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第十五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特别报道】纵论行业之道 共谋发

来源:中国物流产业网 作者:中国物流产业网 时间:2020-09-23
导读:2020年9月16日至18日,第十五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在河北石家庄胜利召开。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消极影响。钢铁行业因其链条长、关联产业范围广、全球化程度高与世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更易受到这次疫情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后疫情
 

2020年9月16日至18日,第十五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在河北石家庄胜利召开。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消极影响。钢铁行业因其链条长、关联产业范围广、全球化程度高与世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更易受到这次疫情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后疫情”时代,我国钢铁流通业发展将何去何从?本报记者直击会议现场,推出特别报道,让我们共享大咖盛宴,共话发展大计!

 

 

供应链创新在我国经济“双循环”中的作用

 

 

1.jpg

著名物流学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

“双循环”,众所周知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双循环”的落脚点是面对当前逆全球化趋势形成新发展格局。如何通过供应链创新推进“双循环”,形成新发展格局,应该从两大方面来思考。

 

通过供应链创新推进国内大循环
01
 

 

首先要通过供应链创新推进产业大循环。我认为国内大循环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产业循环。“大循环”更宏观的角度可以说是经济循环,但经济循环是基于产业循环提出的,是针对全球产业链受到逆全球化影响的背景下提出的产业循环。所以供应链创新首先是要在逆全球化的过程中促进我国的产业形成国内大循环。

从我国目前的产业循环背景看,形成国内大循环是有充分条件的,至少有两个条件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充分:中国的产业体系是全球最完整的;中国有14亿人,且越来越富有,即有14亿人的大市场。但也有不足之处,就是供应链组织能力相对较低。与欧美的全球供应链相比差异很大。

目前,我国的产业链体系并未完全建立起来。比如钢铁产业,生产还是生产、流通还是流通,消费还是消费,生产组织模式还是传统的模块化组织方式,效率低,成本高,价值创造能力不如人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因为有全球市场需求来支撑产业发展,可能就忽略了在整个产业组织上的效率低下,但放在未来就不行了。一定要通过供应链的组织方式打破产业内的模块边界,由传统模块化生产组织方式转为流程化、链式生产方式,就能形成较为高效、柔性、敏捷的生产组织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业价值形成能力。这是形成国内大循环需要特别注重的事。

其次要通过供应链创新,在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营机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是供应链最重要的特点。在全球背景下,我们讲“共赢”比较多,在利益分配上能形成一定默契,企业也形成了利益共享机制。但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不能风险共担。在形成利益共享机制的同时,并没有形成风险共担的机制,而是风险转移机制。这样不是供应链,更不能形成产业链。在“大循环”中需要共同承担未来方方面面的风险,而不是上游转给下游,下游又转给上游。比如说100块钱的风险恐怕会让供应链上的某个企业垮掉、断链,但如果供应链平台上的10家企业每家都去分担10块钱的风险,就能共同抗住风险,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风险共担,这是我们通过供应链创新形成产业链的过程中要做的第二件事。

第三要通过供应链创新推进我国新发展格局的空间布局。我认为国内大循环要把握“大”这个字,并要通过供应链创新推动国内产业空间新布局。未来的循环,不仅仅是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循环,而是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之内的大循环。所以供应链在推动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中,有空间格局的调整及布局,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西部经济建设。企业家要思考自己的企业在未来国内大循环中生产经营的空间布局,重点之一是在西部。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发布,有新的含义需要把握。文件明确提出要在西部形成产业集群,让产业、投资、人才落地西部。所以要以全国视野理解“大循环”,建立新格局。西部开发是未来产业格局的重点地区,钢铁产业供应链也要适应空间格局变化,在这点上钢铁产业已走在前列。

