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十年间,“一带一路”将理想照进现实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孙辉 韩莹 时间:2023-09-18
导读: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我国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不断扩大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共识,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

 

从2013年9月7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到目前,我国政府已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作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倡议搭建起世界互联互通的桥梁,推动中国和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各领域的深化合作取得一系列务实成果。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第八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于日前在香港开幕,与会嘉宾共同分享了“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获得感和对未来合作的展望。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

——“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我国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不断扩大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共识,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发展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

亚欧大陆上,“钢铁驼队”驰而不息。

7月29日,今年全国第10000列中欧班列开行,满载货物的X8020次中欧班列,从义乌西站启程,驶向西班牙马德里。1至7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0176列、发送货物110.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3%、27%。

不仅是中欧班列,中老铁路这条全长1035公里的“钢铁巨龙”,以及中印尼合作建设的雅万高铁等项目同样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

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十年来,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持续推进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扎实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合作亮点纷呈,成功建设了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共建“一带一路”把“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软联通”作为重要基础,把“心联通”作为重要保障。当前,“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已经基本形成,空中丝绸之路建设进度加快,国际航运规则标准对接等“软联通”进展也较快。

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政策沟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

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覆盖我国83%的建交国,遍布五大洲和主要国际组织,构建了广泛的“朋友圈”,政策沟通更加广泛深入。

我国已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各参与国家和国际组织深化交往、增进互信、密切往来提供了重要平台。商务部部长助理陈春江介绍,我国与共建国家的贸易和投资规模稳步扩大,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水平持续提升。

在资金融通方面,我国与共建国家及有关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推动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网络化布局,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强大动力。十年来,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供给持续优化,投融资体制机制稳步创新,金融合作空间向纵深拓展。本币互换与跨境结算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2年底,已在17个共建国家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参与者、业务量、影响力稳步提升。“‘一带一路’把中国与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陈文玲说,标准规则进一步对接,极大促进了各个经济体之间相互开放。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等原则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共建“一带一路”正推动全球秩序、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合理、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

合作空间更加广阔

8月31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中方将于今年10月在北京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方正就高峰论坛筹备同各方保持沟通。“我们将以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契机,同国际社会一道总结经验、擘画蓝图,引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向前发展,铺就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绘就绿色发展的亮丽画卷,书写国家互利共赢、人民相知相亲、文明互学互鉴的丝路时代新篇。”汪文斌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和激荡的关键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

此外,我国工业体系健全,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与共建国家互补性较强,分工协作、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已经站在新的起点,正在开启新的征程。专家建议,要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互联互通合作,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共创发展新机遇、共谋发展新动力、共拓发展新空间,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一带一路’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陈文玲表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需要用新的思维,不断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需要用扎扎实实的行动,不断解决共建“一带一路”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全世界联合起来推动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使世界发展得更加稳健。

来源:光明网

作者:刘坤 董蓓

 
 

视点

拥抱“一带一路”广阔前景 打造联通内外的功能平台

9月13日,第八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幕。本届论坛有近6000名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人士参加,论坛首日共签署16份合作备忘录和协议,涉及来自新西兰、马来西亚、越南、印尼、泰国及哈萨克斯坦的官方机构和企业。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论坛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香港是扩大中国内地与世界合作的重要平台,在“一带一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是贡献者,亦是受益者。香港正致力于拥抱“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争取成为联通内外的功能平台。

“希望年轻人成为‘一带一路’发展的一部分”

论坛上,多位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政府官员分享了“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获得感和对未来合作的展望。

哈萨克斯坦贸易和一体化部部长阿尔曼·沙卡利耶夫介绍,2014年以来,中国在哈萨克斯坦推进的产能投资项目接近50个,约合200亿美元。他特别提到,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近年从哈萨克斯坦过境的中欧货物量大增。随着跨境电商高速发展,将更多中国产品从中亚“出海”欧洲,哈萨克斯坦参与建设的跨里海运输走廊等通道将为货物及时过境提供有利条件。

在埃及,近年来苏伊士运河经济区的建设如火如荼,在港口、工业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与会的埃及国际合作部长拉尼亚·马沙特说:“我们为中国企业设定了特殊的区域,包括先进制造、科技和其他项目。中埃之间企业合作不仅带来了许多技术转让的机会,也提供了贸易便利化的机遇。如今,开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唯有不断加强政策、贸易等的互联互通,才能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

阿联酋经济部长阿卜杜拉·本·图克·阿尔马里表示,阿联酋与中国经贸关系牢固,在两国国家领导人和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大力支持下,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交流持续增长。他特别关注新生一代的力量:“青年在扩大经济合作、知识交流和传递经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阿拉伯年轻人成为‘一带一路’发展的一部分。”

他还透露,阿联酋的目标是未来十年与中国的贸易投资额增加一倍,在本次高峰会上将重点加强在新经济、科技、创新和创业领域的合作交流。

“香港可成为‘一带一路’的超级联系人”

在当天举行的“香港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商贸合作”论坛环节,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分享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经验。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及总经理王海怀分享了该集团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建设经验。中交集团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投资项目超过3000个,修建公路铁路里程超过18000公里,提供码头集装箱岸桥超过900台;打造了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柬埔寨金港高速、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等标志性项目,展现出中国国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担当。

马来西亚双威集团主席兼创办人谢富年则分享了马来西亚双威城的建设开发经验——在一片几近枯竭的矿场建立起一个综合型度假城镇,并将这样的经验复制到东南亚多个国家地区。

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长赵国华表示,在他看来,大湾区是全球科技发展高地,同时制造业发达,香港能扮演好大湾区与世界联通的角色,让大湾区科技和制造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我们正在运用科技实现减少碳排放,也涉及许多和金融业的合作。香港正是企业投资合作的理想之选。”赵国华说。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唐子湉

