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汽车出口“踩油门” 车企出海开启“超速”模式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 时间:2023-08-07
导读:从进口到出口,从逆差到顺差,中国汽车出口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增长的主要力量。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

 

从进口到出口,从逆差到顺差,中国汽车出口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增长的主要力量。作为外贸“新三样”之一,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的海外销量成为中国外贸出口的新标志,在这背后,是中国汽车企业海外业绩的整体提升。受疫情、地区冲突等因素影响,海外某些市场产业链未能完全恢复,这给中国汽车品牌带来更多出口机会。此外,经过多年积累,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在产品质量、品牌竞争力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这也成为车企加速开拓海外市场的底气。

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增超75%,新能源车打开窗口期

继成为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后,中国正在向汽车出口第一大国迈进。

从2002年的2万辆,到2012年跨越百万辆大关,再到2021年首次突破200万辆,中国汽车出口量近年来平稳增长。2022年,汽车出口迎来爆发式增长,从200万辆到300万辆,只用了一年时间。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全年出口311万辆,一举超越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2023年上半年汽车出口量达到214万辆,同比增长75.7%,中汽协预计,今年全年这一数字将超400万辆。

变化的不仅仅是数量,出口汽车产品均价也从1万美元发展到超过2万美元,目的地则从东南亚等地区拓展至欧洲发达国家,这背后不仅是汽车工业从自主到自强的跃迁,还有全球新能源转型所带来的窗口期。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窗口期时间或许不会太长。意识到了这一点的中国车企,正纷纷“卷”向海外市场。

新能源车为中国汽车出海打开窗口期

“我们在德国销售汽车,就好比是德国人做的瓷器,要卖到江西景德镇。”上汽德国公司总经理袁映琛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德国作为汽车发源地,BBA(奔驰、宝马、奥迪)等本土品牌极其强势,本土品牌在德国市场上的市占率高达70%。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换道超车”,让中国车企有机会走进像德国这样的传统车企大本营。欧洲和北美正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两大增量市场,其中,新能源汽车贡献了重要的增量。“切入点正是新能源汽车。”谈到上汽集团进入德国市场,袁映琛表示,德国汽车行业也有其保守的一面,就是在互联网应用、电动车研发上相对中国保守、缓慢,因此,电动车得以成为中国车企进入的切入点。他介绍,上汽集团在德国市场销量的80%以上都是纯电动汽车。

以欧洲市场为例,在减碳政策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拉动下,欧洲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与日俱增,但统计显示,欧洲本土车企在未来2~3年能够发布的产品数量相对有限,这段时间可能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

均普智能中国区总裁何新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均普智能是全球少数几家拥有国际化生产布局的新能源车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之一,汽车主机厂正是均普的直接客户,就对多家客户的了解来看,中国汽车产业出海前景相当乐观,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新能源车,从中国汽车出口增长时间线和新能源车崛起的时间线不难看出其中的关联。

何新锋认为,新能源车技术研发和规模效应是中国车企尤为突出的两大优势。

就规模优势,何新锋表示,中国本土市场庞大,加之政策支持,新能源车得以迅速上量。庞大的市场提升了企业规模,进而形成规模效应,成本大幅下降。进一步来看,庞大的本土市场还为中国新能源车提供了规模化运行的土壤,产品的安全、质量、设计等都经过了这一“根据地”的验证,产品出海优势进一步提升。

企业抢抓窗口期:从“把车卖出去”到“中系车出海”

长期以来,不少观点认为中国汽车出口量主要靠特斯拉拉动,其实在2022年,特斯拉出口量就已经跌至第三位,位于上汽集团和奇瑞汽车之后。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为311万辆,其中特斯拉为27.1万辆,占比不到一成。剔除特斯拉的出口量,中国汽车出口欧洲数量依然不容小觑,毕马威的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吉利、上汽等中国车企在欧洲纯电动汽车市场中的份额已达到10%。

中国品牌出口销量大增的背后是大量汽车企业在海外的积极拓展和布局。难能可贵的窗口期,让中国车企看到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上汽、比亚迪、长安、奇瑞、吉利、长城、蔚来等中国品牌纷纷抢滩海外市场。

以新能源龙头企业比亚迪为例,自2021年5月宣布开启新能源乘用车出海战略后就打开了“狂飙”模式,今年1~6月,其出口量为8.1万辆,同比增幅高达10.6倍。

但不同于过去仅仅是把车卖出去的简单贸易,在新能源转型的加持下,中国车企更多地开始让品牌走出去,多位汽车业内专家也因此而提出了“华系车”“中系车”等概念。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海外运营总监张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正是由于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十分“卷”,让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在某些市场游刃有余。

从简单贸易到品牌出海是车企出海的重大转变。张彬认为,二十几年前,长城等中国汽车出口的起点是“贸易游牧”,纯粹做贸易,找一家经销商在终端以低价抢占市场,甚至跟二手车拼价格。到现在,中国车企在海外成立子公司、建海外工厂,正在从一般贸易向本地化深耕,在当地建立自己的品牌认知。