第四要通过供应链创新确保产业链的安全和稳定。在逆全球化中,最大的痛点是产业链的安全、稳定受到巨大冲击,不过所有产业链都断裂不大可能。比如钢铁产业,一是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存量已到天花板,达到饱和状况。在逆全球化中不大可能会再回归钢铁产业;二是钢铁技术含量相对较高;三是钢铁产业本身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不是每人都能做钢铁。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的钢铁产业链还是基于全球产业链趋势来完善自身的发展。但一定要通过供应链创新保障产业链保证安全。从另一个角度,在逆全球化过程中有些产业或领域会受到巨大冲击,比如能源产业链、粮食供应链、通信技术供应链以及生命科学供应链,这些产业在形成国内循环过程中更要通过供应链创新保障安全和畅通。

 

通过供应链创新形成国际国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
02
 

 

我认为当前的逆全球化、本土化、区域化是对过去“全球化”的否定,是对未来全球化重构的开始。“全球化”在19世纪后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以英国主导的第一轮全球化,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是殖民地化,随着“二战”结束,殖民地化也随之瓦解,第一轮全球化也就此终结。这同时也算逆全球化过程。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第二轮全球化是资本的全球化。目前,以美元为主体的资本全球化也正在瓦解。

未来形成的全球化应是我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多元化主导的全球化,是大多数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化过程。这在疫情中逆全球化趋势明显,同时新的全球化进程也非常明显。比如疫情期间供应链的支撑体系——物流体系就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总体是陆上物流保持了快速增长,优势逐渐显现:比如我国铁路货运量上半年同比增长3.6%;中欧班列1~6月开行5122列,同比增长36%,7、8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增长60%多。是逆势而上;公路运输1~7月份已恢复正增长。但海运还处于负增长的水平。可见,陆上供应链的优势逐渐显现,而基于海运的供应链优势在逐渐衰退。其实海权路权之争几百年间都在博弈。海权国家的目标在于把欧亚割裂,而陆权国家的终极目标是把欧亚大陆联通起来。疫情期间,陆上物流逆势而上,海上物流优势衰退,说明陆权优势正在显现。我国向西开放的力度也在进一步加大。供应链也出现了由东向西发展变化。供应链创新推进对外开放格局的完善与转变。通过西部经济发展为支点向西开放,供应链创新要适应这种开放格局,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因此供应链从总体方向来看,也要向西推进,在全球化重构的格局转变中先行发挥重要作用,这样就能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供应链创新是双循环的支点,大家一定要把握尤其是我们的钢铁产业。要在产业双循环与全球化重构中善于逆势而上。企业也好,产业也好,在顺境中顺势而为能够做大做优,而只有在逆境中逆势而上才能实现做强。

谢谢各位!

(注:此文由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曹朝霞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在第十五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上的主题演讲整理)

 

 

 

 

钢铁供应链如何应对“后疫情”时代?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联席会长、河北物流集团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明建

 


1.jpg

去年末、今年初发端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已经得到控制,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仍在迅速扩散。联合国2020年5月发布《202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中报告》中,有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遭受重挫,供应链中断、需求被抑制,2020年世界经济预计萎缩3.2%,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将萎缩5%,发展中国家经济萎缩0.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6 月再次下调2020 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4.9%。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联席会长、河北物流集团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明建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已经严重冲击全球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影响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态势,还将加速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演变,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上半年全球钢铁工业呈现供应端受限小、需求端影响大的特点
01
 

 

钢铁行业,链条长、关联产业范围广、全球化程度高,与世界经济发展呈密切正相关趋势。它也是很多国家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肖明建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上半年全球钢铁工业,其呈现出供应端受限较小,需求端影响较大的特点。

上半年,钢铁产业原料(铁矿石)供应端表现好于预期。肖明建解释道:“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中国和南非,是铁矿石的主要生产国,占全球铁矿生产总量的78%。除中国外,其余4个国家还是铁矿石重要的出口国,占全球铁矿石出口总量的83%。”

