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直面欧盟发难 车企打响“自卫战”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孙辉 罗颖 时间:2023-10-18
导读:“打不过就坑”,似乎已成为欧美西方国家遏制中国优势产业发展的惯用套路。如今欧盟又把这样的套路用在了中国电动汽车身上。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孙辉 罗颖

 
 
 
 

“打不过就坑”,似乎已成为欧美西方国家遏制中国优势产业发展的惯用套路。如今欧盟又把这样的套路用在了中国电动汽车身上。伴随着此次欧盟的调查程序启动,中国企业也开始展开应诉。商务部、中汽协、中国机电等政府机构也与行业协会一致表示,中国自主品牌坚持不懈开展科技创新、构建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的结果是通过艰苦努力、凭借自身实力赢得的竞争优势。面对欧盟的发难,中国车企唯有迎难而上才能化险为夷,保持高速发展节奏。

 

欧盟反补贴调查问卷无碍 中国电动汽车“提速”

在欧盟委员会(下称“欧委会”)开启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程序后,中国车企的“自卫战”正式打响。

一些中国车企已经收到了欧盟发来的抽样调查问卷。奇瑞新能源国际公司的一位高管对记者表示:“企业需要提交抽样表,接受欧盟委员会的抽样检查,目前还未涉及具体问题。其他都是律师在操作。”而如上汽、吉利、比亚迪、蔚来等纯电车型出口欧洲相对较多的中国企业,目前未对此事发表意见。

10月12日,欧盟中国商会举行电动汽车中资企业工作座谈会,了解电动车企在欧发展状况及对欧委会反补贴调查应对等情况。会议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针对欧盟此次反补贴调查,中企在积极应诉、抗辩的同时,还需继续在中国整体供应链基础上着力提升竞争优势、产品优势和品牌力量,进而减小市场保护主义行为带来的市场壁垒影响。

中国方面,车企目前普遍未对欧盟反补贴调查作出重大反应。而来自市场机构的人士多认为,欧盟此次反补贴对不同车企造成的影响不一,与此同时,中国车企在欧盟市场的发展并不会因此而停止。

反补贴调查将影响谁

10月4日,欧委会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程序正式开启,受调查对象为产自中国的9人及以下新电池电动乘用汽车(纯电车型)。

伴随欧盟的调查程序启动,中国企业也开始展开应诉。据了解,在整个应诉流程中,中国纯电车型出口欧盟的车企将经历答复抽样问卷、提交调查产品评论意见、答复反补贴问卷、对初裁进行法律评议、对终裁进行法律评议等程序。如果企业不予以配合,将被欧盟视为不合作企业,给予最高的惩罚性税率。

从短期来看,此次调查对纯电车型出口欧盟数量最多的几家企业影响最大。据东吴证券研报,2022年中国出口至欧洲的电动车总量约为33万辆,出口品牌主要包括特斯拉、上汽名爵、东风易捷特、吉利领克等,出口量分别约为20万辆、7.2万辆、4.8万辆、2万辆。根据目前的出口数据,特斯拉在2022年中国出口欧洲的纯电车型数量中占据约60%的份额。

对此,一直深耕中国市场的德国车企反应最为强烈。宝马、大众、奔驰纷纷对外表示了反对进行调查的意见。

宝马集团的默特尔认为,欧盟发起此项调查可能弊大于利。其警告欧盟,中国可能会对欧洲汽车制造商采取报复性措施。“这种反击就像回旋镖一样,可能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大。”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在近期表示:“我们主张公平竞争,欧盟的行为会导致更多的保护主义。”他认为,如果要进行“不公平贸易行为”调查,不应仅限于中国供应商,而是应该包括所有市场参与者。

难挡中国电动汽车在欧发展

欧盟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价格因巨额补贴被人为压低,正在迅速抢占欧洲市场。

中国商务部、中汽协、中国机电等政府机构与行业协会一致表示,这是中国自主品牌坚持不懈开展科技创新、构建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的结果,是通过艰苦努力、凭借自身实力赢得的竞争优势。

