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赋能产业升级】
专题 | 共绘蓝图 打造低空产业数智新引擎
文 / 本报记者 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
今年“低空经济”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其升至国家战略新高度。工信部日前提出,要大力发展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低空装备,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全方位赋能低空产业体系,数智化已成为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崛起的重要力量。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推动低空产业加快发展,随着合肥、杭州、苏州等6个城市开展eVTOL试点,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为低空经济产业链注入了强劲动力,各环节正加速融合,共同绘制低空经济新蓝图。
六城将开展eVTOL试点 产业链企业迎机遇
近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业务部、无人机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卫国在2024国际电动航空(昆山)论坛上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将在6个城市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据悉,这6个试点城市初步确定为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和重庆。试点文件对航线和区域都有相关规划,对600米以下空域授权部分地方政府,意味着相关地方政府要承担更多管理责任。
眺远咨询董事长兼CEO高承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空管委将在6个城市开展eVTOL试点的举措,将为eVTOL的应用提供更多实际场景,把eVTOL产业进一步推向实践。在政策与市场的共振下,有望形成强大的推动力,加快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
市场空间广阔
低空通常指航空器到其正下方地面的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空域,有时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向记者表示:“600米以下空域是目前eVTOL、无人机、直升机等低空领域产品实施空中出行、空中观光、外卖配送、城市巡检等商业活动的主要范围。”
eVTOL既可以用于载人,也可以用于载物,由于其具有垂直起降、低噪声、低成本、安全性高等特点,被视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市场的主流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国内低空经济规模已达5059.5亿元,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在eVTOL领域,2023年中国eVTOL产业规模达到9.8亿元,同比增长77.3%,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95亿元。根据《经济学人》预测数据,中国未来将占全球eVTOL市场的50%。
多地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和eV-TOL产业发展。例如,深圳市已把低空经济纳入“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今年11月初,深圳提出,接下来将新增建设5G-A基站超8000个,重点加强对600米以下低空网络覆盖,逐步形成以5G-A网络为主、卫星网络和民航专网为辅的“空-天-地-海”融合通信网络体系,全方位支撑低空经济创新应用场景落地。同时,深圳有效吸引企业入驻。德国eVTOL研发制造商百合花选择在深圳设立中国总部,亿航智能等国内企业也纷纷进驻深圳。
苏州今年以来先后出台《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 《苏州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2024-2030年)》 《苏州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文件。昆山的峰飞航空科技企业,是国内最早投入eVTOL航空器赛道的科技企业之一。
产业迎黄金窗口期
低空经济包括低空航空器制造、低空基础设施、低空应用运营服务三大环节。
在低空航空器制造环节,我国有亿航智能等eVTOL头部企业。近年来,汽车主机厂广汽集团、小鹏汽车、吉利汽车等,初创型企业沃兰特、零重力、新维度等,飞机主机厂中国商飞等,纷纷加入eVTOL赛道。“在国家和地方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们感受到eVTOL产业热度的快速提升。”深圳新维度CEO李晨向记者表示。
在低空基础设施环节,包括起降站等物理基础设施和低空智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深城交、莱斯信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华测导航等企业前瞻性布局。例如,深城交在2022年深圳市获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后,开展了市级及区级低空飞行相关规划、模式及制度研究,公司已为全国超过10个城市提供技术支撑。
低空应用运营服务环节包括物流配送、空中交通、飞行监管、作业飞行、医疗急救、农林植保、消防救援等。中信海直在综合保障方面涉足智能管控系统开发、通用航空飞行器的空中指挥管理、培训等领域,在运营服务方面开展城际游览、短途摆渡飞行等服务。公司近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与沃飞长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低空出行、空中旅游、应急救援等业务进行密切合作,共同推动eVTOL商业化进程。”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低空经济产业正值密集创新和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黄金窗口期,中央空管委将在6个城市开展eVTOL试点,有利于催生和释放一系列机会,加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进市场化验证。”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丁蓉
多地加码布局低空经济 推动应用场景落地
近日,工信部召开低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要抓好顶层谋划,谋篇布局低空装备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行业发展良好生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低空装备,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全方位赋能低空产业体系。
在政策的推动下,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上海、广州、珠海、深圳等地相继出台政策,推动低空产业加快发展。
打造头部企业
