币。

  国家明确指出,滴滴存在16项违法事实,主要涉及以下八大方面。

  1.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1196.39万条;

  2.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83.23亿条;

  3.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1.07亿条、年龄段信息5350.92万条、职业信息1633.56万条、亲情关系信息138.29万条、“家”和“公司”打车地址信息1.53亿条;

  4.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1.67亿条;

  5.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14.29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5780.26万条;

  6.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539.76亿条、常驻城市信息15.38亿条、异地商务/异地旅游信息3.04亿条;

  7.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电话权限”;

  8.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19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2021年7月2日,滴滴突击在美国上市第三天,突然被立案调查。如今时隔1年之久,滴滴事件终于以重罚80亿告一段落。但这并不是结束,可能还只是开始。

  滴滴事件,从一开始就很不简单。一上来的调查,滴滴就抢走了三项不光彩的“第一名”。

  滴滴的问题,被明确指出已涉及到“国家数据安全”的层面,这样的高度堪称史无前例,在中国20年的互联网发展进程中,大概率是头一次出现。

  2016年底颁布实施的《网络安全法》,滴滴也是头一个被调查的互联网巨头。

  7月16日,滴滴被开始调查两周后,公安部、国安部、自然资源部等7大部门联手,共同进驻滴滴,这样超高规格的待遇,国内几十年来都绝无仅有。

  当时美国已全面启动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尤其是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美国可以无端要求企业提供审计底稿,这些底稿中包含了大量用户敏感数据,如果拒不提供,便可能被强制退市。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传言称滴滴也被美国盯上,并被要求交出审计底稿,“滴滴把数据打包交给美国”的说法不胫而走后,滴滴火速澄清:绝无可能!

  8大方面数以亿计的中国用户和地理敏感数据,随便一个被美国拿到,后果都无法想象。如今看来,国家出手比较及时,事情大概率还没有走到这一步,否则对滴滴的处罚,就不会只是罚款了事了。

  80亿处罚,一点都不冤!

  作为国内网约车市场占比约8成的霸主,滴滴的地位一时无人能够撼动,但滴滴却利用这一地位和优势,精准并明文的搜集记录用户信息,更是将其暴露在被美国染指的危险境地。

  国土地理数据事关一国安危,一点都不夸张。

  实际上,我们日常使用的地图方位数据,都经过了加密处理,同真实的经纬度之间存在一定偏差,但并不影响使用,这也是世界各国的通用做法。

  值得警惕的是,滴滴的控股权在美国和日本财阀手里。滴滴股权清楚的显示,日本软银占股21.5%,是滴滴第一大股东;美国Uber公司持股12.8%,为第二大股东;柳青、程维合计持股8.7%;同时管理层掌握10.5%股权;此外腾讯持股6.8%……

  严格来说,滴滴是一家由中国人经营、被美国和日本人控制的国际资本集团。资本最关心的,通常只有钱生钱一件事,日本作为美国忠实小弟,自然同美国穿了同一条裤子。

  滴滴的事,还不算完。就在7月10日,市监总局发布一份处罚通知,全部都是关于反垄断的案件,腾讯、阿里、平安等多家巨头位列其中,全部被处于50万的顶格处罚。时隔大半年之久后,国内反垄断风暴再起波澜,给所有巨头再次敲响了警钟。

作者:张生

 

 

 

相关评论

 

01
滴滴被罚80.26亿,隐私的价值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
 

  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 《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

  应该说,这是在信息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方面的重拳出击。笔者尤其关注的是个人隐私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和各种各样的生活软件,以及遍布生活周边的传感设备,正在以恐怖的速度和庞大的容量收集和存储用户信息。不过,大部分情况下,用户表现得既被动,又麻木。被动的是,很多软件的信息收集条款很长,而且只要使用软件就得勾选同意让渡自己的部分隐私信息。麻木的是,很多用户并不是特别清楚这些隐私信息可以对自己产生什么后果。更多的情况是,我们都习惯了用隐私换取便利。

  这些隐私信息被违法收集,能对用户产生什么后果?其实很多人缺乏感性的体验和理性认知。个人信息被过度索取,就好比我们人潮汹涌的大街上裸奔而不自知,在每个人被打上详细的个性化标签,企业和机构可能比我们的邻居更熟悉我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轨迹。

  官方通报指出,滴滴公司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达647.09亿条,数量巨大,其中包括人脸识别信息、精准位置信息、身份证号等多类敏感个人信息。你想想,就一个身份证信息,在理论上都存在对用户实施很多违法和伤害行为的可能。更重要的,丧失隐私,对公民个人来说,损害的是其自主权。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面临剥削、操纵和伤害。此类伤害经常见诸报端,在此不再赘述。

  所以,隐私的价值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这次处罚滴滴,是维护《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和制度尊严的体现,也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用户隐私的必要之举。同时也是对违法和强制收集个人信息的其他小程序、APP的震慑和警告。

作者:樊水科


《 现代物流报 》( 2022年07月25日 A3版)

 

责任编辑:崔哲源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