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欧盟“玩火”,影响几何?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孙辉 韩莹 时间:2023-09-20
导读:面对2023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的如虹气势,欧盟终于坐不住了,当地时间9月13日,欧盟宣布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调查时间将长达13个月,并声称以此保护自身免受受益于国家补贴的中国电动车生产商的影响。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

 

面对2023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的如虹气势,欧盟终于坐不住了,当地时间9月13日,欧盟宣布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调查时间将长达13个月,并声称以此保护自身免受受益于国家补贴的中国电动车生产商的影响。而欧洲舆论对此表示担忧,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的德国车企更是表示反对,认为欧盟的保护主义措施很可能“适得其反”。欧盟此举是在“玩火”吗?反补贴调查又会对我国汽车出口带来什么影响?

 

反补贴调查 欧盟阻击中国电动汽车第一步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一事,正在中国汽车行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对此,汽车行业专家贾新光对记者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本身没有太多道理,另外欧盟内部对此意见并不统一,中国要想反制也非常容易。”

欧盟内部对调查存在分歧

几天前举办的德国慕尼黑车展上,十多家中国企业集体高调亮相所显示出的强势风头,或成为欧盟委员会下定最后决心的“导火索”。

不过,在欧盟内部,各个国家对于此事目前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并形成了以法国为首推动调查的一派,与以德国为首反对调查的一派。个中利益也比较明晰。

事实上,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慕尼黑车展开幕式上的发言中就表明了德国的立场:“竞争应该鼓励我们前进,而不是吓倒我们”。

中国作为德国汽车产业最大的海外市场,对德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影响重大。销量数据显示,2022年德系三大汽车集团大众、奔驰和宝马在华合计销量为471万辆,三家企业的中国市场销量占比分别达到38.3%、37%、33%。

因此,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并提高贸易关税,在欧盟内部最大的“受害者”将是德国。欧盟一旦遭到中国反制,势必会影响到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但在欧盟内部,仅凭德国一国的反对或无法真正扭转局面。欧盟国家中的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汽车工业在中国发展不佳,有些国家更是没有汽车工业,欧盟成员国中的多数国家或将支持反补贴调查。

安全期内中国车企应积极应诉

对于即将到来的反补贴调查,中国企业需要迅速作出反应,积极应诉。

事实上,十多年前欧盟针对中国光伏组件和部件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事件,已经给电动汽车企业提供了一些应对经验。首先,企业要找专业机构应对调查,评估现有产品状况,积极准备应诉;其次,企业之间要互相配合,品牌方、代工商、供应商之间要互相帮助;最后,对于最终的裁定结果,企业还要提前对未来供应链和商业计划的调整作出规划。在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大中华区汽车与工业品业务主管张君毅看来,欧盟的此次调查对于中国车企未来出口欧洲市场是一次重大挑战。

此外,反补贴调查事件仅仅是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难的一个起点。欧盟当前使出的是欧洲的反补贴法案。未来净零工业法案、关键材料法案或都将成为欧盟的“制裁利器”。

张君毅表示:“净零工业法案和关键材料法案跟清洁技术欧盟本地化的比例,关键材料的对外依存度都是有关系的。这几个法案今后都会对我们整个(汽车产业链)结构产生影响。”

实际上,比起电动汽车整车企业,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已提前感受到了欧洲严苛的环保政策的压力。据匈牙利媒体报道,今年春季,匈牙利的一位政治人士、前欧洲议会议员雅沃尔·贝内德克(JávorBenedek)向欧委会提交了一份投诉,称宁德时代电池工厂在用水要求可能不能满足欧盟关于地下水状况的指令的情况下,仍获得了建设许可。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另一个影响在于,中国车企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出口战略和出口方式。当前,中国汽车出口仍处于初级的出口贸易阶段,还没有走到在全球各大市场建设工厂、与当地供应链合作的本土化发展的阶段。而这正是光伏产业最终在欧洲、美国“安全落地”的一种方式。

在全球汽车“出口大战”的历史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对日本汽车的阻击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当时,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销售火爆,成为日美贸易严重失衡的主要原因,最后美国通过设置包括关税在内的多种壁垒限制日本汽车的发展,最终以日本车企去美国投资设厂而收尾。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王帅国

 
 
观点
 
 

欧盟反补贴调查对我国汽车出口影响几何?

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一事引发关注。欧盟中国商会发布声明,敦促欧盟客观看待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而不是随意动用单边经贸工具来阻止或提高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在欧发展和经营成本。声明称,中国电动汽车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不断创新累积出的整体产业优势,不是凭借所谓巨额补贴而形成的。

在笔者看来,欧盟关于“中国汽车制造商正通过廉价电动汽车占领欧洲市场”的结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其一,我国对于电动汽车产业初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扶持政策,是针对消费者的补贴政策,并非世界贸易组织认定的针对企业的直接补贴,而且上述补贴政策已于2022年底正式退出。

其二,事实上,我国已进入欧洲市场的电动汽车并不“廉价”。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22年中国小型纯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加权平均价低于1万美元,而在欧洲和美国则高达3万美元,在欧洲的平均售价基本接近甚至超过当地标准。

笔者认为,此次调查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反映了全球范围内对我国电动汽车行业贸易的广泛关注。长远来看,应从加强产业对接、深化政治互信和拓展互利合作三方面着手,以实实在在的成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首先,加大海外市场的本土化合作,合力为汽车出口营造稳定贸易环境。在汽车领域,本土化十分重要,有条件的中国车企应加快在欧洲布局生产基地和组装工厂。这一方面能够赢得更广阔的市场、更稳定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相比出口贸易模式,推进本土化可以为当地制造能力赋能,提升友善度和话语权,进而增强车企的抗风险能力。

其次,把握对话合作主基调,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欧洲有着深厚的汽车文化底蕴、庞大的发展前景,中欧汽车产业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共同利益可供挖掘。

最后,国内车企应牢记韬光养晦且行事,厚积薄发会有时。应巩固优势乘势而上,继续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将先发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和合作优势,与全球汽车业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速全球汽车业转型升级。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董天意

 
 
声音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市场规模不断提升,这些贸易保护主义必然会遇到。综合来看,此次的反补贴调查并不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产生较大的影响,相反,一旦制裁的措施落地,欧洲的汽车消费市场也同样会受到损伤。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

性价比不是低价,而是更好的质价比。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点绝对不止价格优势那么简单,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质价比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整体发展优势显著。从长期来看,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面临的主要压力还是在于市场接受程度、品牌的影响力。

《 现代物流报 》( 2023年9月20日 5版)

 

责任编辑:权浩宇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