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过5000亿元,预计2035年达到3.5万亿元,市场前景广阔。在此背景下,多地发布低空经济发展方案及相关产业政策,力争抢占市场先机,推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
近日,工信部召开低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应谋篇布局低空装备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行业发展良好生态。要抓好重点企业,加强企业梯度培育,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发展,培育更多低空产业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要抓好重点产品,大力发展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低空装备,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全方位赋能低空产业体系。
11月5日,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印发《杨浦区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提出到2027年,低空经济产业创新策源力、示范场景吸引力大幅提升。持续放大“杨数浦”品牌效应,依托杨浦数字经济集聚、科教资源丰沛、应用场景多元的特色优势,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创新高地和商业应用高地。结合中心城区实际,因地制宜有序开展商区、校区、园区、社区等低空无人机物流配送商业应用,培育低空经济产业链“链主”企业,集聚一批上下游企业。
《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山东省培育10家以上产业链龙头企业,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低空经济规模达到1000亿元,基本形成济南、青岛市两核引领,东营、烟台、潍坊、日照、临沂、滨州等市多点支撑的低空经济发展新格局。
集聚创新要素
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多地通过建设低空产业园的形式,加速创新要素向低空产业集聚。
10月31日,广州市花都区举行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开工仪式,16家低空经济企业进行了集中签约,涵盖低空AI+、低空场景应用及低空智能制造等领域。花都区计划将该产业园打造成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跨界融合高端智造基地、集政产学研资于一体的新质生产力示范园区及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低空经济场景应用集群。
同日,上海低空经济特色园区(暨华东无人机基地2.0)建设正式启动。上海市金山区区长李泽龙在启动仪式上表示,金山区将持续加强软硬设施建设,加快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创新高地、更具吸引力的低空经济运营服务高地、更具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商业应用高地。
珠海高新区低空经济产业聚集已初具规模。2023年11月,由广东纳睿雷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链主”企业牵头的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在珠海高新区成立。这是珠海市首个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截至目前,珠海高新区已聚集纳睿雷达、海鸥飞行汽车等40多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家,2023年产值规模为42.45亿元。2024年6月,珠海高新区率先搭建并上线了全国首套全空间智能化体系服务平台暨低空服务运营指挥中心。
睿和智库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国内体量最大的两个新开产业园均定位于低空经济和航空物流方向,多地加码布局低空经济产业。
开发应用场景
随着低空技术进步,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扩大。物流、文旅等场景成为企业商业化推广的重点领域。
记者了解到,“双11”期间,顺丰丰翼无人机在深圳增加了30%的无人机和人员投入,以畅通空中渠道,缓解运输压力。
小鹏汇天表示,公司将聚焦推进“三步走”产品战略,第一步,通过在限定场景推出飞行体验和公共服务,进行飞行汽车的商业模式验证;第二步,推出高航速、长航程的eVTOL产品,解决城市之间空中交通问题;第三步,推出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真正实现门到门、端到端的城市3D立体交通。
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亿航智能计划从限定场景的空中文旅体验开始开展产品商业化应用,后续将推动城市低空地面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空中的士”从普及到普惠。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宁表示,由于发展低空经济的体系较为复杂,当前部分地区有低空经济“制造业化”的倾向。需要注意的是,服务业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根本属性。地方政府和企业应关注低空经济应用具体场景,“因地制宜、百花齐放”开发低空服务业态。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王婧涵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
发展低空经济“技术应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发展低空经济,应是技术与应用‘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抓’。在发展能源、控制和载荷等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应该把重心放在产业上,以具有针对性、有意义的应用场景为突破口。”近日在“上证·院士说”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围绕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发展低空经济的话题作了分享。
今年以来,通过并购、投资等方式,多家上市公司掀起了一股竞逐低空经济的热潮。例如,2024年7月,纵横通信收购航电飞控企业狮尾智能,切入低空经济赛道。纵横通信此前主要为三大电信运营商以及铁塔公司提供5G新基建等相关服务,在5G-A通感一体技术助力低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二者将能产生一定的业务协同。“技术与应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褚君浩认为,当前低空经济的发展重点是掌握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有针对性、有意义的应用场景。发展低空经济不能在没有应用场景、核心技术的情况下盲目“跟风”。
褚君浩表示,上市公司拥有资金优势,可以根据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结合自身业务基础发展特定技术。“比如,制造飞机的大型国企,可以研究低空飞行物;做太阳能电站维护与检测的企业,可以考虑用无人机拓展太阳能电站清洗业务。拓展的业务应与低空经济有机融合,既对原有业务进行延展,又在主业上拓展新的增长点。”