国内一些头部车企与核心零部件厂商已表态将直面挑战。10月6日,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表示:“我们是一家上市公司,需要以透明和开放性分享信息的方式进行管理。因此,我们不担心欧洲正在进行的任何调查。比亚迪将继续推动公司在欧洲实现强劲增长。”“如果反补贴真的成立并实施,那么可能会有很多中国汽车企业要去欧盟本地建厂,同时本地化采购比例要超60%,才能规避掉反补贴关税。所以我们要密切关注的,就是配合各个客户考虑在欧洲本地化的计划,这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去应对的。”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称。

近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一篇《自主品牌纯电动的欧盟市场表现分析》,指出了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的高增长现状。

崔东树总结的历史销量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2年,中国出口车型在欧盟体系内的销量从3.02万辆持续增长至55.17万辆,其中纯电动车型销量从3000余辆持续增长至33.81万辆,占当年全部出口欧盟车型的比重分别为10%、61%。中国出口车型四年间在欧盟体系内增长迅速,且纯电动车型已经成为中国对欧盟汽车出口销量迅速增长的重要引擎。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1~8月,中国对欧盟出口汽车出口54万辆,同比增长93%,接近2022年全年汽车出口量,其中纯电动汽车出口33.9万辆,同比增长95%。

在33.9万辆纯电动汽车出口销量中,自主品牌销量为7.9万辆,同比增长132%,占比23.3%。崔东树表示:“总体看,中国近两年在欧盟市场迅速增长,尤其是随着芯片短缺的影响,欧洲车市供给不足,中国汽车产品在欧洲靠超强的质量价格比获得很好的市场认可。”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王帅国

 
声音

欧盟反补贴调查纯属作茧自缚

“打不过就坑”,似乎已成为欧美西方国家遏制中国优势产业发展的惯用套路。如今欧盟又把这样的套路用在了中国电动汽车身上。近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的纯电动载人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不仅激起中方强烈不满,也引发包括德国在内的不少欧盟成员国担忧。

欧盟称中国电动汽车获得“巨额国家补贴”,人为压低价格扭曲了欧洲市场,根本站不住脚。事实上,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售价远高于中国国内。例如,比亚迪海豹售价为44990欧元(约合人民币35万元),国内售价18.98万元起;而特斯拉从上海超级工厂出口到欧洲的ModelY和Model3售价也明显高于国内。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无非是想要通过贸易保护,阻碍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洲市场。问题在于,汽车是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需要开放的市场,进行公平竞争,而不是保护主义。面对跑在自己前面的选手,如果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奋力追赶,而是总想给别人腿上绑上沙袋,既不现实,也不公平。

中欧汽车产业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共同利益。经过40多年互信和深耕,双方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无论对欧洲消费者,还是欧洲车企而言,中国电动汽车都不是“狼来了”。要看到,当前欧洲本地产的电动汽车卖得都很贵。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入,不仅让欧洲消费者有了更多更实惠的选择,也有利于倒逼欧洲车企在新能源赛道上加快创新。如果对中国电动汽车动不动就“砌墙”,必然会对欧洲消费者因中国电动汽车入欧所带来的实惠造成损害。更何况,指望“砌墙”也弥补不了企业因为缺乏创新与先进技术落下的差距。毕竟,作茧自缚是无法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壮大变强的。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杨忠阳

 
声音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

欧盟选择中国出口的优势产品予以打压,其真实目的在于打压限制中国的出口企业,以达到其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中方应密切关注跟踪欧盟反补贴调查的程序和做法,对于不符合反补贴调查的行为和做法,应积极同其进行沟通和抗辩,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排除引用《外贸法》的有关条款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以坚决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 现代物流报 》( 2023年10月18日 5版)

 

责任编辑:权浩宇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