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共建“一条链” 破解“里程困局”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作为国内较早开展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研发和示范应用的地区,京津冀通过建设氢走廊、强化氢供给、推进氢技术研发,串联起北京的研发创新优势、河北和天津的氢能供应及应用场景优势。氢能产业链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氢走廊打通物流“大动脉”
董俊岭是一名氢能重卡驾驶员,记者6月23日晚上拨通他电话时,他刚刚完成一趟津冀“氢之旅”。“我今天早上到天津港装载矿粉,在港区直接加满氢气,随后从天津出发,途经沧州、衡水,最后抵达邯郸武安的钢铁产业园。”董俊岭介绍,返程时他也没有空车返回,矿粉卸货后,给车装满焦炭,当天再拉回天津荣程集团的钢铁厂区。
这条“天津港—邯郸武安”的线路,只是京津冀区域内众多氢走廊之一。此前,京津冀已落地一批氢能高速场景,服务港口整车运输、汽车零配件运输、煤炭和焦炭运输、外贸集装箱运输和家居用品运输等场景绿色转型。
氢走廊并不只限于高速路网,不少企业依靠“铁路+公路”新模式,构筑区域内绿色物流“大动脉”。
近两年,为了实现全链条绿色运输,中栋新能源开始尝试“铁路运输+氢能重卡”组合运输方式。砂石料从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装箱,而后沿京包、锦承等电气化铁路抵京。在大红门、双桥货场分拣后,再由氢能重卡运往集团各主要沥青混凝土搅拌站,最终用于首都重要项目的道路建设。
氢供给构建区域绿能“补给网”
据不完全统计,在京津冀区域内注册登记的载货汽车超300万辆,年货运需求总量约占全国的14%。燃料换氢被认为是解决载货汽车排放问题的关键,因此氢能的供给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这几年逐渐将柴油车替换成氢能重卡,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投运氢燃料电池汽车800辆、投运加氢站12座、制取绿氢561吨、运输货物4647万吨、行驶里程4189万公里。依托氢能重卡的零碳运输模式,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3.9万吨。”荣程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早些时候,科创板企业亿华通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定州旭阳氢能100%股权。这笔交易引发市场关注的原因在于,亿华通是国内首家实现“A+H”股(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上市的氢燃料电池系统企业,而定州旭阳氢能则是当前京津冀区域内最大的氢能供应商。
市场人士分析指出,若这一重磅资产重组成功落地,将重塑京津冀地区的氢能供给格局,为区域内氢能产业链的加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氢技术破解氢能车辆“里程困局”
与电动汽车驾驶员普遍存在的“里程焦虑”类似,氢能车驾驶员也曾受车辆续航能力不足、加氢时间过长等问题困扰。但如今,这一局面已得到大幅改善。
“我们与吉利远程等氢能产业头部企业联合开发的氢能重卡,最大续航里程达700公里,可有效支撑省际长途干线运输。”荣程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款200千瓦氢燃料电池重卡在车身自重、能耗、续航等核心指标上均居行业前列,已成熟应用于京津冀区域内的港口、矿山、钢铁、化工、园区及氢能运输通道等多种场景。
《京津冀先进制造产业链协同发展报告2025》发布人、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沈体雁认为,京津冀氢能产业链发展势头良好,在全国氢能产业战略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三地需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地,提升产业链群治理能力,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优化空间格局,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氢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短板补链、优势延链、前沿构链,驱动氢能产业集群爆发式生长。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张兆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