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数字驱动 协同共享】

物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开弓之箭』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孙辉 李丹 综合报道 时间:2023-03-07
导读:随着日前《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发布,国家加快了数字中国建设重点任务的部署,必将引领各行各业实现创新转型。在政策支持下,数字化的力量已经成为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支撑。

物流行业正在步入“乌卡时代”,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流程自动化RPA 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带动下,全球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迅猛。但当前,我国物流行业采用新兴数字化技术也存在一些阻碍。随着日前《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发布,国家加快了数字中国建设重点任务的部署,必将引领各行各业实现创新转型。在政策支持下,数字化的力量已经成为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支撑。

 

 

如何破解物流数字化转型困境?

 

 

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流程自动化RPA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带动下,全球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迅猛。不过,我国物流行业采用新兴数字化技术目前存在一些阻碍。赛迪研究院安全产业研究所认为,构建物流信息畅通渠道应推动大数据平台建设和“互联网+”高效物流、加速多式联运信息共享;保障物流数据安全应使我国航运数字化标准及模式推广落地、构建企业数据安全管理体系。

01
开弓之箭

各地已陆续出台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引导和扶持物流数字化转型。例如,大湾区享有资金优势,政府鼓励企业发展集约高效的物流智能设备,加速货、车、场等物流要素实现数字化,推动物流园的智慧化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助力,智慧物流园区涌现助力产业升级提速。

事实上,我国物流园区增速正在逐渐放缓。数字技术倒逼传统物流园区向智慧物流园区升级转型。

一是物流园区的数字化应用体现在多个应用场景,会覆盖园区的运营管理、物流产业及综合服务,通过构建园区“智慧大脑”,即智慧服务管理中心,以数据中台为支持,应用云计算、GIS2、视频智能分析、无线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应用子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应用智能化的设施设备,包括智能监控系统、智能分拣和搬运等系统集成物流设施,以实现业务增值、协同生态和连锁效益;通过构建智慧链接系统,实现人、物、车、园、城的联接互通。

二是物流园作为大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充分发挥“万物互联”作用,青岛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张家港玖隆钢铁物流园、林安物流园等企业已形成了成熟的智慧园区打造路径。其中,运营模式数字化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综合应用各类数字化科技手段,整合园区运营流程系统,盘活各方资源,增强对资源要素的整合应用,从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智慧物流产业园区。先导企业引路,物流产业链头部企业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

平台工具“补短”,数字化业务协同平台和数字化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为打通物流供应链痛点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工具。数字化业务协同平台和数字化基础设施服务协同平台通过大数据、物联网、AI、技术开发等平台功能,在助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提质的同时,可通过数字决策、敏捷创新为物流及供应链数字化转型赋能。此外,数字化基础设施服务协同可覆盖智能设备平台、资产资源运营服务平台、网络货运与运力生态。

02
存在阻力

目前,我国在完整的物流链路上,由于涉及主体众多,周期长,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支持,在无法打通三个层面信息透明情况下,加剧了物流各环节“各自为政”的困局。

公路、铁路、水运、航运等系统数据难以实现互通共享,阻碍了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发展。虽然我国部分公铁联运企业实现了内部联运业务信息化,但由于不同区域发展不均衡、信息共享程度低、系统结构僵硬,以及相关参与主体获取信息成本较高等问题,制约了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

2019年,全球十大班轮公司除中远海运外,共同成立DCSA(数字化集装箱航运协会),旨在规范集装箱航运业数字化发展,为实现信息技术互通和标准化、区块链等数字化应用铺平道路。但是部分企业的物流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意识薄弱。数据安全问题影响着物流数字化进程。

随着我国快递单量已逾千亿件,快递相关企业掌握了大量用户信息,近年来已发生多起数据泄露事件。由于系统平台漏洞和数据保护权责划分不清晰,物流企业对数据保护技术和人力投入较少,存在严重的信息保护缺失隐患,无法保障智慧物流的顺畅运行。