相对于品牌和技术,汽车产品的售价更能反映车企出海的变化。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出口汽车均价已经超过2万美元,较2022年的1.8万美元有明显提升,而在五年前的2018年,这一数字还仅为1.29万美元。

其中,新能源车功不可没,以2022年为例,纯电动车的均价达到了2.58万美元,大幅推动中国汽车出口量价齐升。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整体出口金额的比重提升至42.9%,对汽车出口增长贡献率达到51.6%。

不过,中国汽车出海的窗口期稍纵即逝,这是出海企业的共识。

造车新势力积极布局出海,被诟病为没站稳脚跟就出海圈地,但其实这些企业的出发点也是抢抓窗口期。极氪汽车成立两年就进军欧洲,极氪汽车CEO安聪慧认为,“全球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转型在加速,留给我们的时间窗口期或许稍纵即逝,因此,让中国新能源汽车更快跑遍全世界不是愿景而是刚需。”

何新锋认为,中国新能源车经历十余年的厚积薄发,在工程师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以大众为代表的外企决策较慢,但其实力雄厚,近年来可以看到宝马等在新能源车领域中投入巨大,几年后新产品发布,很可能会对中国车企形成较大冲击。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吴遇利

01
关注
 

把工厂建到欧洲?中国车企的海外“本土化”挑战

中国车企走向世界,并非一帆风顺,“本土化”成为了车企躲避暗礁的重要手段。

“我们在8年前进入这个市场,花了极大精力在整个中东做极热测试。”近日,重庆长安汽车国际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童对记者表示,本土化组织对于车企出海而言愈发重要,直营卖车不一定是必选项,但构建本土化的组织体系是出海企业的必修课。

中东地区多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平均气温可达45℃,简单地通过经销商将中国产车辆进行销售,远无法达到当地消费者对空调制冷能力的要求。车辆对气温的适应性只是管中窥豹,车企出海要完成的本土化功课远不止于此。

“我们目前对印度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其实也可以说是接近放弃状态。”某车企海外业务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尤其是小米在印度遭天价罚款后,印度市场极大的不确定性让不少企业避而远之。

不止印度,美国市场目前也并非中国车企出海的理想目的地。近日,蔚来汽车CEO李斌就直指美国市场对中国汽车的进入设置障碍,呼吁美国政府为中国电动汽车提供平等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

中国车出海量价齐升引发海外市场危机感

2021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量价齐升,连续突破200万辆、300万辆大关。而今年上半年,汽车出口量就已经超过2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功不可没。今年1~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53.4万辆,同比增长1.6倍。

在这背后,是中国汽车企业海外业绩的整体提升。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有7家整车企业出口超过10万辆,分别为上汽、奇瑞、特斯拉、长安、长城、吉利和东风。其中,上汽海外销量为53.3万辆,同比增长40%;奇瑞出口39.4万辆,同比增长1.7倍。从增速上来看,比亚迪最为突出,出口量达8.1万辆,同比增长10.6倍。

新能源汽车为中国汽车出海打开的窗口期,因外部的不确定因素而变得更为紧迫。不少专家担忧,随着中国汽车出口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国家或将出于保护本土企业的目的出台针对性政策,如提高关税、限制补贴等。而今这些担忧在部分地区得到应验。

目前,包括比亚迪、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在内的一批造车新势力正在大举向海外扩张。但是由于面临高昂关税,中国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前景较为复杂。而且,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能否根据《通货膨胀削减法案》获得相应的补贴也存在不确定性。《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旨在扩大美国国内制造,降低对外经济依赖。“美国市场目前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近期在接受外媒采访时也直言,美国的新气候法案《通胀削减法案》或将适得其反,最终将导致美国消费者为电动汽车支付更高的成本。“出手”的不仅是美国。今年3月,土耳其宣布对自中国进口的纯电动乘用车征收40%的附加关税,并立即实施。相比之下,土耳其对自世贸组织其他成员进口纯电动乘用车只征收10%~20%的关税,未征收附加关税。

5月份,法国政府宣布将只为欧洲产的电动汽车提供补贴,在产地限制措施出台后,中国产和北美产电动汽车都不再享受补贴。然而今年第一季度,享受到法国补贴的电动汽车中有四成是“中国制造”。

本土化:从产品贸易到全产业链输出

中国虽然是有着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的“世界工厂”,但要成为全球企业,本土化是中国车企的必经之路。根据企业披露的信息,今年以来中国车企继续深耕东南亚、中东、俄罗斯等,同时也在加快布局以欧洲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增量市场。跨国并购、建厂、成立研发中心、开拓销售渠道等消息频出,本地化趋势愈发明显。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海外运营总监张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汽车生产在全球来看成本优势都很明显,欧洲发达地区人力成本高、体量小,而东南亚虽然有一定的制造成本优势,但技术、配套不完善。

不过他强调,即便如此,中国企业也必须到海外建厂、做好本土化,“没有哪个国家希望我们只去赚钱,你要给他带去技术、带去就业机会、带去科技。”