今年上半年铁矿石发运量微增1.4%,增量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和其他非主流国家,巴西上半年同比下降8.7%。肖明建说:“出现以上数据,主要原因是巴西受疫情影响较大,但是到6月份巴西产量和发运量回归到往年同期水平。包括巴西淡水河谷受溃坝影响的产能也在陆续恢复。下半年,澳大利亚、巴西的铁矿供应大概率得到保障。”

另一方面,上半年全球钢铁产量整体下降,区域分化明显。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球粗钢产量为8.731亿吨,同比下降6.0%。

亚洲地区2020年上半年粗钢产量为6.42亿吨,同比下降3.0%。欧盟地区2020年上半年粗钢产量为6830万吨,同比下降18.7%。北美地区2020年上半年粗钢产量为5020万吨,同比下降17.6%。

今年1~6月份,我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4.33亿吨、4.99亿吨和6.06亿吨,同比增长分别为2.2%、1.4%和2.7%。从世界钢铁产量来看,欧盟、北美下降明显,亚洲尤其是中国产量呈现增长状况。

此外,世界钢铁协会预测,2020年全球钢铁需求量将萎缩6.4%,下降至16.54亿吨。2021年,全球钢铁需求量预计将恢复至17.17亿吨,较2020年上升3.8%。

 

疫情因素下上半年我国钢铁行业总体运行情况好于预期
02
 

 

肖明建在会上指出:上半年,我国钢铁行业总体运行情况好于预期,但钢铁生产在需求预期向好的拉动下表现较强,导致钢材库存高位运行、钢材价格承压等问题仍非常突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难度很大。

上半年我国钢铁产量总体呈现微增态势。

有数据显示:1~7月份铁矿石进口量为6.60亿吨,同比增长11.8%,铁矿石进口持续增长。

此外,钢铁生产产量保持高位运行,上半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长期处于工业行业领先位置,月度均高出制造业投资增速21个百分点以上,并且今年各地置换钢铁产能预计约有8000万吨即将投产。1~7月份,全国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5.11亿吨、5.93亿吨和7.24亿吨,同比分别增长3.2%、2.8%和3.7%。

另一方面,我国钢铁需求预计有所下降。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1~7月,全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1.0%,降幅比1~6月收窄1.7个百分点。2020年1~7月,全国制造业投资下降10.2%,降幅比1~6月收窄1.5个百分点。肖明建指出:“基础设施、制造业投资下降影响钢材需求,下半年我国对钢材的需求有一定回升。”

但是,根据Mysteel市场监测数据,5月份五大品种周度平均消费量1179.1万吨,增长6%,6月1100.2万吨,增长3.4%;7月上半月为1064.7万吨,增长1.9%。无论环比还是同比数据,钢材需求逐月放缓态势非常明显。全年需求预计下降1%。

 

疫情影响下我国钢材出口受限、高库存局面或将贯彻全年始终
03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巨大冲击,全球贸易缩水,需求将导致中国钢材出口大幅下降。1~6月,钢材出口2870万吨,同比下降15.9%,6月份出口370万吨,为8年来出口最低水平。1~7月累计出口总量为3,288.0万吨,较上年同期的3,992.5万吨下降17.6%。由于国内价格优势不再,出口仍将低位徘徊在400万~500万吨,预计全年出口或降至5500万吨,降幅14.5%。“当前钢厂生产积极性很高,再加上下半年环保限产因素弱化,三、四季度产量可能将明显高于去年。供应压力加大,下半年去库存速度将显著放缓甚至停滞,高库存成为今年市场潜在风险,不可忽视。根据历史经验,如果库存超过正常库存水平的20%,市场风险明显上升,一旦需求放缓并叠加资金紧张,价格将出现300~500元的调整。”肖明建说。

受疫情影响,钢厂利润较去年明显下降。7月份,中钢协重点统计企业(以下简称重点统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93亿元,同比增长14.8%;实现利润总额219.3亿元,同比增长33.4%。1~7月份,重点统计企业累计营业收入24687亿元,同比增长3.3%;累计利润总额868.7亿元,同比下降28.6%。