 
 

关注

焕生机、增活力 “一带一路”增添新“中国名片”

早在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上“分分合合的车辙印”就为丝绸、茶叶、陶瓷等最具中国特色的交换货品打上了“中国名片”的印记。200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这条“路”上所留下的全球化经贸往来“足迹”频密,古老的丝绸之路日益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一带一路”上涌现出一系列新的“中国名片”。

高铁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国家名片”。近年来,舒适、快捷的高铁屡屡在海内外社交媒体赢得赞叹,有外国网友将之称为“开往未来的列车”。截至2022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4.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

中国高铁还出口海外。9月7日,中印尼合作建设的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开通运行,两地间最快旅行时间由3.5小时压缩至40分钟。10月初,将正式售票开始商业运营。这标志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印尼迈入“高铁时代”。

作为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另一张“国家名片”。今年7月,巴基斯坦举办恰希玛核电站5号机组(C-5)破土动工仪式。这是中国“华龙一号”出口巴基斯坦的第3台机组。在此之前,采用相同技术的巴基斯坦首个百万千瓦级核电工程——卡拉奇核电站K-2/K-3两台机组已在投产后交付巴方。

十年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了大量的“中国港”“中国路”“中国桥”。具有网络、乘数效应的大量基础设施成为共建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硬资本”。以港口为例,作为连接陆海的大型基础设施,“一个港口带火一座城”甚至一个国家的案例并不鲜见。

高铁、核电、港口都为“一带一路”合作增添浓墨重彩的中国元素。不过,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看来,“一带一路”上的新“中国名片”远不止于此。古代丝绸之路上畅销的丝绸、瓷器等中国产品可以说是农耕文明的最高峰,是“别人没有的绝活”。那如今的“一带一路”上,中国的“绝活”是什么?

王义桅认为,那就是中国的制度和产业体系的优势。一方面强大、齐全的产业链,支撑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核电站、高铁等超高难度的复杂工程。另一方面,基建项目大都投入高、建设周期长,短时间见不到收益,西方私营企业是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承接的。而中国之所以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造桥、修路、建港等,是因为背后有着强大的央企,能不计较一时的利益得失,从而落实长远的战略规划。这是中国的政治制度所带来的优势。

正是因为有央企的配合,他指出,中国才能“全国一盘棋”地调动资源,实现如: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乃至跨国互联等重大工程。另外,中国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浓缩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再加上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学习到的如:开发性金融、经济特区、高铁技术等,能够系统集成,体现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优势。

王义桅认为,在“一带一路”上,这些才是真正的新“中国名片”。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庞无忌

 
 

观点

“一带一路”联通梦想向未来

漫漫古丝绸之路,曾经见证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繁荣。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基石则是基础设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在习主席的战略引领和大力推动下,基础设施联通取得丰硕成果,辐射带动效应不断显现,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和持久发展的强劲助力,联通并实现着沿线民众的幸福梦想。

打通关键通道,持续完善互联互通网络。共建“一带一路”确立了“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框架,聚焦打通关键通道、关键节点,以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为引领,不断推动公路、铁路、港口、航空、油气管线、电力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成果大大降低了区域间经贸往来成本,有效促进了资源要素的跨区域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

促进产业集聚,有力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以互联互通项目为依托,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把握政府引导、企业决策、商业运作的正确方向,积极推进沿线产业合作。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瓜达尔港自由区等一大批合作园区顺利推进,形成基建引领、产业集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综合效应,有力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坚持“硬”“软”结合,高质量推进合作项目建设。在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同时,共建“一带一路”还积极推进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中国在中欧班列等领域成立几十个多边对话合作平台,促进各国规则和标准体系相互兼容。这些加速软硬联通的行动,打造出融合发展的互联互通新格局。

注重与时俱进,致力打造立体绿色联通。中国加速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和维护过程,推动实现绿色互联互通。中国不仅持续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等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还与国际合作伙伴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等,帮助共建国家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增进民生福祉。

基础设施联通需要长期规划和大量投入,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回望十年奋斗,共建“一带一路”在百年变局中砥砺前行,在世纪疫情中逆势上扬,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基础设施联通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

心合意同,谋无不成。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这条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惠及人类的“幸福路”正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宽广。展望未来,不断增多、织密的通路将把共建国家愈加紧密地联接在一起,为有效应对挑战、实现共同发展打牢联通基础,注入坚定信心。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王文起

 
 

声音

香港贸发局主席林建岳:

香港一直积极参与内地经济改革开放,促成区域内的商贸合作,现正见证大湾区迅速发展成为亚洲区生机勃发的商业、创科和物流枢纽,肯定有条件襄助“一带一路”发展,为环球商贸创造更多的机会。香港一直致力于提供一个贸易、金融、基础设施和人民之间的交流平台,从东亚到中亚、东南亚,再到中东、欧洲、非洲和其他地区,我们的目标始终是实现世界经济共同发展与繁荣,与亚洲和俄罗斯的亚洲新兴市场接轨。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

中国东盟未来经贸合作可以抓住三个机遇:一是随着RCEP红利进一步释放和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深入推进,双边贸易投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域内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将进一步深化、韧性将进一步增强,从而有效增强中国与东盟经济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二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各国发展战略的深入对接,双方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的需求将更加强劲,交通和通信等领域的贸易投资合作将迎来更大发展。三是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中国和东盟在5G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新能源技术开发应用、绿色投融资等新兴领域合作潜力巨大,未来双方经贸合作的“含金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 现代物流报 》( 2023年9月18日 A8版)

 

责任编辑:权浩宇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相关文章: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