谈及如何进一步促进低空经济发展,褚君浩认为,要把重心放在产业应用上,打造以应用为牵引的产学研联盟。“以前我们说产学研相结合,是把科研放在前面,发展低空经济则是以应用为牵引。低空经济的产学研联盟一定要以应用端企业为主导,攻克技术难关,拓展应用场景,并在政策规则制定、产业链组织与引导等方面发挥主要功能。”
褚君浩还建议,建立一个高效灵活、适用于低空经济发展的空域管制体系。未来的城市生活将更加智慧、立体,城市中不仅会有地面的汽车,还有低空中的飞行物,共同承担智慧交通管理、救援、货运等功能。因此,类似于地面交通体系,低空领域也需要建立起配套的空域管制和交通运行规则。
来源:上海证券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孙小程 李兴彩
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可期
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发展低空经济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可以预期,随着发展低空经济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基础条件的不断提升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低空经济发展将乘势而飞、前景可期。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央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行业管理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大力支持低空经济发展。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标志着低空经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发展低空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未来,低空空域管理体制与政策法规有望取得更多突破。
从地方层面来看,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北京、上海、杭州、合肥等15个城市与企业携手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计划到2025年打造涵盖低空飞行路线、低空应用示范区等多个领域上百个示范项目。此外,一些地方政府还建立了专门的产业基金,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基础。
除了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外,我国低空经济在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方面也具备较好的发展条件。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并登记通用机场449个、飞行服务站32个。同时,我国拥有超440条无人机航线,5G-A、人工智能、卫星通信等技术也正被应用于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国内已有300多个城市启动5G-A网络部署,一些城市正在探索基于5G-A网络的低空智联网,为低空飞行器提供高速稳定的通信服务。另一方面,潜在技术优势不断释放。我国在无人机、人工智能、先进通信和材料等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发展低空经济具有明显的潜在技术优势。特别是无人机技术已迅速赶上并在相关领域实现了技术引领,5G、北斗卫星导航、大数据等快速发展,为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和低空飞行器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我国低空经济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14年的852件快速增加到2023年的14134件。
随着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个性化旅游、多样化物流等需求日益增加,低空经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传统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低空经济既包括传统的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促进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传统通航作业稳步增长。
新兴市场潜力持续激发。除了传统的工业、农业、服务业、交通物流等领域外,低空经济的应用领域还将进一步拓展到应急救援、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环保监测等更多行业和领域,这些新应用场景将激发更大的市场潜力。其中,医疗救护、无人机配送等新业态需求呈现加速发展趋势。根据中国民航局的数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未来,随着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和市场需求持续释放,我国低空经济发展不仅可以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还将深刻改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此,应强化低空经济规划统筹,加快构建低空经济产业体系,不断探索低空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积极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来源:金台资讯
作者:张晓兰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航空运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兵:
低空经济的主体为无人机,在技术方面主要依托数字技术和新能源技术。该产业基础设施智联化,实施数字化空域管理,靠近人群城市,广泛融入生产生活。此外,数据成为低空经济最重要的资源。航空器在运行与控制方面已基本实现无人化、智能化,其安全防护措施也全面依托数字化技术。同时,低空经济所有的管理指令均通过数据链完成。这标志着我们从依赖脑力、机械力,步入主要依赖算力算法的空间应用新时代,而新型生产工具的核心也正在于此。
中国安防协会无人系统安全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孙晓禹:
低空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城市智慧化进程,构建新的交通方式、优化资源调度,同时为城市群、都市圈的区域发展提供更高效的交通解决方案。发展低空经济的核心在于打造一个高效的“低空立体交通网”,通过低空与地面交通的融合,形成综合立体的交通体系,促进都市圈或城市群的快速交通联动,在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的同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搭建空管平台载体。我们可以利用AI和大数据技术,动态分析天气、流量等因素,生成最优航路,避免飞行冲突;并根据历史数据预测空域流量,优化航线布局,减少拥堵和风险。
《 现代物流报 》( 2024年11月25日 3版)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