 

“后疫情”下钢铁流通企业问题与对策
04
 

 

肖明建指出:“在疫情因素影响下,钢铁流通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国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用钢企业、基建项目开工推迟延后,影响钢材等产品销售、库存积累造成价格下行,库存产品面临跌价风险、资金承付压力增大、仓储、物流等相关费用增加等。国际面临的主要问题则是:全球采购供应链被延长,增加经营费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造成市场风险、中资企业资金成本较高,竞争力下降。”

那么,在“后疫情”时代,钢铁供应链企业如何发展?肖明建给出了一剂良药。

他说:“钢铁供应链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应对未来外部环境变化的一个必然选择。这就需要企业从数量的增加转为质量的提升,从规模的扩张转向结构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高碳发展转型绿色发展。“后疫情”时代,整个钢铁供应链将发生质的变化,传统钢铁流通企业由于盈利模式单一、议价能力差、融资成本高、受到上下游挤压而面临严峻的挑战。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打造一个现代化的钢铁供应链运营服务体系,从单一的贸易商向供应链运营服务商转型。”

具体来看,就是要向钢铁供应链的上游延伸。利用产股权投资、合作等多种方式进军原燃料领域,提高企业在矿石、煤炭、焦炭等资源获取渠道优势地位,为钢铁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的保供服务,做好对钢铁生产企业的供应链服务,强化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此外,还应加强与钢铁生产企业的合作关系。比如,提升与钢铁生产企业的密切度,保持与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与钢铁生产企业的合作;提升对下游客户的服务能力,以建立长期伙伴关系;调整客户结构,把握最终端客户需求;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打通企业内部ERP系统与外部系统;做好“内循环”工作的同时,发展“外循环”,推进产融结合力度。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李杰

 

 

延链、抱团、向西,未来钢铁流通这样干
 
访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

 

1.jpg

乱云飞渡关月冷,夜海沉浮无常性。受全球疫情及世界经济环境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上半年我国钢材国内消费及出口量双双下降,而粗钢和钢材产量却在同比增长。

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今,如何化解“逆增长”带来的压力甚至危机?从长远健康发展的角度,钢铁流通企业又该如何改善自身以构建现代钢铁供应链?作为中国金属材料流通领域的国家级行业组织,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在“密谋”哪些新计划来推动供应链建设?2020年9月17日,在一年一度的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如期召开之时,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对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进行了专访。

《现代物流报》:在今年全球疫情的特殊背景下,第十五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与往年相比有哪些特殊意义?

陈雷鸣:今年疫情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影响很大,另外一些西方国家在全面打压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振中国经济,对冲疫情对中国经济和行业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以“‘后疫情时代’钢铁行业的出路与对策”为主题召开第十五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为我们钢铁领域生产、贸易、物流、加工等整个产业链的企业提供创新思路。大会融合了专家学者的理论高度及企业的实战经验,并结合国家倡导的新技术、新理念,我相信会对钢铁产业链上各个节点的企业都将提供新的思路、经验和对策。

《现代物流报》:目前我国钢铁流通业亟待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从构建现代钢铁供应链的角度,您认为应做哪些改变?其中,对流通企业有哪些建议?