03
互联共享

关于如何扭转困境局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系统和接入标准,推进系统内数据接入,实现商务、社务信息的数据存储和调用分析功能,推动物流骨干网等供销设施数据入网,实现物流各环节信息透明和智能化管控,构建集信息匹配、物流服务、交易撮合、社交营销、品牌推广和供应链金融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加快多式联运标准化建设,实现信息互联共享:

一方面,以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多方参与为原则,建立公路、航空、铁路、水运、邮政、海关、公安、税务和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调机制,搭建多式联运数据平台,保障各种运输方式与口岸监管部门实现信息互联共享。

另一方面,加大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出台海铁联运补贴政策和降费举措;为多式联运各参与方提供认证认可、资质资格、通关查验、信用评价等一站式服务;鼓励不同运输方式企业进行资源共享或资产重组,支持多式联运市场经营主体以物流链和联运线路为纽带组建企业联盟。通过内循环和RCEP促使我国航运数字化标准及模式加速落地。

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认知和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大力宣传物流数字化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引导物流企业构建数字化安全护盾,提升重要信息系统和交通运输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来源:中国水运报

作者:李泯泯 高宏

 

01
关  注
 

 

 

“数字化+智能化”助力物流降本增效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供应链行业面对新挑战。如何突破传统园区物流严重依赖人力,运营成本高、效率低下并难以个性化的“瓶颈”,实现全链条智能化转型?记者2月27日获悉,物流企业正携手数字云科技企业打造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系统“数智门”,实现供应链“端到端”可视化,满足园区物流多场景需求。

顺丰供应链CIO王昇表示,相对于美国或者世界的平均水平,目前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偏高。如何降本增效?需要依靠科技的力量:通过数字化、自动化的方式。王昇认为,世界发展走到了数字化阶段,物流数智化是趋势。不仅要对运营和客户数据进行分析,还要将AI或者其他的先进技术运用到物流场景中,实现智能化改变。

与顺丰供应链共同打造“数智门”的亚马逊云科技中国行业业务拓展总监叶明表示,复杂和协调的能力和规划,都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之上。借由算法决策,物流园区可以实现仓储自动化创新,从而提高库存吞吐量,减少运费支出,提高劳动生产力,总体上是减少了相应的履约成本。“供应链变得越来越复杂,以前的线状变成了网状,‘可视可鉴’变成了挑战,必须用新的物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才能满足相关要求。”叶明直言。

在叶明看来,可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自动驾驶和仓储的自动化,都是供应链发展方向。云计算变成了很多企业,包括供应链企业、物流企业打造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的重要基础和必选项。据了解,“数智门”的解决方案,利用了IoT(物联网 )、 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集成化和模组化的创新。“数智门”解决了场外运输和园区内运输断点的问题,在多个园区的物流运营等实际运作中,大幅提升了物流园区的运营效率。

如今,中国企业国际化和“出海”的浪潮方兴未艾。中国企业“出海”在供应链运营等方面面临多个挑战,包括:缺少数字化供应链平台打通制造、采购和流通环节;难以有效地去应对不可预测事件和环境造成的断供、停产,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等。顺丰供应链打造的“数智门”不仅完善了物流解决方案,还具有供应链企业分析及预警能力,可为中国企业顺利“出海”护航。

在采访中,谈及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叶明指出,上“云”正成为中国企业数字化的新常态。在建设“数字中国”的过程中,云计算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中国企业的上“云”率仍大大低于美国和欧盟。因此,在中国,上“云”利用云计算进行数字化具有很大的成长发展空间。不过这位外企高管坦言,企业数字化建设的难度也在增长,原因在于新技术不断地涌现,热点不断切换。这个也给企业数字化带来了一些困难,需要去克服。亚马逊云科技方面希望更多赋能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静

 

02
视  角
 

 

怡亚通物流副总裁刘京:
数字货运的突围关键在于技术突破与价值重塑

“互联网+”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之势,犹如变革的飓风席卷全球,渗透到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也引领着各行各业的创新转型。