作为中国汽车出口的龙头企业,上汽集团已经开始在传统车企的大本营欧洲选址建厂。

上汽国际总经理余德认为,车企出海一定要对当地有贡献,纯粹的单边贸易无法长久,“必须要本地化。就像30年前,德国大众要在中国国产化、标致要在中国国产化。你做了国产化才可以规避风险,毕竟,卖车是车企的第一要务。”

当然,车企出海无法单打独斗,要达到一定的本土化率,就必须带着供应链出海。零部件供应链的本土化,是满足当地市场准入标准的必需条件,也是车企控制成本的重要途径。

张彬谈道,要做好本土化,前期缜密的调研必不可少,到任何一个国家投资之前,必须了解清楚当地对企业本土化率的要求、企业要做好哪些部分的本土化,要计算清楚当地供应商的配套能力等,在做好调研、核算的基础上,决定把哪些关键零部件带过去,可以降低成本。

在新能源赛道积累的先发技术优势,也加速了产业链出海进程。2022年9月,成立仅8年的蔚来将欧洲工厂落子匈牙利佩斯州,该工厂的产品并非整车,而是换电站。此外,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巨头更是把产能铺向世界各地。“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熟悉、了解、接纳当地文化,让海外客户认同你是真正的当地企业。”均普智能中国区总裁何新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成为全球化的企业,就要吸纳全球化人才、建立全球化运作机制。要不被当地市场简单地视作一家中国企业或是亚洲企业,才能从品牌、技术、文化等方面被真正接受。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表示,中国车企从过去的整车出口到现在出海建厂,是中国汽车从产品贸易转向“产品、技术、人才、管理”的全产业链输出的体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也认为,投资建厂的本地化生产模式将是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方向。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吴遇利

02
声音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

依托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发展契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更容易打入国际市场。现在国内很多企业存在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过低的情况,国内市场相对饱和,竞争非常激烈,可以说特别的“卷”。但中国新能源汽车起步比较早,在海外市场有优势,现在利用这个契机将中国车出口、把中国汽车品牌国际化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

现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都是目前中国出口最耀眼的产品,市场也在不断扩大。这是中国这么多年发展换道先行所取得的技术优势以及产品优势所带来的。不过,如果说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我觉得现在一个是售后的服务必须到位,这也是大家比较担心的问题。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方寅亮:

汽车出海是对车企综合实力的考量,如何开发适合当地的产品、寻找当地的合作伙伴?如何加速品牌、供应链、人才队伍等在目标国家的本土化发展?这些都是有志于大力开拓海外业务的车企需要思考的课题。整个汽车市场高端化的趋势依然存在。在豪华车市场,什么才是新能源智能化时代的产品,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义。因此,重新定义50万元以上级别的市场,对于中国车企来说是很重要的机遇。真正的高端需求往往是被教育被塑造出来的,只有把这部分工作做好,才能真正激活高端新能源市场的潜力。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吴遇利

03
视角
 

比亚迪加速“出海”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亦显示,今年6月,汽车企业出口38.2万辆,同比增长53.2%。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7.8万辆,同比增长1.7倍。1~6月,汽车企业出口214万辆,同比增长75.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倍。据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判断,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将达到400万辆左右。与此同时,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新能源龙头车企比亚迪“出海”之路也在提速。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伴随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2013年比亚迪进入了东盟市场,携手当地的合作伙伴,从公交、电动化起步,已逐渐在新能源商用车、乘用车等多个领域,与东盟国家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东盟汽车产业和市场的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特别是近年来启动了乘用车出海项目以来,比亚迪全面布局东盟市场,带来了像元Plus、汉、唐、海豚等多款经典车型,一经上市销售火爆,实力圈粉,深受东盟消费者的欢迎,比亚迪也备受鼓舞,更加坚定在东盟发展的信心。

同时,比亚迪将加快在东盟市场的整体布局,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和服务体验。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与东盟各国一起早日实现全面的电动化。“今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也是比亚迪汽车进入东盟市场的10周年,比亚迪将在中国和东盟搭建的合作平台上,积极参与新兴产业的务实合作,为双边协作发展贡献力量。”王传福说。

比亚迪的国际化脚步仍在加速。据介绍,未来比亚迪将致力于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提供太阳能、储能电站、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等一揽子绿色解决方案,以更高层次的绿色技术和产品,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在促进全球汽车转型和消费升级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走出一条绿色创新发展之路。

在多位专家看来,比亚迪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加速“出海”,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比亚迪的‘出海’行动可以带动其他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参与‘一带一路’,进一步推动整个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其次,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产业的共同发展。此外,通过‘出海’,比亚迪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深化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记者表示。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则认为,比亚迪通过“一带一路”加速“出海”带来三方面影响。“首先可以带动其他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跟进,推动整个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其次,比亚迪的本土化运营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适应性,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此外,比亚迪的‘出海’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升,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陈靖斌

《 现代物流报 》( 2023年8月7日 A3版)

责任编辑:权浩宇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