陈雷鸣:目前整个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而且在今年疫情影响、中国投资拉动的前提下,粗钢产量又创新高。本来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基本到了天花板,但由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国家今年加大了投资拉动力度,其力度超出我们年初的预期。国家政策提振了钢铁行业士气,尤其是下半年行情会比较好;但是对钢铁企业来讲需要自我创新和转变,不能一味吃“政策饭”,一是在供给侧改革要做大文章,二是要提高集中度,三是要构建钢铁现代供应链,构建内环双循环。在流通环节,我们要思考怎样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集中度和技术含量、服务水平,形成上中下游畅通、联动的现代供应链,这样才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现代物流报》:据了解,《钢铁流通企业供应链建设与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将在明年初发布实施,请您谈谈该标准及相关标准体系对我国钢铁供应链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陈雷鸣:近年来,国家在倡导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所有的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实际上就是供应链如何适应全球化时代。虽然今年受西方影响供应链有“去全球化”的趋势,但是从未来整体经济发展看,供应链全球化的趋势是阻挡不了的。国家在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目的,我想是在各个行业先做试点,然后在试点的基础上向全行业、全社会推进供应链。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近年来一直在倡导怎样建设钢铁现代供应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制定标准,特别注重标准的实际落地与应用。企业在建设现代供应链中,对于如何建设大家心中没底;建成后达到什么标准才符合现在行业发展的需求,这也是没有尺度衡量的。因此建立标准一方面为了指导企业怎么建,希望该标准能成为钢铁流通企业供应链创新和建设的重要指南和参照物;第二是衡量和评判,衡量你建到什么程度了,达到什么标准了,之后我们会在行业树立钢铁现代供应链建设的企业典范,助力国家推动供应链创新。

《现代物流报》:在现代供应链建设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企业间不够协同。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陈雷鸣:钢铁供应链应以下游需求为核心,树立协同发展的理念并重构组织形式。龙头是生产企业,是钢厂;流通则是仓储、贸易、加工、配送,包括电子商务这一系列,需要融入整个产业链中;围绕下游用户构建快速高效、协同发展的供应链体系,同时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入供应链金融。因为有现代元素,以新技术、新组织方式构建,才叫现代供应链。在未来发展中,现代供应链必须树立协同发展的理念。我国现在一些钢厂已经开始建设自己的体系了,包括流通环节,供应商甚至涉及终端。流通企业可以融入其中,共同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和流通效率;再加上金融融入进来,畅通我们整个供应链、降本增效,也符合国家的“双循环”战略。上中下游如果不能流通就不能循环,打破壁垒、形成流通才是循环,就像人体的血液,循环才健康,才能够应对各种市场风险。

《现代物流报》:后疫情时代,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国内钢铁流通企业应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陈雷鸣:钢铁流通方面,过去的企业只是贸易商,现在纯贸易的形式生存空间有限,肯定不行了。第一,贸易商要抓住机遇,快速转型为服务商,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打造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深度融入到钢铁现代供应链中,这是一种途径。第二是抱团,打破各自一亩三分地的概念,大家形成共识及合作,建立综合性的现代流通企业集团。这样,资源整合能力、融资能力、服务能力等方面都会全面提升,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如果是民企,变成大集团,像千万吨级的流通企业,那它在行业的地位、话语权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引导流通企业抱团、转型,逐步延伸链条,包括粗加工、精加工延伸,走专业化的道路,并向供应链、产业链方向发展,这也是钢铁流通业的必由之路。

《现代物流报》:在钢铁生态链建设上,中金协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据悉协会把“提升、优化、重塑、共建生态链”作为服务宗旨之一,目前此方面的重点工作及近期有什么计划?

陈雷鸣:中金协作为国家行业协会一直在指导、引领、规范、服务行业和企业。近期,我们主要在做三件事:

一是在钢铁现代供应链建设方面,我们牵头,在理论方面指导引领,包括推动标准化,搭建平台服务行业。

二是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筹谋运作。我认为西部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非常坚强的后盾,西部的面积占中国的70%,国家重启西部大开发对中国经济内循环有非常大的价值。西部大开发不可能三、五年就能完成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战略,我们在此方面要发挥引领作用,把东部的先进技术经验、资金向西部引。在西部,我们在与一些地方政府、城市合作搭建平台,他们也需要这些优秀企业到西部投资开发。

第三件事是新技术的引领。比如培养区块链人才;在全国引领产业互联网如何深度服务实际应用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我们都要通过先进技术引领来提升行业发展,这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此外,作为行业协会,我们服务还要深化,要深入到整个钢铁经营管理,包括终端使用的全过程,为企业提供更加实际而坚实的服务。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曹朝霞