从无车承运人、网络货运到数字化物流,数字货运的发展通过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武装下,从根本上改变了物流行业与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

在网络货运政策东风的加速下,获得网络货运“入场券”的门槛不高,但是对网络货运平台运营企业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优先抢领“入场券”加入竞争行列的企业已逐渐失去了先发优势,如何从自身出发,找到发展的突围点,打造平台企业核心竞争力,怡亚通物流副总裁刘京表示,关键在于技术的突破与价值的重塑。网络货运也好,数字货运也好,本质都是通过互联网、数字化等技术来为托运方与运输方提供更好的物流及物流生态服务,从而实现降本增效,数字科技是发展数字货运平台的核心和必要条件。

让每笔运单的所有信息都有迹可循,并且在不同类型的业务中能形成现实的数字化场景,是考验平台数字科技实力的基础体现。

作为运多星负责人,刘京表示在打造运多星数字货运平台之前,便已将数字科技作为核心体系进行谋划与构建,“数字科技对数字货运平台的发展意义尤为重大,使平台具有极强的便捷性与融合性。”

便捷性是数字货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数字货运平台减少了信息流动的结构性问题,特别是物流各环节本身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在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发生后,货主与司机都能第一时间进行反馈与及时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与降低物流成本。

融合性是指数字科技使得数字货运平台成为了信息互联互通的纽带。一方面是平台上物流业务信息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有效无缝对接,完成数据的收集与上传;另一方面是供应链物流上下游企业各环节信息互通,强化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用户之间的信息数据交互和处理能力,实现货运全过程透明化动态管理,也就是常说的数字化赋能物流企业降本增效。

因此,刘京认为:“数字科技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数字货运平台信息处理的速度与产业覆盖的广度。在当前瞬息万变的数字经济时代下,只有不断提高数字科技的创新发展,才能保持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平台的)可替换性就太高了。”

开放、协同、共享是数字货运平台的重要理念,平台化运营决定了业务的多元性。刘京认为“打出数字货运生态服务组合拳,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与用户的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平台经济的规模效应,在激烈的市场形成竞争优势。”

在数字货运平台价值重塑方面,刘京认为物流大数据的价值同样值得我们重视。“数字货运除了能有效解决货运交易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助力行业降本增效之外,还有一个很大商业价值是物流大数据。物流大数据可为我们提供最优化解决方案、各环节的需求预测与实现智能物流决策。”

数字货运平台已经成为物流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契机,是加速向数字化供应链转型的重要力量,也成为了新发展格局下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发展网

 

03
政  策
 

 

01
数字中国建设驶入快车道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目标既定,如何落实?《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业内人士认为,“2522”整体框架将数字中国建设路径具象化,更为通俗易懂,也让《规划》的具体要求具备可执行性,有助于数字中国建设驶入快车道。

从数字中国的“根基”看,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要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规划》提出,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规划》提出,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究制定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同时,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认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能够加快传统产业升级,产生更大价值。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不同类型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发展机遇和增长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和效益。

来源:人民网

作者:廖睿灵

 

04
声  音
 

 

 

 
01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施先亮:
 

建设智慧绿色的物流体系,核心是物流数字化和节能减排。强化物流数字化科技赋能。加快物流数字化转型,加强物流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培育物流数据要素市场,积极参与全球物流领域数字治理。推进物流智慧化改造,发展智慧物流枢纽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鼓励智慧物流技术与模式创新,促进智慧管理技术应用,加快智慧立体仓储设施建设,研发推广智慧装备。推动物流设施设备全面联网,稳步发展网络货运、共享物流、无人配送、智慧航运等新业态,加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02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
 

数字技术是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素。当前,数字产业已成为国内优势产业,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大幅提升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体系化,数字产业应成为纵向贯通、横向打通的综合产业体系;二是数字技术提升,比如在芯片、操作系统等方面要有所突破,形成自主数字技术能力。另外,数字基础设施应有所完善,数字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将实现优化。

 

《 现代物流报 》( 2023年3月6日 A4版)

 

责任编辑:崔哲源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