 

 

对“后疫情时代”我国钢铁市场发展趋势的研判

 
友发钢管集团副总经理韩卫东

 

1.jpg

9月17日,第十五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在石家庄召开,与会代表就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钢铁产业链企业将何去何从,应采取哪些对策应对这场危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友发钢管集团副总经理韩卫东在《对“后疫情时代”我国钢铁市场发展趋势的研判》的演讲中提出了自己的精彩见解。

韩卫东在演讲中首先指出今年钢铁行业的几个关注点,分别为:产量上半年低增长,下半年高增长,需求:“错配”+“存量”,进出口:从净出口变净进口、进口常态化,国外的产量和需求大幅下降,产能置换的变数,蓝天保卫战的收官之年以及冬储的变数。

韩卫东说:“今年上半年钢产量增长了1.4%,增长了700万吨的钢,与去年相比增长了9%,上半年的钢铁行业呈现一个低增长现象,为今年钢铁行业复苏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从数据来看上半年钢产量一共增加了700万吨,到了下半年7月8月单月增长量都超过了700万吨,此状态给下半年带来了巨大的供需压力。”

韩卫东认为,在下半年供需压力下,四季度的产量一定会下降。可能导致下降的两种方式,分别为秋冬季限产,给市场带来平和波动;另一个则是被动限产,即市场价格下跌导致减产。他指出,不管是哪种方式,产量都要减下去。如果产量不减,则会出现严重的供需不平衡,造成严重后果。

疫情期间,需求的“错配”特点明显。春节过后的2月和3月疫情暴发,钢的需求量忽然减少导致了价格暴跌,后期疫情快速结束,从4月份开始复工复产,需求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以上是一种抢工期和经济复苏的表现,钢铁行业的“错配”特点,在所有品种钢材供应上均有所体现。此外,为什么9月没有出现钢材需求爆发式的增长?韩卫东表示:主要原因在于今年的市场需求是存量,原来的项目计划2020年就要干,而在疫情发生后,很多稳经济的重点项目还没有形成需求,最终需求要在四季度以后甚至到明年才能体现。如果今年8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出现12%以上的增长,甚至更高,那么需求就会显现出来,但目前只达到9%,既然增量没有出来,就不能期望10月份出现爆发式增长。

在钢材进出口方面。韩卫东认为:进口的状态将成为常态化。2015年到2016年中国的出口都在1亿吨以上,后来逐渐地降到了7000万吨,并继续下降。也就是说即使没有疫情,中国钢铁出口都呈下降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进口常态化的局面?韩卫东说:“全世界中国以外的钢需求没有增量,一直是在减量,所以钢材会向中国销售,比如马来西亚的钢铁,其成本比中国要低300元,即使运至中国后价格还比中国低200元,所以不要认为进口对我们的冲击结束了。”

在后疫情时代,韩卫东主要关注了几点:钢铁行业失去了政策“红利”,进入先进产能过剩时代,中国新发展时期的机遇、经济复苏的机会以及经营模式的转变。

韩卫东说:“在过去的2015年和2016年以后,我们经历了淘汰落后产能,而后又经历了三年的蓝天保卫战,三年蓝天保卫战里每年秋冬限产力度十分大,如此才有了市场的稳定状态,但蓝天保卫战在今年收官后,就没有了这一‘红利’,所以失去了政策的红利的时候,在国内外如此复杂的市场,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来应对未来的变革。”

挑战与机遇并存。韩卫东在演讲时指出:明年是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是双循环的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当前全球经济呈现负增长,全球经济衰退,明年全球经济复苏加之与中国新的发展阶段机会叠加,企业可以趁此机会大力发展。此外,企业还要进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在金融模式下,要顺应时代潮流和趋势,无论市场涨跌,都能赚钱和生存,这就是一个好的模式。在新形势下,企业还要布局终端,很多终端企业,包括与终端有关系的企业,要研究终端客户的数据和需求,因为在市场下沉的时候,就会发现还有一个很广阔的市场。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李杰

 

 

台州企坤:抱团、转型助力钢铁制造业降本增效
 
专访浙江台州企坤物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建国

 

1.jpg

一座投资规模50个亿的钢铁产业园区即将在浙江台州破土动工。作为我国工业制造重地之一,浙江台州临海却不临钢厂的地缘形势致使本地制造业运输成本高企的现象有望得以大大缓解。“我们与吉林通化某国企合作筹建产业园区,今年年底有望拿到地块。投资该项目的目的是完善钢贸产业链条,为我们台州制造业企业有效降本增效。”在第十五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上,浙江台州市金属材料流通行业协会会长、台州企坤物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建国在接受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时透露。

为家乡的制造业和钢铁链条上的相关环节降本增效,是洪建国念念不忘、一直在干的事儿。六年前他就玩了一票,牛刀初试却成果颇丰,直接为家乡的制造业降本两个点以上。故事是这样的:

2014年,正值钢铁贸易寒冬。台州作为临海城市,周边缺少钢厂,作为工业制造重地,只能把原材料运到当地再储存销售。辗转之间,成本与上海等周边城市相比,每吨高出了100~150元。洪建国看在眼里,急上心头,同时也在行业危机中发现了巨大商机:台州一年的金属原材料需求约为2000万吨,又与旁边就有丰富钢厂资源的城市不一样,完全可以琢磨一套因地制宜的销售方法,既为制造企业降本,也为钢贸企业生存开辟新路。说干就干,洪建国组织了十几家台州市金属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共同组建浙江台州企坤物资有限公司,定位以销售建筑用钢、工业用钢、可再生资源及物流仓储与加工配送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司。确定了“统购分销”的销售模式,以钢贸企业抱团取暖的形式,通过集采再销售,增加了与钢厂谈判的筹码。集采有效降低了物流运输和仓储成本,据测算,直接为制造企业降本2%以上。“原来我们与上海周边城市的原材料每吨差价在100至150元,现在是20至40元,我们要继续做这个事。”统购分销、抱团取暖的效益立竿见影,坚定了洪建国的信心。

经过不断拓展合作伙伴和销售网络,公司在成立的六年间就在全国显露锋芒:2015年至2019年间,曾三次被“中金协”评为“中国钢材销售五十强”单位。

目前,“台州企坤、上海康敏供应链、浙江企坤、宁波巨坤、江西企坤、金华企坤、广东揭阳企坤”的销售网络已覆盖整个华东区域及各主要城市;与六十多家钢贸企业及终端用户建立长协合作;成为沙钢集团、三钢闽光、首钢通钢等十几个品牌总代理;拥有宝钢股份、欧冶云商、浙江物产、象屿集团、中建股份等近20个知名战略合作伙伴;库存长期保持在10万吨以上,建有一支强力的运输队伍,配备各型运输车辆120余辆……

如今,单一的钢铁贸易商越来越受到上下游钢贸业务的挤压,从贸易商向服务商转型成为大势所趋。据介绍,浙江台州企坤物资有限公司也在积极转型,打造钢材销售、加工、仓储、配送一条龙服务的现代化企业。“我们也在向服务商转型,组建服务平台,对接钢厂和下游的企业,直接以0利润销售。”洪建国介绍。“0利润销售”的平台瞄准的是下游50多万家客户需求,对准的是仓储、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增值服务。从“点”到“链”,到现代钢铁生态圈中的重要一环,洪建国引领企业一点点构建着。他透露,今年的要事之一就是建设篇头所提的钢铁物流产业园区,继续完善钢铁流通链条,为台州制造业降本增效铺路搭桥。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曹朝霞

 

 

责任编辑:崔哲源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